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年文摘 (轉載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小編微信號:yyxxzz520,我們將及時更正、 刪除,謝謝!)
很多護士經常聽到醫生對患者說:“觀察一下”“多喝點水”“不排除……可能”“這個藥先吃著看看”等。
患者感覺身體有異常,或者體檢發現指標異常,擔心有問題上醫院咨詢,而聽到醫生這樣說后,有的眉頭緊鎖,有的還抓耳撓腮,仿佛聽不懂醫生的意思。
這些看似簡單的表述背后,其實包含復雜的醫學決策邏輯。如若不能正確理解或不重視,很可能會導致治療延誤、診療不足或過度診療。
本文整理了幾個醫生的高頻“暗語”,希望能更好地幫助護士與患者溝通,破譯醫生的“暗語”密碼。
01
“觀察一下”
有些人認為醫生說“觀察一下”是在敷衍,或者就是沒啥事,其實并非如此。
“觀察一下”是一種有策略的醫療處置措施,遵循的是“最小干預原則”,所以不能輕視。
具體來說,當遇到以下幾種情況,醫生可能會讓你“觀察一下”:
1. 輕度異常時的動態觀察。
當體檢發現某項指標輕度異常,如腫瘤標志物升高一點,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醫生會建議動態觀察,定期復查,以便積累更多信息,更好地判斷是否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避免不必要的過度診療。
2. 初步估計問題不大,但須警惕潛在風險。
對于一些初步判斷問題不大的情況,醫生會建議觀察,暫不進行診療干預,但須留意病情變化,一旦有新變化,及時就醫。比如體檢發現微小肺結節,會建議定期復查動態觀察。
3. 自限性疾病或暫無有效治療手段時的觀察。
比如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屬自限性疾病,應避免過度用藥,多數情況下只需對癥處理,并觀察病情變化,其間須注意休息和營養,呵護免疫力,促進自愈。
4. 病因不明但須密切監測病情時的留觀。
某些病情不允許回家觀察,存在一定風險,這時需要在醫院“觀察”(留觀),一旦病情有變,醫生能隨時處置。比如腹痛,醫生檢查后暫時病因不明,難以開展針對性治療,須安排進一步檢查,有時甚至要考慮急診剖腹探查手術。
5. 盡管診斷已經明確,但可以暫不處理的觀察等待(watch and wait)。
比如某些惰性淋巴瘤,本身生長發展緩慢,經醫生判斷并結合患者意愿,可以觀察等待,定期復查,一旦有治療指征,再開始治療,不會對總體預后有明顯影響。
提醒:“觀察一下”≠放任不管!須注意定期復查,有異常隨時就診。醫學上,暫時不處理(觀察)有時就是最好的處理,注意“暫時”二字,不要走極端。
02
“多喝點水”
估計很多人都吐槽和調侃過醫生的這句“口頭禪”式建議,其實這句看似簡單又沒啥用的建議背后有著多重醫學考量。
1. 多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排出,幫助緩解某些輕微不適。多喝水還能稀釋尿液,減少尿路感染風險。
2. 一些跟缺水有關的病癥,比如便秘,多喝水可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3. 某些疾病在用藥過程中,多喝水有助于藥物的吸收和分布,從而輔助藥物發揮作用。
4. 藥物代謝產物大多是水溶性的,多喝水增加尿量,能讓代謝產物更快排出,減少體內蓄積,降低不良反應的風險。做增強CT打的造影劑主要通過腎臟排泄,檢查后適當多喝水,可加快造影劑隨尿液排出體外的速度。
提醒:當醫生交待“多喝點水”,不要將其當作可有可無的廢話而無視。建議盡量避免飲料,白開水最佳;特殊人群須遵醫囑個體化調整。
03
“考慮……可能性大”
或“不排除……的可能”
有的人一聽這種表述就會覺得這醫生太“水”了,或者認為醫生是故意含糊其詞。其實這背后可能有特定的含義,反映了醫學診斷的復雜性。
1. 醫學存在不確定性。
疾病的表現多種多樣,即使做了盡可能詳盡的檢查,但并不總是能夠得出明確診斷。比如醫生說“考慮肺炎可能性大”,意思是根據目前的癥狀和檢查結果來分析,傾向于這個診斷,但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是其他疾病,這體現了醫學的嚴謹。
2. 病情的動態發展變化。
醫生認為目前的信息還不足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明確診斷,或者通過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來輔助判斷。
3. 個體之間存在差異。
同樣的疾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有些疾病早期階段還沒有典型表現,也會導致醫生不能給出明確結論。醫生使用這類表述來綜合考慮各種可能性,避免誤診或漏診。
提醒:對于這類表述,大家要正確理解。醫生這樣說并不意味著一定患有某種嚴重疾病,只是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診斷;可以按照醫生建議,該進一步檢查的要及時檢查,以獲取更多信息幫助醫生做出準確的診斷。
04
“這個藥先吃著看”
這是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常用的一種試探性處置策略,體現了醫學對個體差異的重視。這句話的背后可能有以下含義:
1. 經驗性用藥。
醫生根據癥狀及臨床經驗,初步判斷可能是某種疾病,先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讓患者“這個藥先吃著看”,觀察癥狀是否緩解,后續根據病情變化進行調整。
2. 試探性診療。
當診斷還不是很明確,但有一些可疑線索指向某種疾病,這時候醫生可能會給予試探性的藥物治療。如果用藥后癥狀改善,那之前的初步判斷很可能是對的;如果癥狀沒有改善,那就需要重新評估,考慮其他可能的診斷。
3. 方案動態調整。
對于某些處于疾病早期階段或病情相對較輕的情況,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可能得到緩解或控制,此時醫生也可能會讓患者“這個藥先吃著看”,觀察用藥反應和病情發展趨勢,據此動態調整治療方案。
提醒:對于醫生的這種建議,不要覺得醫生是在拿病人做試驗,更不能簡單地認為醫生沒有水平,而應遵醫囑用藥。用藥期間要關注病情變化,并注意復診,如有病情變化要及時反饋,醫生會根據反饋來決定是否需要修正判斷或調整治療方案。
05
“家屬進來一下”
一些人一聽醫生說“家屬進來一下”,就會想當然認為肯定是病情很嚴重,病人快不行了。這句話確實可能涉及重大病情告知(比如癌癥診斷)、治療風險溝通(比如手術并發癥)、臨終關懷決策等,但并不一定都表示病情很嚴重。
1. 溝通病情,了解病史。
醫生需要向家屬交待病情和診治情況,但有其他人員在場,出于保護患者隱私的考慮,所以請“家屬進來一下”單獨溝通。另外,有些病史細節患者本人可能忘了或者記不太清,而家屬可能更了解,這時候醫生也會讓“家屬進來一下”詢問,以便更好地做決策。
2. 交待特殊情況和注意事項。
如果患者病情出現了一些特殊變化或需要進行特殊的檢查和治療,醫生須及時告知家屬并說明利弊,征求家屬的意見。
另外,對于一些需要家屬配合的情況,醫生也要讓“家屬進來一下”,詳細交代注意事項,確保家屬能在患者出院后給予正確的照護。
提醒:建議大家認真傾聽醫生的話,確保準確理解醫生傳達的信息。如有不明白之處,可讓醫生進一步解釋,務必了解清楚,以便更好地配合。
06
其他“暗語”
除了上述常見的“暗語”,下面這些也是醫生們可能會說的。
1. “目前生命體征平穩”
醫生對危重急癥患者家屬交待病情時可能會說到這句話,意思是說患者基本的生命體征(血壓、心率、呼吸等)目前平穩,暫無生命危險,但仍須密切觀察,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還沒有消除,病情隨時會出現波動或其他新變化。
這句話不能簡單地理解成病好了沒事了,甚至病情可能依然很重,只不過目前暫時沒有性命之危。
2. “調理一下”
西醫(現代醫學)語境下,這句話通常是告訴你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和心理調節等。調理,提示當事人要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僅僅依賴藥物或醫療手段。
3. “回家注意休息,加強營養”
這句話通常針對特定人群,比如癌癥患者、手術后患者,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不再需要其他治療。這句話只是醫生綜合建議的一部分,應按醫生囑咐,注意休息和營養支持,并關注病情變化,按時復診,后續醫生會進一步評估來確定是否需要其他處理。
07
結語
其實醫生所謂的“暗語”,遠不止以上說到的這些。由于醫患之間天然存在醫學信息差(專業知識與公眾認知之間的矛盾),患者和家屬對于醫生這些表述,可能無法完全清楚明白。
有一句話說得好:“最佳的醫療決策,永遠誕生于醫患共同理解的基礎之上。”這時,作為護士的我們,可以成為溝通醫生與患者的那座橋梁,讓患者正確理解醫生的真正含義,為不斷和諧醫患關系、護患關系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提醒:本文僅作參考,當你和患者一樣無法理解醫生表達的意思,一定要多跟醫生溝通,并鼓勵患者多跟醫生溝通。
初中級告別死記硬背,高效對抗遺忘
《全程實戰班》科學備考四步法:
「階段測評課」先測后學,精準定位
「考點全解課」以題帶點,破解難點
「提分秘笈」表格對比,厘清混淆
「秒奪60分秘笈」填空背誦,強化記憶
? 一套組合拳,夯實基礎高效通關!
想一次通關?
用考試寶典
![]()

有件事麻煩您:
微信規則有變
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將“護視”公眾號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