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對中國船舶正式開征歧視性港口費時,他們沒料到中國的反擊會如此迅速且強烈,商務部制裁令直刺美國造船業命脈。這場貿易戰,為何會牽扯出一家韓國企業的5家美國子公司?中國這一記重拳,究竟打中了誰的七寸?
觀察者網消息稱,美國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的301調查措施剛在午夜時分生效,中方就直接連出3招,讓美國緩不過來氣。
其一,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從每凈噸400元起步,2028年升至每凈噸1120元。
其二,中國交通部發布公告,宣布啟動對美國301調查影響我國航運業、造船業及相關產業鏈的全面評估,調查是否有個別企業和個人在背地里幫助美國危害我國供應鏈安全。
說白了,就是“查內鬼”。
![]()
其三,也是我們這篇文章要重點提及的:商務部發布公告,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明確禁止中國境內組織和個人與其開展交易合作。此外,中方還敦促美方和相關企業停止損害中方利益,糾正錯誤做法。
從制裁細節看,中方援引《反外國制裁法》,指控這五家公司“協助美國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進行301調查”。
被點名的韓華海洋株式會社,前身正是韓國造船巨頭大宇造船。很多人可能要疑惑了:為什么反制美國,要制裁韓企呢?
因為這家在2023年完成更名的企業,近年來通過收購美國費城船廠等舉措,已經深度嵌入美國造船體系。
它不僅計劃成為美國首個具備液化天然氣船制造能力的企業,更承接了美國海軍軍需支持艦等軍工訂單,儼然成為美國重振造船業的“白手套”。
以其中一家韓企為例,其在2024年底斥資1億美元收購費城造船廠,成為首家在美設廠的韓國造船企業,隨后接連拿下美國政府訂單,并宣布十年內將年產能提升至10艘。
![]()
這些動作被視為配合美國圍堵中國造船業的關鍵落子。
中國選擇此時對韓華海洋在美子公司出手,背后有著精準的戰略考量。
當前美國本土造船成本已是韓國的三倍以上,自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大型商船制造能力就在中日韓競爭下嚴重萎縮。
如今美國海軍艦艇的維護、修理和大修業務,已相當程度依賴韓華海洋旗下的費城船廠。這家韓國企業實際上承擔著支撐美國海軍艦艇建造與維護體系的重要角色。
當然,這場博弈的深層邏輯遠不止于商業競爭。
當美國海軍艦艇頻繁出現在中國周邊海域時,為其提供建造維護支持的韓華海洋子公司,實質上已成為美國對華戰略布局中的一環。
商務部在通告中直指其“協助、支持美國政府相關調查活動,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一定性將商業行為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揭露了美韓的非法企圖。
![]()
有趣的是,這家助力美國海軍“再次偉大”的企業,其生存命脈卻牢牢系于中國供應鏈。
數據顯示,韓國造船業約20%的船用鋼板依賴中國供應,中國鋼材價格比韓國本土產品低10%-20%。去年韓國進口的中國鋼鐵產品達104億美元,其中70%流向了造船業。在高端材料領域,韓國約70%的船舶永磁電機所需稀土更完全依賴中國。
商務部的制裁令直接切斷了這些子公司與中國供應鏈的連接,相當于給正欲重振的美國造船業一記悶棍。
當然了,中國這次對韓國還是手下留情了,刻意控制了范圍。若真要施壓韓國,大可直接針對該韓企本土總部或其在中國煙臺的合資船廠——后者每年從中國采購上億元船用零部件,牽連眾多本土供應商。
但此次制裁僅鎖定五家美國子公司,未觸及韓國本土業務。此番“精準打擊”更像是一次警告。
中方這種“殺雞儆猴”的策略,實則瞄準了兩類對象。
![]()
其一自然是美國。
中方選擇在美國造船業最薄弱的環節精準發力。
一方面通過交通運輸部的調查為后續反制儲備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則通過制裁關鍵企業的美國子公司,既避免全面沖擊中韓經貿關系,又讓美國切身感受到產業鏈受制的痛感。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彰顯了中國在貿易博弈中日益成熟的手段。
其二,敲打與中國產業鏈深度綁定的第三方企業,向那些試圖“一邊賺中國錢、一邊幫美國辦事”的企業發出明確信號:選邊站隊的代價,遠比想象中高昂。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10月10日就已提前預警,明確指出美國征收港口費是“典型單邊主義行為,具有明顯歧視性色彩”。
這種“勿謂言之不預”的警示,遵循了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的慣例,也為后續反制留下了道義制高點。但美方似乎并沒有看明白現狀,那就別怪中國不客氣。
![]()
中國此次對韓華海洋美國子公司的制裁,開創了通過第三方制裁間接反制美國的新模式。
這種策略既避免了中美直接對抗升級,又讓美國意識到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未來局勢發展可能呈現三重走向:
其一,美國或加速推動“去中國化”供應鏈,但成本壓力將迫使部分企業暗中維持與中國合作,中國手中也仍然有很多反制的籌碼。
其二,韓華海洋等跨國企業將面臨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壓力,全球產業鏈布局可能加速重構;
![]()
其三,美國重振造船業的計劃將因供應鏈成本上升而雪上加霜,其海軍擴張戰略也可能受到牽連。
當前中美貿易博弈已進入深水區,雙方都在尋找既能施加壓力又避免全面沖突的精準打擊方式。
隨著中方相關部門調查的深入,更多協助美國單邊制裁的企業可能浮出水面。中國正在構建一套完整的反制體系,將貿易防御的觸角延伸至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在這場圍繞航運與造船的貿易博弈中,中國再次展現了強大的反擊決心,那些試圖以損害中國利益換取政治籌碼的企業,終將發現:所謂的“投名狀”,只會成為砸向自己雙腳的巨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