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電影《南京照相館》正式上映。影片中,諸多情節都圍繞著一份至關重要的證據而展開,那就是日軍在南京城燒、殺、搶、掠的照片。這些照片在現實中,有著真實且震撼的原型——“京字第一號證據”。究竟是誰把這些照片保留下來的呢?
![]()
電影中,阿昌這個角色的原型叫羅瑾。1937年日軍侵占南京的時候,他只有15歲,在長江路估衣廊附近的“華東照相館”當學徒工。有一天,照相館來了個日本軍官,讓他盡快把相片沖洗出來,不許泄漏!羅瑾洗著洗著,手開始打哆嗦,可以說是驚怒交加。因為照片上全是日本兵砍殺取樂的畫面,甚至連包被里的小嬰兒都不放過。可羅瑾也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半大孩子,手里沒刀沒槍的,怎么辦呢?
他逮著機會就多洗一兩張、兩三張,偷偷摸摸地藏起來。當時日軍對底片、相紙、藥水啥的,管理非常嚴格,羅瑾冒著巨大風險,只收集了16張照片。照片洗出來之后,他拿線繩把照片訂成一本小冊子,在封面上畫了顆滴血的心,旁邊寫個大大的“恥”字!當時羅瑾就想著,有機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的罪行給曝光出去。
![]()
然而有一次,他走在馬路上遭遇突擊搜查,羅瑾不得不將相冊藏到了毗盧寺后院茅廁的墻角小洞里,想著等風聲過去之后,再回來拿。可誰能料到,等他隔天回來找的時候,相冊竟然不翼而飛!這要是落到日軍手里,他必然會被列入首要嫌疑人。于是,羅瑾連夜出逃,但這事兒也成了他心里的一個疙瘩。
相冊到底去哪兒了?讓路過的吳旋給撿著了!
![]()
南京淪陷后,吳旋四處打零工,沒地方睡,經常在毗盧寺對付一宿。當時羅瑾前腳進茅廁,匆匆忙忙把布包藏好,吳旋后腳路過廁所,他倆一人在墻內、一人在墻外。這枯草土墻的,藍色還挺顯眼,吳旋好奇就打開一看,竟然是日軍殺人放火的照片!
情急之下,吳旋趁著四下無人,把相冊塞到了大雄寶殿一尊佛像的底座下邊。一直等到了后半夜,他又摸黑把相冊從佛像底下掏出來,藏到自己行李箱的夾層里。一直到1946年,吳旋將這16張照片呈交給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也就是著名的“京字第一號證據”!
![]()
這一鐵證,如何給那些企圖狡辯、脫罪的劊子手們致命一擊?除了這份證據,還有哪些屠城罪證,它們又是如何躲過日軍的層層封鎖、嚴密搜查,最終被呈上法庭的呢?敬請關注遼寧衛視《故事剛剛好》,為您解密《南京照相館》幕后的真實故事。
![]()
來源:《故事剛剛好》欄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