在醫學史上,有一些疾病因其獨特的臨床表現而被蒙上傳奇色彩。卟啉病——這個聽起來陌生又拗口的名字,卻與歐洲民間傳說中的“吸血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一位重慶的19歲醫學生楊晨燚在病床上通過自學文獻成功確診自己的罕見病時,這種疾病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腹痛與畏光:一場艱難的診斷之旅
楊晨燚的故事始于持續的腹痛和畏光癥狀,這種疼痛如同針刺般難以忍受。他輾轉多家三甲醫院,得到的診斷卻只是“功能性胃腸病”——一個模糊而無法解釋他所有癥狀的標簽。醫學上,卟啉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由于人體血紅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某種酶活性缺乏,導致卟啉或其前體濃度異常升高,并在組織中蓄積,從而造成細胞損傷。這種疾病的表現復雜多樣,使得診斷變得異常困難。
![]()
對楊晨燚而言,轉折點出現在他發現自己的尿液在陽光下泛起詭異的紅色之后。這一發現促使這位年輕的醫學生開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病床上握著手機,用翻譯軟件逐字啃讀《美國醫學雜志》卟啉病專題。夜深人靜時,他將自己的癥狀與文獻中的描述逐一比對,制作了長達37頁的詳細表格。這種堅持和努力,最終幫助他劃破了病魔的偽裝。
![]()
血紅素合成障礙:卟啉病的本質
![]()
要理解卟啉病,我們需要從人體的血紅素合成過程入手。正常情況下,甘氨酸與琥珀酰輔酶A在氨基酮戊酸合成酶作用下合成δ-氨基-γ-酮戊酸(δ-ALA),經過一系列變化形成卟膽原。這些復雜的生化過程最終導致血紅素的生成,而血紅素是人體內攜帶氧的關鍵分子。
![]()
當這一合成路徑中的某種酶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卟啉或其前體物質在體內堆積。這就像一條生產線,某個環節的故障會導致半成品堆積,而這些堆積的物質會對細胞造成損傷。目前已經確認了8種不同類型的卟啉病,它們的臨床表現、卟啉或卟啉前體類型、主要生成組織、排泄途徑和遺傳類型各不相同。
![]()
陽光與尿液:卟啉病的獨特標志
對楊晨燚來說,尿液變紅是關鍵線索。醫學上,這可以通過尿液中ALA和PBG水平測定來確認。事實上,文獻顯示尿液卟啉檢測陽性率高達87%,這意味著大多數卟啉病患者可以通過尿液檢測發現異常。
![]()
卟啉病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是畏光,特別是對陽光的敏感。這是因為蓄積的卟啉類物質具有光敏性,當暴露在光線下時會產生有毒的氧自由基,導致皮膚損傷。這解釋了為什么患者往往需要避免陽光照射,也與“吸血鬼”傳說中吸血鬼害怕陽光的設定不謀而合。
![]()
從傳說到現實:卟啉病與吸血鬼神話的聯系
![]()
歷史上,卟啉病患者可能因為他們的癥狀而被誤認為是“吸血鬼”。患者可能出現的面部變形、需要避免陽光照射、甚至因為卟啉在牙齦沉積導致的紅色牙齒,都與吸血鬼的傳說有相似之處。當然,現代醫學已經證實這些癥狀背后的科學原理,但這一聯系仍然讓人著迷。
![]()
診斷挑戰:為何罕見病容易被誤診
卟啉病的診斷困難并非個例。大多數罕見病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臨床表現多樣,醫生經驗不足,檢測方法有限。對于卟啉病,診斷方法包括實驗室檢查(如尿液中ALA和PBG水平測定、血漿ALA脫水酶活性測定、紅細胞內原卟啉檢測)、影像學檢查和基因檢測。但即使有這些方法,如果沒有高度懷疑,也很難正確診斷。
![]()
楊晨燚的自救案例顯示了醫學教育的力量。作為一名醫學生,他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系統性的文獻查閱和癥狀比對,為自己指明了正確的診斷方向。這種能力對罕見病患者來說可能是生死攸關的。
![]()
治療與管理:現代醫學的應對策略
![]()
一旦確診,卟啉病有多種治療方法。根據類型和癥狀,醫生可能會采取血紅素療法、抗痙攣藥物、抗氧化劑治療、皮膚保護治療、心理支持治療等綜合措施。這些治療方法的目標是減少卟啉的產生和積累,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卟啉病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有些類型主要影響皮膚,導致光敏性皮損;而有些類型則主要影響神經系統,引起腹痛、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因此,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
罕見病患者的未來:自助與互助的力量
楊晨燚的故事不僅是一個醫學診斷的案例,更是罕見病患者自我賦權的典范。他通過自制37頁手冊,詳細記錄了自己的癥狀和與文獻的比對過程,這種系統性的方法不僅幫助他自己,也可能幫助其他面臨類似挑戰的人。
![]()
在當今信息時代,罕見病患者有了更多的資源和工具來了解自己的疾病。醫學文獻數據庫、在線患者社區、專業醫療機構的罕見病中心,都為患者提供了支持和幫助。同時,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也讓罕見病的診斷變得更加精確和便捷。
![]()
照亮罕見病的前路
卟啉病作為一種罕見疾病,其診斷和治療之路充滿挑戰。楊晨燚的經歷告訴我們,醫學知識的普及和患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改變疾病的進程。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社會對罕見病關注度的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像卟啉病這樣的罕見疾病將不再那么“罕見”于醫生的診斷視野中。
![]()
![]()
每一個正確診斷的背后,不僅是對疾病的征服,更是對患者生命的尊重。從傳說中的“吸血鬼病”到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卟啉病,這一轉變體現了人類對疾病認知的進步。而如楊晨燚這樣的患者,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在疾病面前,知識和堅持同樣重要。他在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積極學習相關醫學知識,配合治療方案,激勵著更多同病患者勇敢面對,也為醫學研究提供了寶貴案例,推動著診療水平持續提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