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作者簡介:吳樂平,男, 黨員,安徽黃山歙縣白楊人,歙縣深渡中心學校退休教師。曾特聘為《當代中國人才庫》名譽主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認證會員、中國詩歌會員、《中華作家網》會員、《現代網絡詩歌》駐站詩人。作品散見于網絡平臺和紙刊。辭條,收入《中華英才大典》《世界人物辭海》。
遇見,即為福祉
![]()
向日葵一脈清香,蔓延開來。——隨風飛舞
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
作者:吳樂平 原創
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
安徽 吳樂平
晨霧洇開新安江折疊的絲綢
白鷺鈐印,輕輕落向素宣
深渡在倒影中凝眸梳洗
把昨夜星辰綴作翡翠波瀾
漁舟裁開綢緞般水光
裁開兩岸茶山青黛
云霧吞吐,山色愈翠
油菜花擎起金色的杯盞
風穿過竹林,排演綠的交響
古樟心輪深處沁澄澈
枇杷垂金,點亮檐角暖
陽光淌蜜沿著石階緩緩流淌
碳匯熒屏滾動深碧的詩行
退役的漁船泊進時光的櫥窗
鐵錨銹蝕成勛章,訴說江豚歸
枝頭蜜意染紅稚子的歌謠
垃圾分揀站——一座綠色驛站
每一片塑料找到返鄉的地圖
紅領巾伏案錄下負氧躍遷
雀躍漾開黑板報的笑渦
老船工點篙丈量新生的脈動
山泉匯入管網,地球律動在屏上綿延
青石板路蜿蜒,把足跡釀成陳酒
馬頭墻飛檐裁開一片湛藍的寂然
徽調的水袖舞動綠色韻腳
唱腔在江面疊出悠長的回聲
像古與今的輪唱
九砂曬秋,紅辣椒與金穗
繡出飽滿的“豐”
竹匾盛滿霞光,焙暖農人笑顏
生態果園聚攏蜂蝶的盛宴
竹編師傅劈篾成月華
編成提籃,編入游子歸帆
“生態美超市”積分兌取鳥鳴
民宿老板娘擷枇杷花釀露
將一盞清甜遞向遠方的鏡頭
未來的深渡,屋頂長出光伏森林
燕子學會在硅板間筑巢
無人艇滑行勾勒碧痕航跡
為藍色星球書寫每日的脈案
智慧田園舒展芯片的葉絡
枇杷樹托舉會發光的星盞
照亮夜歸人崎嶇的山徑
昔日學子長成守護的棟梁
屏幕上躍動的數字,是江的心跳
船工的后裔掌舵無聲畫舫
《富春山居圖》續成動態長卷
深渡清波把永恒折映成綠水青山
《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詩歌意境解析
吳樂平老師撰寫的《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這首詩歌,以“繡”為靈魂,在一幅橫亙古今的山水長卷上,把千年徽州的煙雨青綠與今日中國的生態智慧、未來世界的硅光藍意,一針一線地“繡”成了可游、可居、可思、可居的立體夢境。全詩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敘事,而是以空間的縱深、時間的折疊、感官的互通,織就四層遞進的意境。四層之間既層層遞進,又彼此回流,形成“古今疊影、山水共生”的回旋結構。
一、青綠之繡:水墨初醒的“半畝方塘”
詩的開篇像一滴晨霧落入硯臺,整幅畫面瞬間被“洇”活。“新安江折疊的絲綢”把江水寫成一匹待繡的緞料,柔軟、光滑、泛著含蓄的光澤;“白鷺鈐印”則是一枚閑章,輕輕落在宣紙上,完成一次“認證”——自此,這條江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而是一幅被納入東方美學體系的“活畫”。緊接著,“深渡在倒影中凝眸梳洗”,把鎮子擬人化為一位晨起對鏡的女子,用“昨夜星辰”作發簪,把亙古的光陰別在鬢邊。漁舟篙影、茶山青黛、菜花金盞、竹林綠濤,五色絲線在同一平面上交織,卻層次分明:青綠打底,金黃點綴,白霧暈染,像宋人小品,又像高清航拍。詩人用“裁”“擎”“排演”一連串動詞,讓靜物獲得舞臺感,山水成為演員,呈現出“萬物有靈”的東方生態觀。
二、時光之繡:櫥窗里的鄉愁與勛章
第二層意境像一次“時空蒙太奇”。詩人把鏡頭拉近退役漁船、銹蝕鐵錨,讓“江豚回歸”成為一枚閃亮的勛章——銹跡與新生并置,傷痕與榮光同框。“垃圾分揀站”這一現代設施被詩意地命名為“綠色驛站”,塑料片拿到“返鄉的地圖”,紅領巾記錄“負氧躍遷”,科技詞匯被轉譯成童話般的敘事,讓“環保”不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可以觸摸的童趣、可以品咂的甘甜。老船工點篙的動作與山泉匯入管網的聲響重疊,青石板把腳印“釀成陳酒”——味覺與觸覺打通,時間被發酵成可以飲用的液體。馬頭墻的飛檐“裁開湛藍的寂然”,一個“裁”字,把傳統建筑化為一把剪刀,剪出一角天空,給回憶留白,也為未來開窗。此層意境的核心是“讓歷史繼續呼吸”,把鄉愁做成活的、可更新的系統。
三、豐年之繡:曬秋圖與歸帆調
第三層是人間煙火的高潮。九砂曬秋,紅辣椒與金穗拼成一個巨大的“豐”字,既是漢字,也是圖騰;竹匾里的霞光、果農臉上的暖,被“焙”成一個可以傳遞體溫的意象。詩人把“生態美超市”寫得像童話鎮里的魔法商店:積分可以兌換鳥鳴——聲音成為一種流通貨幣,生態價值被量化、被游戲化,卻毫無銅臭,反而清脆悅耳。竹編師傅劈篾成月華,提籃里“編入游子的歸帆”,外出的年輕人被一根竹絲牽回故鄉。民宿老板娘遞出的“一盞清甜”,既是枇杷花釀,也是鏡頭里的流量,更是母親的手溫。這一層寫的是“共富”與“共享”:產業興旺、文化回流、青年歸來,鄉村振興不再是口號,而是一碗可以喝到的蜜、一把可以提走的月光。
四、未來之繡:硅光之森與數字之心
最后一層,詩人把鏡頭拉向高空,屋頂長出“光伏森林”,燕子在硅板間學會新巢藝;無人艇劃出“碧痕航跡”,把環境治理寫成一首每日更新的“地球脈案”。智慧田園里,芯片像葉脈一樣舒展,枇杷樹托舉“會發光的星盞”,為夜歸人照路——科技不再是冰冷的異己,而是帶著體溫的守護。昔日學子長成“守護的棟梁”,屏幕上的數字是“江的心跳”,船工的后裔掌舵“無聲畫舫”,傳統技藝與人工智能在同一艘船上握手言歡。《富春山居圖》被續寫成動態長卷,“永恒”不再是博物館里的絹本,而是實時刷新的綠水青山。此層意境的底色是“可持續的浪漫”:讓科技成為生態的延伸,讓未來成為歷史的繼續,構成深渡生生不息的脈搏。
五.整體意境的升華
四層意境縱向貫通“千年”,橫向鋪展“三生”(生態、生產、生活),形成“山水—鄉愁—豐年—未來”的螺旋式上升。詩人用“繡”這一最女性化、最日常化的動作,把宏大主題拆分成可以觸摸的絲線、可以聞到的氣味、可以帶走的溫度。于是,“一江綠水”不僅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河流,更是一根穿針引線的“時間之軸”,把古徽州的青綠、今日中國的智慧、未來星球的夢想,細密地繡進同一片波光。讀罷全詩,仿佛站在深渡的晨霧里,一抬眼,便能看見千年前的白鷺剛剛落下;一回首,又撞見無人艇正劃向明天的霞光。(浪淘沙)
(作者:吳樂平2025-10-16發于現代詩歌網)
現代詩歌網稿酬及版權聲明:
①現代詩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由詩人吳樂平投稿,現代詩歌網為原創現代詩歌交流平臺,尊重原創作者之一切合法權益,歡迎分享《深渡,一江綠水繡千年》,但如欲轉載至其他網站、公眾號或使用本站發表之原創作品,必須征得原作者許可,可與本站溝通聯系原作者。
②歡迎投稿,現代詩歌網公眾號主要發布詩人原創組詩,投稿作品需提交3首以上(5-10首為佳)并附上作者簡介及相片一張,一般情況三日內可發布。對于作品數量不夠、質量欠佳、風格不符(如散文、古體詩等)的投稿,可能只會安排現代詩歌網網站發布,請移步查看。
③我們尊重每一首原創詩歌,深信所有字符經過心靈打磨后都飽含深情,所有投稿需為本人原創且不侵犯他人任何權益,自負文責,可微信投稿: aaaaaliutao
④發布于現代詩歌網的詩歌暫無稿酬,所得收益用戶平臺服務器、日常維護及編輯酬勞,投稿者的投稿行為即視同意該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