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 李雪穎
「 編者言 」
讀史使人明智。
走近醫美歷史,看清醫美行業全貌。
把逝者的臉換到生者臉上,醫學上稱之為異體顏面復合組織移植術。迄今為止,國際上已成功實施40多例這樣的“換臉”手術。
2005年11月27日在法國誕生了全世界第一例“換臉”手術。全球第三例換臉手術也是法國人完成的。
雖然美國是最早啟動研究“換臉”項目,美國人實施的是全世界第四例換臉手術。
世界上第二例換臉手術,也是全亞洲的第一例換臉手術于2006年4月在中國由郭樹忠醫生主刀,歷時17小時完成,震驚了全球。
其實,早在2005年12月,時任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現為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的郭樹忠,就帶領團隊實施了世界首例兔“換臉術”,成功將白兔的半張臉移植給灰兔。
郭樹忠教授對《大美界》表示:“整形外科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的,當時大面積近距離的槍傷,給戰士們造成嚴重的毀容。整形外科,特別是軍醫有一個使命就是修復這種嚴重的毀損傷。給李國興做的這臺手術正是研究非常嚴重損傷的一個修復技術,當時的研究主要是考慮到戰傷的修復,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手術,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得到了國家、軍隊、醫院的大力支持。”
1
臉被撕掉,生活被撕裂
在《殺死一只知更鳥》書中,有一位足不出戶的“怪物”拉德利,他的溫柔從未被偏見吞噬。
現實中,一位云南小伙子李國興的臉被熊撕爛,為了不嚇到村民們,從此便很少出門,整天躲在自家房間里黑暗的角落里,感覺自己像“怪物”。
事情的起因在2003年10月7日,家住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的傈僳族小伙子李國興,在山林中放羊。臨近天黑,他發現家里的兩只羊不見了蹤影,便上山去找,一直找到天黑,羊沒有找到,卻遇上了一頭成年黑熊。
黑熊撲向李國興。他的臉被黑熊撕爛。他的半邊臉,包括顴骨、鼻子、上下嘴唇,血肉模糊。雖然在當地經過治療,李國興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他從此也無臉見人。
這次變故讓李國興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曾經想到用死來結束這種非人非鬼的日子。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05年,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公益組織得知了李國興的不幸遭遇,輾轉聯系到了郭樹忠教授。
郭樹忠表示:“如果不考慮心理層面,李國興是基本健康的人,可是他心理上確實壓力非常大。我們接診他的時候,他右側的臉絕大部分都沒了,鼻子全部沒有了,上嘴唇也全部沒有了,另外一側臉上不光肉沒有了,骨頭也沒有了。”
![]()
郭教授說可以幫助李國興換一張全新的臉。當時,人們聽說過換肝、換腎,換臉還是頭一次聽說。與換肝、換腎手術一樣,這都屬于器官移植手術,所不同的是,換臉屬于體表器官移植。
聽起來,換臉似乎沒有換肝換腎那么復雜,但實際上,換臉手術的復雜程度要遠比其他的器官移植高得多。
2
我國第一例換臉手術
李國興的受傷狀況比全世界換臉第一人—法國伊莎貝爾的情況還要嚴重,手術更為復雜、精細,難度也更大,手術成功率也更低。
“臉面對每個人太重要了,受體方面,還有他將來的生活,他的家人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郭樹忠說。
郭樹忠把自己的擔憂,手術的危險性,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國興。但是李國興表示,他太渴望能再次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了,就算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愿意去嘗試。李國興的勇氣也給了郭樹忠不小的鼓勵。
2006年4月13日12:30,中國第一例換臉手術在西安西京醫院手術正式開始。
![]()
▲中國第一例換臉手術中
郭樹忠醫生團隊必須在6個小時之內完成供體與李國興臉上的血管對接。供體組織如果長時間沒有血液供應,供體的肌肉將會失去活性。
由于移植的組織包括骨、軟骨、肌肉、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等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血管縫合、神經縫合的難度比較大。
手術中采用顯微外科的方法,將比細火柴桿還要細很多的血管、神經,用僅僅是頭發絲1/10那么粗的線進行縫合。
尤其是在血管縫合的時候,一般要縫到12針左右才能保證血流正常通過。
此外,還要接骨頭,將患者的神經與供體的神經對接。也就是說,李國興換上新臉后,能不能笑、能不能做出其他的面部表情,全要靠面部神經,神經縫合完成,才能宣告整個手術完成。
由于李國興面部受損嚴重,加上疤痕形成時間太長,他的面部神經出現了粘連的現象。醫生又花了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找到李國興的面部神經主干,并將其縫合。
2006年4月14日凌晨5點,歷經了將近17個小時,換臉手術圓滿結束。
作為中國第一例、全球第二例換臉手術,郭樹忠醫生團隊與李國興共同創造的這一奇跡,震驚了世界。
![]()
▲李國興做完“換臉”手術后
這項手術不僅是中國醫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為后續的異體復合組織移植(如手移植等)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3
探索性手術意義重大
郭樹忠主刀的這臺亞洲第一例“換臉”手術,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極其深遠。這臺手術經驗論文發表在全球頂尖的醫學期刊《柳葉刀》上,世界各地的醫生后來做換臉手術都會參考這臺手術的經驗。
“換臉術”遠非普通的美容手術,而是治療因嚴重創傷、燒傷、腫瘤切除等造成的面部組織巨大缺損、功能喪失乃至毀容的術式。
全球范圍內“換臉術”都屬罕見的探索性手術。
從技術方面來講,該手術的成功率很低,整個手術操作過程難度非常大。
郭樹忠把換臉手術看作是整形外科最難做、最前沿、最富挑戰的一個手術。除了時間長,換臉手術的另一個特點是復雜。
想要進行這項手術,光有整形外科醫生是遠遠不夠的。涉及骨科時,需要頜面外科醫生參與;涉及鼻子的問題時,需要耳鼻喉科醫生參與……
“當時我做那臺手術時有一百多人(醫護人員)參與,檢驗科出結果、放射科看片子等等,這是一個團隊協作。”郭樹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換臉手術的難度。面部有許多神經、血管和肌肉,都需要在手術中進行準確的吻合。
其次,要面對艱難的康復過程。一些接受換臉的人必須重新學習如何呼吸、說話和吃飯。
第三,因為是移植手術會產生排斥的可能性,患者需要終身服用免疫制劑來減少排斥反應。這些免疫制劑也會帶來一系列副作用。
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郭樹忠談到,由于面部移植的特殊性,患者經常會出現自我認知的問題,即移植后的“我”不是以前的“我”。“克服心理障礙對患者來講很重要,也很難。”郭樹忠說。
也就是說,換臉手術不僅耗時長、風險高,術后康復過程也異常艱難。患者需要面對心理挑戰,可能需要重新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并終身服用免疫制劑以對抗排斥反應。而成功實施手術可以為患者帶來新生,使他們重獲生活的信心。
自郭樹忠教授成功實施國內首例換臉手術以來,中國在面部移植方面一直處于世界前沿,為世界醫學界提供了重要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