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雖說遠離全球主要危機中心,但近些年可是吸引了各大國的目光。
俄羅斯在那兒活躍那是老傳統了,可美國突然對中亞格外上心,就有點意思了。
尤其是拜登和特朗普兩位總統在對待中亞的態度上,那差別可真是不小。
特朗普的 “生意經” 與中亞的 “新盤算”想當初,拜登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在全球 “民主改革” 的事兒也不干了,按說中亞應該從美國的優先事項里掉下去才對。
可特朗普一上臺,畫風突變。
他不僅在鏡頭前猛夸中亞領導人,還在 “真相社交” 上發文聊中亞,甚至主動打電話、親自會見,還承諾要訪問中亞地區。
![]()
就說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一次聯合國大會會議間隙與特朗普舉行了會談。
烏茲別克斯坦可真是摸透了特朗普的心思,靠一項 80 億美元購買 22 架波音飛機的協議,成功 “買” 到了寶貴的會面機會。
特朗普那可是毫不掩飾自己的 “重商主義”,當烏方提到美國可能在烏投資 1050 億美元時,他立馬就說這值得開個會。
而哈薩克斯坦呢,和美國西屋制動公司達成了 42 億美元采購 300 臺機車的協議,結果因為不夠 “宏大”,特朗普都沒答應和哈薩克斯坦總統會面。
在特朗普這兒,談錢才是硬道理。
中亞國家也明白,跟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就得拿生意說話。
過去他們還會向華盛頓宣傳國內政治改革,現在呢,直接支持特朗普的倡議,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
比如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就贊揚特朗普關閉 “自由電臺” 等媒體機構,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也批評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活動,還說過去那些 “民主道德價值觀” 被強加于各國,是干涉內政。
除了生意上的往來,美國與中亞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合作是其 “C5+1” 對話機制的核心議程之一。
關鍵礦產對于新能源、國防和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而中亞地區,特別是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根據美國國務院官網 2023 年發布的簡報,美國通過 “C5+1” 關鍵礦產對話機制,旨在與中亞國家合作開發具有戰略意義的礦產供應鏈,并承諾推動融資支持。
例如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已積極考察該地區的相關項目。
這一合作符合美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全球戰略,同時也為中亞國家帶來了資金與技術,以開發其自然資源。
自從 2022 年之后,美國和中亞的互動明顯增多。
美國舉行了外長級別的 “C5+1” 峰會,還專門設立了 “B5+1” 商業論壇。
這些機制的建立,讓中亞地區頻繁接待美國各聯邦部門的代表團和投資者。
根據美國國務院公開信息,“C5+1” 外交機制始于 2015 年。
今年年底,“C5+1” 機制就成立十周年了,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都在努力爭取把慶典辦在自己國家,還希望美國能派出最高級別代表。
如果特朗普真的去了,那可就是首位在任期內訪問中亞的美國總統了。
這對于中亞國家來說,可是個提升國際地位的好機會,所以他們都在積極運作。
其實啊,中亞國家一直奉行的是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
他們知道,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根深蒂固,不可能被取代,所以也不會刻意去和俄羅斯保持距離。
而美國的關注,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可以用來制衡俄羅斯的力量。
就像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說的,他們希望在大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從美國那里拿到經濟利益,又不會得罪俄羅斯。
而且中亞國家也明白,和美國的合作不能只看眼前的協議數字,那些承諾的數千億美元投資,可能很多都只是畫餅,但只要能吸引到美國的注意力,提升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那就夠了。
拜登和特朗普不同的外交風格,讓中亞國家也不得不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
特朗普的 “重商主義” 確實讓中亞國家看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機會,而中亞國家也巧妙地利用這一點,來實現自己外交多元化的目標。
不過,這外交游戲規則的變化,到底是好是壞,還得看未來這些合作能不能真正給中亞國家帶來發展,而不是讓他們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