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行為,傷的不只是生態,更是公眾對精神信念的情感認同。”
新疆哈密戈壁灘上,“為人民服務”地標標語,抗住了近六十年的風沙,卻沒有扛住有些人幾分鐘的撒歡。
近日,一則“新疆哈密戈壁灘‘為人民服務’大字遭到破壞,網友驅車2000多公里修復”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伊州區委等部門召開研判會商會議,對網民舉報的相關人員按照程序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詢問,并指認現場;同時,還聯系視頻博主獲取了修復前的破壞畫面及資料作為證據固定。
![]()
圖源:新疆日報
“為人民服務”不是普通標語,是鐫刻著初心的“飛行燈塔”。上世紀60年代,空軍第八航空學校教員與學員使用 經緯儀 、皮尺、鐵鍬等簡單工具,在戈壁灘刻畫出五處標語,成為飛行員在訓練中的地面參照物,幫助解決迷失方向的問題。
然而,在這樣一處充滿意義的地方,有些越野愛好者竟在標語上進行漂移,留下了一個個刺眼的圓圈痕跡,有的地貌破壞極為嚴重,溝壑深度可達一掌。不禁讓人想問:對待歷史坐標,為何沒有絲毫敬畏之心?
此種行為,不僅損毀了戈壁景觀,更是對先輩心血的褻瀆,還涉嫌違反《戈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這份對歷史的漠視,遠比風沙更傷人。
幸運的是,博主“略靠譜旅社”從衛星地圖看到標語傷痕后,毅然決定前往修復,在戈壁灘上搜尋了兩天兩夜,才找到與地標顏色匹配的黑色石塊。隨后,該博主與幾名朋友花費一周時間,將坑洼全部填平,讓標語重煥模樣,值得所有人點贊。
在博主修復標語過程中,也融入了許多溫暖力量——長光衛星公司主動調整拍攝計劃,留23秒窗口期記錄修復過程;人民空軍官號留言致謝,空軍家屬分享地標故事,讓更多人知其意義。
官方的快速行動,更給這份守護添加了“安全閥”。哈密多部門第一時間開會研判,找到相關人員問詢、指認現場,固定證據,還計劃整體修復標語、加強保護,無疑是積極且有效的。
可以說,從個人自發守護到官方系統推進,從衛星技術助力到法律亮劍,這份不約而同,藏著對“為人民服務”信念的共同認同。
目前,戈壁標語已初步修復,但更該修復的,是部分人缺失的敬畏心。畢竟,破壞行為傷的不只是生態,更是公眾對精神信念的情感認同。
“為人民服務”從不是空洞口號,它在先輩付出里,在公眾守護里,更在法律保障里。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
編輯:韓靜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