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我在想,中國的購房者,真的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一群人。
背上幾十年的貸款,以為能換來一個安穩的家。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棟永遠封頂不了的“爛尾樓”。
前兩天,我老公的同鄉大黎打電話過來,整個人的聲音聽起來都變了。以前他是那種笑聲爽朗、說話帶點東北味的熱心人,可這次,他一句“兄弟,我可能一輩子都還不完這筆債了”,讓我心里一緊。
大黎2019年在省會買了一套期房,首付湊了四十多萬,貸款一百多萬。他當時興奮得不得了,說那是他們家“翻身的開始”。為了付首付,他和老婆把老家的房子賣了,父母的養老錢也掏了一半出來。
結果,樓蓋到一半,開發商資金鏈斷了。工地停工、維權無果、政府協調無門。現在五年過去了,樓盤大門上掛著“施工暫停”的鐵牌,雜草都長到人高。
他說,老婆去年因為壓力太大,查出了焦慮癥,連夜睡不著。孩子原本在城里念書,也只好轉回老家。
他說:“每次路過工地,我都不敢抬頭看,心里堵得慌。”
我聽著那頭的沉默,心里像壓了一塊石頭。
其實,不只是他。
我還聽說我們公司一個女同事——小蘇,她也是買了個“準爛尾樓”。她當時剛結婚,兩口子月薪加起來不到兩萬,為了房子,連婚禮都省了。結果房子交房一拖再拖,從2021年拖到現在,開發商一邊喊“馬上復工”,一邊偷偷賣地還債。
她說:“我現在都不敢刷樓盤群了,每天都是哭聲、咒罵聲,還有人發跳樓視頻。”
聽到這里我心里發冷。
有時候我真想問一句——那些買到爛尾樓的人,你們現在,還好嗎?
是不是還在繼續還著那套“空氣”的貸款?
是不是每個月看著銀行扣錢,心里都在滴血?
是不是家人朋友都勸你“認命吧”,可你又不甘心?
最諷刺的是,這些人曾經都是真心相信“努力就有家”的那一代人。
他們不是投機客,不是炒房客。
他們只是想安安穩穩有個自己的家。
可命運給他們的回報,卻是一堆鋼筋水泥堆成的爛夢。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買爛尾樓的業主寫的話,我記到現在:“我們這些人,每天早上醒來,連活著的意義都要重新找一遍。”
那句話太沉了。可我明白。
因為房子在中國人心里,不只是磚頭,它代表著“根”,代表著“體面”,代表著“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而當那份信任被現實撕碎之后,剩下的只有麻木和絕望。
有人開始夜里跑外賣補貸;
有人干脆離婚,把債分一半算了;
有人堅持去維權,一年年寫信、上訪,卻始終沒有回音。
而社會看著他們,就像看一群“失敗者”。可我知道,他們不是失敗者,他們只是被時代碾壓的普通人。
我老公說,大黎現在還在還貸款。那套房從來沒住過一晚,但銀行每個月還是照扣不誤。
“他現在租住在工地附近,每天都要路過那棟樓,”我老公說,“有一次他喝多了,站在那樓下哭,說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原諒那幾個開發商。”
我沒接話。因為我知道,這樣的人,太多了。
買到爛尾樓的人,不只是失去了錢,更失去了信任、希望,還有生活的方向。
他們不敢再談夢想,不敢再說未來。
因為連最基本的“家”,都沒了。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煽情。只是想讓那些還沒經歷過的人知道——現實,比你想象的要殘酷得多。
那些買到爛尾樓的人,他們的痛苦,不該被遺忘。
他們的故事,不該被掩蓋。
也許,他們的聲音微弱。
但那一聲聲嘆息,正在這個時代里,一遍又一遍地回蕩。
——“那些買到爛尾樓的人,你們過得還好嗎?”
我希望有一天,這句話,不再是沉默的回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