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行亮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10月13號,李行亮終于爆發了。
他發了篇長文,曬出了一堆截圖:全天24小時被惡意舉報、工作被騷擾、電視劇被投訴、播出平臺被攻擊......連孩子上學都被波及!
![]()
這個靠《愿得一人心》唱紅大江南北的歌手,商演費從9萬漲到20萬,結果現在連臺都上不了。
為什么?
就因為他在《再見愛人4》里,和老婆麥琳和好了。
你沒看錯,只是因為他和自己老婆和好了。
去年11月,節目播出時,李行亮因為和老婆麥琳的“瘋批”操作意外翻紅。全網都在罵麥琳,說她在“恐怖PUA”,心疼李行亮被折磨。
李行亮吃到了這波流量,商演價格直接翻倍,走到哪都是焦點。
但有一期節目里,兩人突然和好了,還“心肝肝”地相擁而眠。
觀眾怒了:
你怎么能和好?你應該覺醒!你應該離婚!你怎么能不按我們寫好的劇本演?
于是,抵制就開始了。
很快,12月,李行亮的兩場商演就被網友刷屏抵制,壓力之下,官宣視頻被平臺連夜刪除,主辦方被投訴的電話打爆。
可怕的是,到了今年10月,據李行亮曬出的截圖顯示,針對他的惡意舉報還在持續進行。每天都有人舉報他,理由千奇百怪:
“傳播畸形價值觀”、“消費觀眾情感”、“為PUA洗白”......
這已經不是批評,而是一場有組織的網絡絞殺!
這背后,絕不是觀眾情緒反彈那么簡單。
不信,看看這些攻擊的特征——
一、高度組織化。
24小時不間斷的舉報、跨平臺的協同作戰,從微博到抖音到小紅書、從商演到代言到影視劇,李行亮被360度無間斷、全方位圍剿。
這種手法和要付出的精力,絕不是散兵游勇能搞定的。
![]()
二、話術高度統一。
仔細觀察,大家就會發現,“PUA”、“畸形婚戀觀”、“消費女性”、“為父權洗地”......這些關鍵詞在反復出現,所謂的“批判”話術,簡直就是同一份手冊批量生產出來的。
三、目標明確。
這些舉報、騷擾的目的,不是要李行亮道歉,也不是要他反思,而是要他社會性死亡——商演取消,代言丟失,影視劇下架。
這是典型的“一次打死”策略。
這背后,有一股有組織的“女拳”力量。
她們打著“女權”的旗號,卻大肆進行著網絡暴力。任何不符合她們劇本的男女關系,都要被打成“PUA”;任何女性自己做出的婚姻選擇,都被說成是“被洗腦”、“被控制”。
麥琳時自己選擇和李行亮和好的,她們卻硬要說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李行亮也是自己選擇了維護婚姻,她們卻說這是“為父權站臺”。
![]()
總之,你必須按她們心里的劇本來過,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更可怕的是,這些人太懂得利用平臺規則了。
她們知道什么樣的舉報會被受理,知道什么樣的投訴會讓商家害怕,知道什么樣的輿論能讓藝人社死。
何其恐怖!
說到這里,我必須先表明自己的立場:真正的女權,我舉雙手支持!
因為女權運動的存在,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在傳統社會里,女性確實遭受了太多不公。
重男輕女的觀念,讓無數女孩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讓女性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讓女性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這些都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
好在,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女性意識也逐漸覺醒。從“婦女能頂半邊天”到“男女平等”寫入憲法,從反家暴立法到性騷擾入刑,中國女性的權益保障一直在進步。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是給女權運動插上了翅膀。微博、微信、豆瓣、小紅書……這些平臺讓女性的聲音第一次可以如此響亮地發出來——
“MeToo”運動揭露了職場性騷擾的黑幕;“反PUA”運動警惕了情感操控的危害;“獨立女性”的討論打破了“女人必須依附男人”的迷思......
這些,都是女權運動的正面價值。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承認:推動性別平等,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方向。
女性有權接受平等的教育,有權在職場獲得同工同酬,有權在家庭中擁有話語權,有權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真正的女權,是讓每個女性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問題是——當女權變成了“女拳”,當平等訴求變成了暴力工具,事情就變味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矯枉過正”的極端女權?
一、歷史積怨的反噬。
幾千年的父權社會,確實給女性造成了太多傷害。這種歷史創傷積累下來,形成了一種集體的憤怒和不信任。一旦找到宣泄的出口,就容易走向極端。
就像一個被關了太久的人,一旦沖出牢籠,很難不摔倒。
二、社交媒體的情緒放大效應。
互聯網給了每個人麥克風,但也放大了人性中最暴戾的那一面。算法推薦讓極端言論更容易獲得流量,于是越極端越有市場。
“男人都是潛在強奸犯”、“婚姻就是女性的墳墓”、“生育就是對女性的壓迫”......這些極端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大行其道,反而把理性的聲音給淹沒了。
三、匿名環境下的責任缺失。
網絡給了人們一張面具。躲在屏幕后面,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泄,可以不負責任地攻擊,可以毫無顧忌地施暴。
反正不會被追究,反正不用承擔后果,那就盡情地罵,盡情地舉報,盡情地毀掉一個人。
四、話語權爭奪中的工具化。
有些人發現,“女權”這個標簽是個好用的武器。只要舉起這面旗幟,就能站上道德高地,就能召集一群人,就能對任何不順眼的人發起攻擊。
于是,“女權”被工具化了。
她們不是真的關心女性權益,她們只是想要一個發泄的出口,一個施暴的理由,一個操控輿論的把柄。
所以,李行亮選擇用法律維權,這是對的。
當言論越過理性的邊界,當攻擊傷害到家人,就必須用法律來捍衛自己。
我支持他起訴,支持他用法律手段捍衛自己的權利。
同時,我也要說:
無論你站在哪個立場,都不應該以網絡暴力的方式去“伸張正義”。
網絡需要爭論,但更需要理性和對話。
用舉報代替討論,用謾罵代替說理,用抵制代替批評——
這不是女權,這是暴力!
真正的平等,從來不是通過壓迫另一方來實現的。
真正的正義,也從來不是通過網絡私刑來伸張的。
所以,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
因為法律說了算,
才是一個文明社會應有的樣子!
【免責聲明】:
1、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