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響馬 | 編輯:小魚
“國貨之光凱樂石,背后老板太硬核了。”
好文3852字 | 6分鐘閱讀
圖源自電影《涉足荒野》
眼下,不少中國品牌正大放異彩。
比如,在PC領域,借助大模型帶來的市場機遇,聯想AI筆記本把原本難掩落寞的市場進一步激活了;在豪華汽車領域,問界等國產新豪華汽車奪走了不少原屬于BBA的市場份額;在羽絨服領域,加拿大鵝陷入“賣身”傳聞,波司登等國產品牌卻在高端市場吃到了屬于自己的“蛋糕”。
同樣,在戶外市場中,來自廣州的凱樂石2024年營收約為40億元,比本土同行探路者、牧高笛高出一大截,且被認為是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
而從行業視角看,始祖鳥是廣受關注的一大標桿,其母公司亞瑪芬去年在大中華區的總收入為12.98億美元(約合92億元人民幣),它正是凱樂石希望趕超的對象。
顯然,這是一項頗有難度的挑戰,凱樂石能直擊挑戰,實現夢想嗎?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得從創始人鐘承湛的人生經歷和創業歷程著手。

億萬富豪與高位截癱
少有人知的是,鐘承湛創業,起于開超市。
據報道,大學尚未畢業,鐘承湛就回到老家廣東湛江,用兩三年時間,開出了五家超市。在那個家樂福等大賣場掀起熱潮的時代,這是一門賺錢生意,但他對戶外運動的熱愛日積月累,最終噴涌而出,改變了他的人生路線。
具體來說,小時候,鐘承湛被電視上極限運動的畫面深深吸引,覺得“很酷”。到了1993年,還在上小學六年級的他開始接觸自行車越野,激發了他對戶外運動的熱情。
隨著年齡增長,鐘承湛嘗試了更多項目,包括攀爬自行車、速降、潛水、滑翔傘、滑雪、獨木舟、越野摩托車等。
媒體稱,每個項目,鐘承湛都能“玩”出名堂,拿到了大大小小各種證書和獎項。他直言:“為什么熱愛?也許我的血液中流著不安分的因子。”
正是由于這份熱愛,2002年,鐘承湛25歲,從四姑娘山下山途中,萌生做戶外品牌的想法,第二年創立凱樂石,開啟了角逐戶外市場的征途。
梳理鐘承湛的創業歷程時,「商業評論」發現,存在兩大關鍵點:
一是資金積累。和管理專家王育琨對談,鐘承湛提到:“我記得我24歲就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這意味著,創立凱樂石之前,通過開超市等業務,鐘承湛已經有了“第一桶金”,這是他能夠進行戶外創業,能夠“玩”諸多項目的資金基礎。
二是心力提升,這與受傷不無關系。
鐘承湛表示,在戶外運動特別是極限運動這個圈子里,會不時面對死亡,“受傷在所難免”。他自己也常受傷,2012年斷了左邊肩膀,2013年又斷了右邊肩膀,同一年,滑雪時,因雪板突然脫落,他意外撞樹,不幸高位截癱。
出了事,鐘承湛最初裝作“看得開”,“在所有人面前都是說沒事,這事兒大家不用擔心”,但父親的到來,撕下了他的“假面”。父親當面痛罵:“你完了啊!叫你不要玩這些危險的事,你天天去玩,你這回廢了!”
鐘承湛坦言,在他最脆弱的時候,父親的話“像尖刀一樣鋒利”,他不由得嚎啕大哭,但也慢慢明白,“父親的罵,喚醒了我必須直接去面對坐輪椅這件事”。
接下來,鐘承湛不僅真正接納輪椅,還改裝摩托車,經常自己開車,駕駛改裝過的越野車獨來獨往,甚至恢復潛水,更成為中國第一個學會坐式滑雪的人,因而有了“硬漢”“戶外狂人”“極限運動達人”等江湖名號。
顯而易見,高位截癱這樣的災難沒有將鐘承湛擊垮,反而被他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心力由此持續得到提升。
這恰恰是堅韌、樂觀、向上等戶外精神的真實寫照,事實也是如此,用媒體的話來說,凱樂石成為國內外戶外品牌中“少有的仍由創始人精神主導的一家公司”。
饒是如此,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僅有一定的資金、心力和創始人精神遠遠不夠,還需要在實戰中努力拼殺。

從掉進低谷到迎來高光
創業之初,和很多中國品牌一樣,凱樂石主要以模仿國外品牌為主,給戶外愛好者提供“平替”產品。
對此,鐘承湛直指:“那時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先生存下來才是王道。”
正是從“平替”切入,鐘承湛帶領公司活了下來,其后,開始組建自己的產品設計、開發團隊,加強原創設計。
回過頭看,運用“平替+原創”兩手抓的方式,鐘承湛有意無意捕捉到了中國戶外用品加速爆發的市場機遇。
據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2年至2011年,我國戶外用品行業增長迅速,到2011年行業零售總額達107.6億元。2002年至2011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7.8%。
在此期間,凱樂石進入高速發展期。據媒體報道,從2006年到2011年,凱樂石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90%,差不多比行業“大盤”增速高一倍。
然而,接下來的誤判,令凱樂石掉進低谷。
或許是前期的高速發展,讓鐘承湛覺得該向高端發起進攻了。2012年,凱樂石使用了約七成的進口面料,全力提升品質,“要做更專業的產品,做到全世界去”。
但這時有兩個致命問題,一是行業從2012年開始增速大大放緩,2012年至2021年戶外用品復合年均增長率只有6.4%。
二是用進口面料,成本上去了,必然賣高價,但凱樂石的品牌力沒有相應跟上,消費者不認可。結果,造成了“非常大的積壓”,高端產品基本上都放在倉庫。
值得注意的是,鐘承湛及凱樂石撞到了“墻”上,卻沒有真正醒悟,“大家不買,可能是因為做得還不夠好”。
為此,2015年又一次展開產品升級,結果同樣慘烈,公司內部開始有了“根本性的沖突”。那兩年,大約三分之二的老員工離開。
鐘承湛不得不盡快調整,將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后來又引入安踏出身的孔繁泳,聘請他擔任凱樂石總經理,兩人聯手發力。
這一次,鐘承湛側重“高性能產品”,砍掉大批產品線,聚焦登山、跑山、攀巖三大場景,即使口罩期間露營市場火爆,也不跟風去做露營產品。同時,還在倫敦、奧地利開設工作室,針對全球不同地區的專業運動員、愛好者進行貼近需求的設計。
產品出來后,在運動賽事、社群活動中“實戰”,謀求專業運動員的認可,而凱樂石贊助的運動員獲獎,也放大了它的產品力和品牌力。
面對廣大愛好者和大眾用戶的需求,凱樂石則將門店開進購物中心,釋放產品力和品牌力,鐘承湛曾不諱言:“我們搶的確實是始祖鳥的人群。”
一套“組合拳”下來,凱樂石走出低谷,恢復活力,迎來高光時刻。2023年,凱樂石全渠道增長90%;2024年上半年,凱樂石增速依然高達90%,全年增速也有50%,十多年前那個“風一樣的凱樂石”殺回來了。
不同的是,鐘承湛變得更清醒。
談起為什么砍掉大批產品線,他坦承沒有什么“先見之明”,而是因為“整體能力不夠,只能集中精力做好我們最想做的事”。
反過來說,做了“最想做的事”,該繼續提升“整體能力”了。

靠什么干翻始祖鳥?
近些年,凱樂石高速發展,鐘承湛信心大振。據界面新聞報道,他認為,歐美品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超越。
有這樣的看法,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鐘承湛看來,凱樂石的產品性能已經做到行業領先,到了這個層面,“規模的技術升級已經不存在了”,因此,未來升級更側重于審美與時尚層面。
創始人的認知,會快速傳導、融入業務經營,至少在凱樂石是如此。
在大眾用戶的印象中,凱樂石呈現自身硬核的一面,聚焦登山、跑山、攀巖三大場景,展現“高性能”之余,也在力推當紅男星王嘉爾同款,加碼時尚潮流。
對于后者,有分析人士直呼:“王嘉爾穿凱樂石,這不是穿搭,是氛圍感降維打擊,這是一件你意料之外卻又非常合理的事。”
反映在市場上,也讓人刮目相看。一個力證是,王嘉爾聯名越野跑山鞋秒空,不僅吸引王嘉爾粉絲下單,在某種程度上,也刷新了大眾對凱樂石的認知。
在凱樂石產品總監Nina眼里,這一策略是“專業吸引潮流”,即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當專業做到位后,自然而然會激發潮流,有利于品牌破層出圈。
但是,該策略存在難以調和的風險。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內容品牌“潮生TIDE”認為:“這套邏輯越成功,風險也越大。品牌價值的稀釋首當其沖,當時尚的聲量遠超專業核心,企業便有被潮流‘綁架’的可能。更致命的問題在于,當‘王嘉爾同款’的喧囂散去,品牌是否有能力,將這批因流量而來的新用戶,轉化為能為‘硬核攀登’持續買單的忠實信徒?答案尚未可知。”
相比之下,始祖鳥除了壓膠工藝、GORE-TEX面料等硬科技,推出各種聯名產品,還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渠道拓展和市場滲透,最終的落腳點是“向奢侈品看齊”,成為“戶外品牌中的愛馬仕”。
不說技術、“奢侈品”,僅僅是全球化,凱樂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接受訪問時,鐘承湛表示:“我們第一步國際化是歐洲,我們去年在歐洲進了100多個銷售點,成功率也不是全部都有,有些店賣得好,有些店賣不好。這些也會令人輾轉反側。”
另一方面,組織建設上,鐘承湛在2023年公司年會上宣布取消KPI,給員?放寒暑假、發旅行補貼,卻也承認效率不足。“我們不是一個效率很高的公司,看上去業績還不錯,但實際上賺的錢還是少。”
結合起來看,產品實力、更高的品牌力、全球化渠道拓展乃至組織效率,凱樂石都需要持續提升,使“整體能力”更強,才能實現“信仰之躍”,進而有機會干翻始祖鳥。
雖然前路艱辛,但也充滿希望,事實上,這也是諸多中國品牌摸爬滾打,大放異彩,持續向上進擊的底層邏輯。
正如鐘承湛所言:“回想我們自己能夠熬過冬天,也是因為我們提供的服務還存在價值,是我們的用戶讓我們存活下來。我們存活,現在又有機會可以做得更好,就要珍惜消費者給我們的機會。”
參考新聞:
1.《締造戶外黑馬:鐘承湛詳解凱樂石爆紅秘密》,界面新聞
2.《取消 KPI、放暑假,凱樂石從上班開始重塑品牌》,晚點LatePost
3.《「穿戶外」的人,正在「殺死」戶外》,潮生TIDE
4.《鐘承湛:災難打開了新邊界》,王育琨頻道
![]()
好看,記得點小心心推薦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