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二十年前,銀行職員可是人人羨慕的金飯碗。那時候誰家要是有個孩子在銀行上班,街坊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我二姨家的表姐就是2005年進的銀行,當時可把全家高興壞了,連擺了三天的酒席。那時候銀行工作不僅工資高、福利好,最重要的是說出去特別有面子,連相親都比別人容易三分。
可誰能想到,這才過了不到二十年,情況就完全變了樣。現在的年輕人提起銀行工作,十個有九個都在搖頭。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銀行業平均離職率已經飆升到了15.7%,比去年又漲了4.3個百分點。更讓人揪心的是,這些離職的員工里,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了將近四分之三。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
我有個發小去年剛從銀行辭職,他跟我說:"剛進銀行的時候,我還做著年薪幾十萬的美夢呢。結果第一個月工資條到手,看著那四千出頭的數字,我差點沒哭出來。"更讓他受不了的是每天的工作強度。早上八點到崗,晚上七八點才能下班是常態,周末還經常要加班。最要命的是沒完沒了的存款任務和客戶指標,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說實話,聽到這些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現在的年輕人跟老一輩想法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寧可少賺點錢,也要活得自在些。經過我們走訪調查,發現年輕人離開銀行主要有四個扎心的原因:
![]()
01 工資收入低
先讓我們聊聊最現實的收入問題。小張是某國有銀行的柜員,他苦笑著給我們算了一筆賬:"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現在每個月到手的基本工資才4000出頭。記得剛入職時前輩們說好好干,獎金很可觀,可現在..."他無奈地搖搖頭。確實,如今的獎金制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張清楚地記得,2022年時如果能拉到100萬存款,還能拿到幾千元的獎金,可到了今年,同樣的業績連100元獎金都拿不到。更讓他心寒的是,最近銀行又調整了考核標準,要求必須完成多項指標才能拿到獎金,這簡直是在變相降低員工收入。
"我現在每個月交完房租,剩下的錢連請女朋友吃頓像樣的飯都要精打細算。"小張苦笑著說,"看著同齡人在互聯網公司拿著兩三萬的月薪,說不羨慕是假的。"這樣的情況在銀行基層員工中非常普遍,微薄的收入讓這些年輕人連基本的生活品質都難以保障,更別提在大城市安家落戶了。
![]()
02 業績壓力大
更讓人難受的是,銀行的工作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苛刻。基層員工不僅要完成傳統的存取款業務,還要背負各種銷售任務。存款、信用卡、基金、理財產品...樣樣都有硬性指標。完不成怎么辦?輕則被主管叫去談話,重則直接扣工資。我聽說有些員工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自掏腰包買銀行的產品,這簡直就是在倒貼錢上班啊!
有個叫小王的客戶經理跟我說,他上個月為了完成信用卡任務,硬是求著親戚朋友辦了十幾張卡。"最難受的是,明知道他們根本用不上這些卡,還得厚著臉皮去求人。"說到這里,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這種心理壓力,日積月累下來,真的會把人壓垮。
現在銀行內部的氛圍也很緊張。每天早上開會就是通報業績,排名靠后的要被當眾批評。有個小姑娘偷偷告訴我,她經常躲在洗手間里哭,因為實在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我才25歲,頭發都開始掉了。"她說這話時,聲音都在發抖。
![]()
03 職業發展空間受限
說實話,現在的銀行晉升體系就像一座高聳入云的金字塔,底層擠滿了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而頂端的位置卻少得可憐。我們采訪的一位在國有大行工作五年的小張苦笑著說:"你知道嗎?在我們行里,從普通柜員做到支行副行長,平均要熬八年半。這還只是平均數,實際上很多人十年都未必能爬到這個位置。"這個數字著實令人咋舌,要知道在證券、基金這些金融行業的兄弟單位,同樣的晉升路徑可能只需要三五年時間。
更讓人沮喪的是,即便你熬過了漫長的等待期,前面還有數不清的競爭對手。小李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在某股份制銀行干了六年,業績一直名列前茅。"去年我們部門有個主管空缺,全行三十多個人競爭這一個位置。"他無奈地搖搖頭,"最后勝出的是行長的親戚。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在銀行里光有能力是不夠的。"這種看不到希望的職業前景,就像一盆冷水,慢慢澆滅了年輕人的工作熱情。
![]()
04 數字化時代到來,傳統崗位遭挑戰
說到數字化浪潮帶來的沖擊,這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記得去年春節回家時,發現老家鎮上的銀行網點少了一半。大堂經理老王告訴我:"現在連我七十歲的老母親都會用手機銀行轉賬了,誰還愿意大老遠跑來排隊?"這話雖然帶著幾分調侃,卻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科技正在重塑銀行業的生態。
走進任何一家銀行的營業廳,最顯眼的往往不是柜員,而是一排排智能柜員機。這些"鋼鐵同事"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從不請假,更不會抱怨加班。某城商行的HR主管私下透露:"這兩年我們新招的柜員數量減少了60%,未來三年還要再裁掉30%的現有柜員。"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年輕人開始坐不住了。與其等著被機器取代,不如主動尋找新的出路。
![]()
不過話說回來,銀行這個行業真的沒有未來了嗎?倒也不盡然。在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后,我們發現危機中往往孕育著轉機。那些成功轉型的銀行人,大多提前布局了金融科技、私人銀行等新興領域。比如在某股份制銀行做理財經理的小王,三年前就開始自學數據分析,現在已經成為分行金融科技團隊的骨干。
說到底,年輕人逃離銀行的現象,折射出的是傳統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在這個變革的時代,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發展路徑。對于那些仍在觀望的銀行年輕人來說,或許最明智的選擇不是盲目逃離,而是主動擁抱變化,在危機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機遇。畢竟,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