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日前,一位英國的極限愛好者,踩著無動力水翼板,追趕著比亞迪“長沙號”滾裝船的視頻,在國外爆火,這背后也引起了不少國人的熱議。
知道比亞迪是造車的,卻不知道比亞迪連滾裝船都拿出了!
![]()
事實上,從2024年1月份以來,比亞迪就開始組建“運輸船隊”,截止今日為止,比亞迪已經擁有8艘滾裝船,單次運輸量超過60000輛,年度綜合運力更是超過100000輛。
如此龐大的陣仗背后,映射出比亞迪的海外銷量。
![]()
我看了一下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數據,2025年1~9月份的海外市場銷量累計是70.16萬輛。
那根據今年每個月的銷量趨勢來看,保守估計2025年全年海外銷量規模會突破90萬輛。
由此可見,比亞迪確實需要大批量的滾裝船來輔助自己的“出海戰略”。
這背后也揭露了比亞迪的野心,早已不再是國內競爭激烈的市場,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場上。
或許有人會問,比亞迪會不會是未來的國產汽車之王?
![]()
我想在這里大膽預測一下,按照如今比亞迪的野心,它想要的可不僅僅是國產之王的頭銜,而是要追趕奔馳,超越豐田的偉大理想!
都知道在汽車行業,能夠稱得上“汽車之王”的車企有兩家,一家是德國的奔馳,另一家是日本的豐田。
前者是豪華的代表,就算是價格很高,但依舊能夠大量出貨。
后者是銷量的代表,主打一個全球銷量猛。
2023年,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價高達50萬,但依舊賣了76.5萬輛,在全球更是高達204萬輛。
要知道比奔馳定位豪華高端的車企可不少,但只有奔馳的銷量如此強勁,因為在豪車市場里,富豪只認梅賽德斯奔馳,所以它稱得上是汽車之王。
2023年的豐田,年產銷量高達1120萬輛,甚至比第二名的大眾集團還要高出200多萬輛。
而且豐田在中國、歐洲、美國、日本、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市場都是銷量數一數二的,可以說是放眼全球找不到第二個對手。
所以,比亞迪想成為真正的“汽車之王”,不僅要像奔馳那樣在高端市場站得住,還要在中低端市場擁有龐大的銷量。
![]()
我看網上很多人都把比亞迪與特斯拉相提并論。
事實上,他們兩者壓根就不是同一水平線的。
或者說,比亞迪要面對的可不是特斯拉一家競爭對手,而是全球所有的車企。
盡管特斯拉通過營銷手段,把銷量做的不錯,但面對比亞迪的不斷更新迭代,特斯拉的弱勢顯然易見了,如今銷量早已被比亞迪甩在了后面。
而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要在銷量層面戰勝豐田,在產品檔次層面追趕甚至超過奔馳這話,可不是我說的,而是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自己說的。
網上曾經流出一個視頻:“那些開BBA的人,每次到地方總喜歡把車鑰匙放在桌子上,或者別在腰部,為什么?就是為了體現開的車尊貴。所以我們必須要在車鑰匙上創新,直接做UWB鑰匙,不僅對汽車鑰匙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里程碑,同時還能避開BBA豪華品牌形象的優勢。”
雖說這是一個段子,但也透露出比亞迪的野心,是要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站在全球化的舞臺上,通過中國汽車工業自身的優勢,奪回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汽車話語權。
于是乎,就看到了如今比亞迪在技術體系、新能質量體系、產品評價體系、供應鏈體系以及全球渠道分析體系等等,都擁有了全新的思維和戰略打法。
![]()
2023年1月份,在易四方發布會上,王傳福表示:我們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還對供應鏈體系做了垂直整合,加快了汽車形態的變革。
過去20年時間,比亞迪研發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能源汽車底層技術難題,以至于今天中國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技術領域均取得了核心的技術突破。
2023年4月份,在云輦技術發布會上,王傳福說:新能源如此龐大的產量和銷量,正在推動著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引領全球進入行業的大變革,這種變革不是簡單的新老品牌交替,而是整個行業對于底層架構的顛覆。
云輦是一套會主動思考的新能源專屬車身智能控制系統,讓豪華汽車品牌的天花板更高一些,讓安全的底線更牢固一點。
這兩次的發布會都能看出,王傳福想要表達的,正是未來比亞迪的野心。
盡管過去幾年時間,比亞迪在銷量上已經做的非常好,但比亞迪不甘于現狀,甚至向傳統的豪華品牌發出了“戰書”。
比亞迪從底層架構做起,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發,解決了很多燃油車時代搞不定的技術問題,如今比亞迪將要憑借著先進的技術巔峰燃油車體系。
這可不是空口說大話,因為比亞迪已經搞定了“垂直整合”。
這四個字可是“鏗鏘有力”告訴了美西方日韓車企,只要我想造,第二天就能下地!
當然,這是如今中國強大的汽車工業體系給予了比亞迪底氣。
![]()
比亞迪想要掀翻美西方百年來樹立的燃油機優勢,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話語權,這背后必須要擁有與燃油機競爭的動力系統。
所以,比亞迪直接繞開了燃油機,開辟了一條“電力驅動系統”道路。
何為電力驅動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能源混動技術”。
提到新能源混動技術,可能很多人看不上。
但我想說的是,你們看不上的這些新能源混動技術,如今已經在軍工業的坦克、飛機、艦艇甚至是航母都已經用上了!
再說了,汽車電力驅動系統的核心優勢在于,滿足充能費用大幅度降低的同時,還能提供比燃油系統超級的驅動力。
因為電機驅動的原理決定了電動系統可以輕易輸出比燃油系統還要大的多的扭矩和功率,可以說是動力隨叫隨到,甚至呈現出毫米級的響應操控指令。
很簡單一個例子,上百萬的燃油跑車,零百加速怎么說也要3秒以上。但如今的電動車,隨便二三十萬的車,都能給你滿足零百加速3秒多。
而且電動車最大的體驗優勢不僅是電動系統本身的強大動力,還有整車平順舒適性。
用簡單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能讓馬兒少吃草。
這背后固然是一代又一代汽車燃油動力工程師奮斗的目標,但如今卻被新能源汽車輕松實現。
當然了,我猜很多人都會說我在夸大吹捧電動車的優勢。
事實上,吹捧電動車可是美西方最先干的事。
只不過他們缺乏完善的產業體系,再加上他們的經濟與石油高度捆綁,以至于他們壓根就看不上電動車。
但如今,看到中國在新能源賽道上越走越快,美西方坐立不安,才會有了后面那一系列的“圍堵動作”。
寶馬負責生產的董事諾德科維奇博士直言:從2027年起,慕尼黑工廠將會專門生產純電動車。要知道寶馬慕尼黑工廠在過去上百年時間都是用于燃油車的生產,如今卻直接把戰略路線改成了電車,這背后意圖不言而喻。
而美國為了追趕中國的電動車發展,更是為美國本土生產且富含條件的電動車提供每輛7500美元的補貼。
由此可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美西方并不是網上所說的“不在乎”!
還是那句話,電驅系統比燃油動力系統性能更強勁,體驗更好,更加先進,已經成為了汽車行業的“共識”,未來的汽車產業必定會往這個方向走。
那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佼佼者,比亞迪多年來堅持“技術為王”,以至于呈現出今天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中國車企。
回首過往,2003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比亞迪推出的三款新能源汽車,無人問津,甚至引來冷嘲熱諷。
但如今,比亞迪不僅是國內新能源車企銷冠,更是全球的銷冠,這背后必然是離不開其過硬的核心技術。
比亞迪DM-i的大電機方案,徹底把日系車擊落“省油”神壇。
比亞迪的iTAC智能扭矩自適應控制,直接可以代替世博的ESP或者ABS。
比亞迪的智駕天神之眼,更是讓所有人意識到,原來汽車的“高科技”也能讓老百姓享受。
當然,比亞迪的研發成果遠不止此。
畢竟你能看到的蒼天大樹,樹葉繁茂背后,是你看不到的樹根,他們扎得非常深。
就在日前,外媒采訪比亞迪高層,問她是否擔憂比亞迪會英偉達、高通被“卡脖子”?你們的領導地位又如何持續,尤其是面對美國和歐洲這些競爭對手的時候。
比亞迪的高管是這么回答的。
我們并不擔心,如你所知,每家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會有備用計劃。比亞迪是一個長期玩家,并不是在這個行業曇花一現的小角色,而是要成為這個游戲的規則制定者。我們擁有眾多深層的技術,我們不需要依賴于任何人,所以我們在所有賽道上都有備用計劃。
不難發現,比亞迪的危機意識非常強。
上一次看到這種姿態的,還是華為被美國封鎖打壓的時候。
事實上,如今的美西方想要卡比亞迪脖子,幾乎是不可能。
尤其是看到美國想要拉著盟友一起圍堵中國電動車的時候,我就知道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美國已經無牌可打了!
因為一輛新能源汽車的組成,并不像過去的燃油車一樣,核心技術全都被美西方壟斷。
今天的電動車除了電機、電控以及電池以外,還有座艙芯片、功率芯片、MCU芯片、電池管理芯片甚至是自家的算力芯片等等。
如果我們連這些復雜繁瑣的芯片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你覺得我們有可能把籌碼押在這條賽道上嗎?
很多人不知道,比亞迪造車爆火之前,是一家“代工廠”,承接芯片、電池設計、電池制造、電池封裝等工作,可以說是比亞迪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集群。更別說如今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電池、電控以及電機了。
還有就是,為何比亞迪不擔心高通、英偉達會斷供?因為比亞迪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IGBT全產業鏈的車企。
而且它自研的碳化硅功率芯片更是可以實現1500V的電壓,讓漢、唐等車型的兆瓦閃充可以做到“油電同速”,充電5分鐘,就能跑400公里。
不得不感慨,上一次看到這種“廣告”還是手機行業的快充: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
由此可見,比亞迪心目中的追趕奔馳可不是一個遙遠的夢,而是近在眼前的“小目標”。
畢竟如今的比亞迪基于全棧自研、垂直整合帶來的戰略優勢,讓其實現了整車智能。
所有就有了當時電動車銷量全球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它的專利申請數量,是過去20年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的16倍多!
2003年~2022年,特斯拉的申請專利是836項。
但比亞迪在同一期間就超過了13000項。
很多人認為比亞迪在這兩年突然一夜爆紅,是不是踩中了某些“政策紅利”。
殊不知,為了這兩年的爆發,比亞迪足足準備了20年!
就像是當年的華為一樣,臥薪嘗膽多年,等的就是一個基于。
如今,從銷量冠軍,到豪華品牌不斷呈現,都預示著比亞迪正在往著“汽車之王”的頭銜奔跑。
或許這一路上,避免不了的是各種冷熱嘲諷,但希望比亞迪可以繼續保持當年的“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精神,相信要不了多少年,這家來自中國的車企,會站在全球舞臺上,高舉著高產國旗,自此之后全世界認識中國的,不僅有華為,還有比亞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