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大學生為考取事業編制崗位,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精心準備。憑借扎實的知識基礎和穩定的發揮,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順順利利拿到了面試資格。
臨近面試,女生因緊張想緩解壓力,特意購買了一條 “轉運珠” 手鏈,打算佩戴它參加面試以獲取心理安慰,避免緊張影響發揮。
![]()
面試結束后,她自我感覺表現良好,再加上筆試排名靠前,認為自己成功 “上岸” 已是大概率事件。
女生查詢到自己的面試成績為 87 分,十分激動,隨即把這個好消息告知家人,滿心以為已拿到理想的 “鐵飯碗”。
![]()
然而不久后,她卻發現最終錄用名單里并沒有自己的名字。為弄清緣由,女生進一步查詢,在備注欄看到 “因佩戴飾物,面試成績扣除 20%” 的評語,這一結果讓她難以接受。
![]()
看到這個帖子,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可惜了,但真的不冤。
這位女生的核心委屈在于:“規則沒寫,憑什么罰我?”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在高度結構化的體系(如體制內、大公司)里,很多核心規則是“不言自明”的,它們不寫在紙上,而是寫在“共識”和“文化”里。
沒人會告訴你“開會時不能刷抖音”,但你會這么做嗎?
沒人會告訴你“見客戶不能穿拖鞋”,但你會這么穿嗎?
沒人會告訴你“交給領導的報告不能有錯別字”,但你會不檢查嗎?
“正式場合,著裝整潔、樸素、莊重,不佩戴夸張飾物”,這就是一條強大的社會共識。
![]()
面試,尤其是體制內面試,是典型的正式、嚴肅場合。考官默認來參加的人都已經理解和接受了這套游戲規則。
要求對方把每一條不可以都羅列出來,本身就像要求交通法規除了寫明禁止闖紅燈,還得額外注明禁止邊開車邊跳廣場舞一樣,是一種對基本共識的挑戰。
面試官在短短十幾二十分鐘里,要判斷的不僅僅是你的專業能力,更是一個核心問題:“把你招進來,風險有多大?”
那條轉運珠手鏈,在考官眼里,可能被解讀出以下幾種潛在風險信號:
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需要依靠外物來轉運,是否說明你內心不夠強大,缺乏足夠的自信和穩定性?
對體制內著裝的潛在規則如此不敏感,未來在工作中,對其它未明文的規章制度、人情世故,是否也會顯得遲鈍?
體制內工作強調理性和中立。公開佩戴帶有迷信或特定宗教色彩的飾物,可能引發對其是否會影響客觀判斷的擔憂。
這讓考官對你的職業成熟度和風險系數產生了懷疑。他們扣的不是飾品的分,而是判斷力和合規性的分。
最諷刺的是,帶轉運珠是為了求穩,卻成了最不穩的因素存在。在關鍵節點,任何畫蛇添足的額外動作,其風險都遠大于可能帶來的微薄收益。
![]()
有網友說,不提前說明飾品規定不合理,還拿女法官戴項鏈、律師戴浪琴手表舉例,甚至有人懷疑她就是注定陪跑的。言下之意,就是有后門內定的。看的出來,大家對于考試公平性是很敏感的,沒分清體制內日常著裝和考試面試著裝的區別。
日常著裝可以有點個性,但面試著裝得體現出對崗位的敬重,還有身份的中立,不能因為戴飾品讓人看出你的個人信仰、階層這些潛在信息,不然會影響考核公平。
當結果和自己預期不一樣的時候,就覺得是規則不透明導致的,而不愿意承認是自己準備不夠充分。
![]()
公職人員不準戴特殊飾品,規則在考公相關法律里有寫。
體制內工作講究集體性和規范性,考生不能光有專業能力,還得主動去適應崗位的文化要求,不能光等著別人把規則一點點都告訴你。
考編這么重要的事,自己就該提前弄清楚。
可以通過以前考生的經驗、官方解讀、機構指導這些途徑,全面了解面試的各種細節,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崗位的基本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