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希臘“ 讀點活書 ”
來希臘“讀點活書”欄目響應前輩學者羅念生先生深入研究西方古典文明的倡議而設,欄目更新一年半以來,共推出三十八文章,內容涉及古今希臘的考古、歷史、文化以及外國駐希臘古典研究機構的運行情況,這些文章大都是作者們實地體驗和考察后撰寫的,杜絕了刻板陳舊知識的介紹。
欄目的每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話題集中,都是學者專業研究外的偶然所得。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希臘文明感興趣,在欣賞地中海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將逛考古公園、看博物館作為來希臘旅游的主要目的。來希臘“讀點活書”欄目將繼續邀請專業學者走進歷史現場講解希臘文明的豐富內涵。
專欄主持人:張緒強,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學術發展部主任
本專欄文章均為《中希時報》獨家約稿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希時報

古希臘女性的宗教生活
裔昭印
關于古希臘女性的地位,學者們普遍認為,她們處于屈從男性統治的低下地位。最突出的是,她們沒有政治權力。然而,無法忽略的是,古希臘女性被以各種方式包括在城邦的宗教生活之內。她們參加家庭的各種祭儀,出席城邦的許多宗教節日慶典,負責主持某些宗教儀式,特別是那些與生死有關的宗教儀式。由于古希臘女性她們對宗教活動的積極參與,有人甚至稱她們為“宗教崇拜的公民”。 宗教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研究古希臘女性問題不能忽視在這一領域內的考察。因此,筆者將通過對古希臘女性宗教活動和儀式的考察,來分析古希臘女性在宗教領域內的地位,以更全面地認識她們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處境。
![]()
作者在雅典衛城厄瑞克忒翁神廟前,此處被認為是供奉雅典娜的老神廟所在地
一、女性在生命周期中參與的各種宗教儀式
古希臘女性的一生──從少女到生孩子的母親,再到不能生育的老年婦女;從出生到結婚,再到死亡,都離不開宗教儀式。在這里,筆者重點介紹一下古希臘少女的初始儀式。根據古希臘的神話觀念,年輕的姑娘就象未馴服的母馬,要通過訓練才能將她們變成完美和馴服的妻子。因此,古希臘的處女們(parthenoi) 要經過一系列的初始儀式,才能進入社會,并為結婚和成為公民的母親做好準備,這些少女的初始儀式,可以看作是“處女的宗教”。并非所有的少女都能受到這種女性初始式的訓練,只有挑選出來的貴族的女兒才能享此殊榮。不過,處女的宗教祭儀具有重大意義,沒有直接參加初始式的少女們會感到似乎她們也通過代理人而直接參加了活動。
阿里斯托芬在《呂西斯特拉忒》中, 通過婦女合唱隊之口,戲劇化地概括了少女初始儀式的過程:
芳齡七歲,神秘的匣子;
長到十歲,我們婦人的磨坊工;
然后是黃色的布勞朗熊,
接著在盛大節日里挎著那神圣的籃子。
在雅典,與少女初始儀式有關的一個節日叫做阿瑞福拉節,這個節日是雅典人紀念雅典娜女神的慶典之一。節日之前,公民大會從出身貴族家庭的7歲至12歲的少女中選出四名阿瑞福拉(Arrephorae),或者捧神圣匣子者。 王者執政官從這四人中選出兩名,參加將在泛雅典娜節奉獻給女神的法衣的紡織勞動。另外兩人則住在波利阿斯(Polias)圣殿,也就是護城女神雅典娜神廟附近,參加阿瑞福拉節的慶典活動。在此期間,她們要參加一個特殊的夜間儀式:她們在頭上頂著一個裝著她們不能看的東西的密封匣子,在阿佛洛狄忒神廟附近的花園里,用這些東西交換另外一些同樣神秘的東西。有人猜測,它們是蛇狀和陰莖狀的餅。關于這個儀式的意義,有學者認為它與城邦建立的神話有關,也有學者認為舉行祭儀的目的是增加土地的肥力和保證雅典城邦的幸福。
布勞朗人舉行的熊的節日(Arkteia)是紀念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的宗教儀式,這一節日與古希臘少女的初始儀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布勞朗(Brauron)位于阿提卡的東海岸,離雅典約有23英里。當地人每四年在阿耳忒彌斯神廟舉行一次熊的節日。這個節日的慶典儀式包括體育競賽、 跳舞和合唱等內容。體育競賽的參加者是7歲至14歲的女孩,按年齡分組,青春期之前的年幼女孩可能裸體參加比賽,年齡較大的女孩則穿著長達膝蓋上方的短袖束腰外衣,比賽時公眾都可以前往觀看。在該節日期間舉行的初始儀式中,年輕的姑娘們穿著富有特色的黃色長袍(rocote),并模仿“雌熊”(she-bears)的行為。 這個儀式與一則神話有關。據說,有一只溫順的雌熊常常光顧布勞朗,與少女們玩耍。一天,它抓傷了一個小女孩,女孩的兄弟怒不可遏,殺死了這只熊。雌熊屬于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的領域,這個行動得罪了她,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災難的發生。神諭指示布勞朗人說,讓小女孩們扮作熊并穿上黃袍,可以使女神息怒。
對于這一儀式,學界有不同的解釋。有學者認為,黃色的衣服與新娘和已婚婦女相聯系,在熊的節日里,姑娘們穿上這種顏色的衣服,說明她們已作好了結婚的準備,新的衣服代表著向新的社會身份的轉變。也有學者認為,少女們脫下這些黃色的長袍, 意味著她們對“熊的生活”的拋棄,以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青春期。古典學者澤德曼在此基礎上提議,把布勞朗的慶典看作長達數月的少女初始儀式的高潮,儀式的目的是為了驅逐每一個小女孩身上“雌熊”特性(少年時代野性的一種象征),并為她們進入結婚前的挎籃者階段作好準備。 盡管學者們的說法有差異,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認為熊的節日中的初始儀式標志著少女身份的轉變。
結婚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關頭。它意味著女性身份和家庭的變化,她們將由處女變為已婚婦女,走向成人世界,并離開父母的家庭與丈夫生活在一起。因此,古希臘女性在婚期臨近之時,必然會舉行向神獻祭的活動。在古希臘,各城邦新娘在婚禮前向神獻祭頭發的做法十分普遍。準備出嫁的古希臘新娘除了向神奉獻頭發之外,還將象征著少年時代的玩具、飾帶和其它東西也一起獻給神。即將結婚的古希臘姑娘們進行這種向神討好的獻祭活動,目的是為了贖出貞潔,祈求神保佑她們婚后生活幸福,并表示向少女時代告別。
二、女性在城邦宗教節日慶典中扮演的角色
古希臘女性除了參加與她們生活的各階段和各個方面相關的宗教儀式外,還和男性一起參加全城邦的宗教節日慶典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泛雅典娜節(Panathenaea)。這個節日是阿提卡地方紀念護城女神雅典娜·波利阿斯(Athena Polias )的慶典。節日每年舉行,持續兩天。從公元前566年起,每四年舉行一次大泛雅典娜節,慶典至少持續四天。在節日慶典中,人們進行火炬賽跑等各種競技比賽,獲勝者的獎品是裝有圣橄欖油的泛雅典娜獎瓶。慶典最隆重的場面是泛雅典娜游行,游行在傳說中的雅典娜誕辰祭月(Hekatombaion)28日舉行。 雅典的婦女和男人們一起參加這盛大的節日游行,從帕特嫩神廟中楣上的浮雕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年高德劭的老人拿著橄欖樹枝,正當壯年的男性牽著獻祭的牲口,意氣風發的年青男子騎在馬上,美麗的少女挎著籃子。然而,游行的主角卻是為雅典娜織好法衣的雅典婦女。整個游行場面,真可以說是一幅雅典城邦男女同慶節日的生動圖畫。
挎籃少女(canephorae)在游行隊伍中十分引人注目。她們提的籃子里裝的是即將被放在祭壇上和動物犧牲頭上的神圣大麥,祭司或者其助手使用的屠宰動物犧牲的刀藏在大麥下面挎籃少女是從貴族家庭的少女中挑選出來的。對于雅典少女來說,被選中挎盛祭品的籃子是極大的榮譽。
泛雅典娜慶典中奉獻給雅典娜女神的法衣是由兩個阿瑞福拉先開始紡織的,其他雅典婦女接著織,并為法衣繡花。 游行者將它系在帶輪子的圣船的桅桿上,從雅典的制陶區出發,經過市中心,最后送到雅典衛城,穿到雅典娜的木雕像上。從泛雅典娜節的慶典特別是游行的過程來看,我們不能不說雅典婦女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擔任宗教職務的女性
古希臘女性被包括在城邦宗教生活之內,不僅表現為她們對家庭和城邦宗教活動和儀式的參與,而且表現為她們可以擔當神的祭司和神諭所的預言者,從而對希臘世界各城邦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在雅典,護城女神雅典娜·波利阿斯(Athena Polias)的女祭司是城邦最重要的宗教顯貴。她是從埃特奧波塔德斯(Eteoboutades)家族中挑選出來的,并終身任職。她負責主持城邦的卡里特節(Kallyteria)和普林特利節(Plyteria)的宗教儀式,還領導捧神圣匣子者阿瑞福拉,正是她把阿瑞福拉將要運送的神秘東西藏進匣子。當城邦舉行厄琉西斯秘密大祭典所需的神秘物品從厄琉西斯運到雅典之時,人們要向她報告圣品的到達。 雅典的王者執政官之妻得到“巴西莉莎”(Basilissa)的頭銜,協同丈夫一起主持城邦的慶典, 并在雅典每年舉行的紀念狄奧尼索斯神秘婚姻的儀式中扮演神的妻子。 除了這些從貴族家庭選出的女祭司外,雅典也有出身于普通公民家庭的女祭司。例如,雅典娜勝利女神神廟(Athena Nike)的女祭司就是從所有的雅典婦女中用抽簽的方法產生出來的。她每年可以得到50德拉馬瑪的津貼以及獻祭的動物犧牲的腿和皮。古希臘的女祭司受到社會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威望,因而影響到各城邦的政治和社會生活。
然而,對古希臘人影響最大的女性神職人員當數各地神諭所的女預言者,尤其是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女預言者——皮提亞(Pythia)。皮提亞是出生于社會下層的處女,古希臘人試圖依靠她們的貞潔來與神溝通。普魯塔克在形容他生活的時代的一位皮提亞時說,她生長在貧窮的農民家庭,她沒有把一點點藝術、知識或才能帶到這個預言的位置上,她接近神確實憑的是其處女的靈魂。皮提亞坐在阿波羅神諭所的三腳架上,吸著巖石裂縫冒出的瘴氣,處于入迷狀態,高聲譫語,一旁的男祭司則把這些話語記錄下來,作為阿波羅的旨意傳達給請示神諭者。由于她們所扮演的與神聯系的特殊角色,皮提亞往往成為希臘各城邦政治紛爭的調停人和仲裁者,并對古希臘人的思想和行動起到了指導和規勸作用。古希臘人在采取重要的政治、軍事行動和殖民建邦之時,往往要到德爾斐的阿波羅神諭所請示神諭。例如,深受干旱之苦的鐵拉人,根據德爾斐女預言者的提示,在利比亞建立了殖民地。來庫古是從德爾斐求得“瑞特拉”神諭后,開始在斯巴達實行政治改革的。德爾斐神諭也為梭倫奪取薩拉米和當選為雅典執政官助了一臂之力。
除了在政治上的作用之外,德爾斐的女預言者對古希臘的思想家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畢達哥拉斯聲稱,他從德爾斐的一位女預言者那里得到過箴言,他還給她寫過一封信,并受到了她的回答的影響。蘇格拉底十分坦率地說,他不僅從皮提亞那里獲得了靈感,而且他著名的說理、反對論證的方法也來自她們。 由此看來,德爾斐的女預言者并不像普魯塔克說的那樣沒有知識和才能。她們見多識廣,對希臘各邦情況比較熟悉,因而能夠不時給人以良好的忠告,加上她們聲稱的神諭常常以含糊其辭模棱兩可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使她們的話獲得了很大的伸縮性和解釋的余地。
應當指出的是,盡管古希臘女性被包括在城邦的宗教生活之中,但是,在宗教領域內的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仍然存在,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女性一般被排除在血祭和隨后的祭獻活動的肉的分配之外的事實。澤德曼指出:“血祭是希臘宗教的核心,因為它使得神與男人們之間的協定為人所見,并更新人類社會的情感聯結,它是政治生活所依據的基礎。” 與這種宗教上被排除在血祭之外的情況相呼應的是,絕大多數古希臘婦女被排除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她們不是城邦的積極公民。而且,在古希臘社會有影響力的女祭司本身也是由男性公民通過投票或抽簽選拔的。因此我們在承認古希臘婦女在宗教領域中的作用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男女兩性之間仍然不平等的事實。
作者簡介:裔昭印,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系教授,長期從事古希臘婦女研究。

責編:余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