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小米車主出事兒。
10月13日凌晨,成都街頭,31歲的鄧某某涉嫌酒后高速駕車,碰撞后自燃身亡。
數小時前,雷總在發布了一條微博,講述小米車隊在海拔3500米的盤龍古道上,30公里拐了600多個彎。他說,這個網紅景點入口處有句話:今日走過了所有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
我仿佛又看到了4個字:云淡風輕。
截止到我寫這些的時候,雷總的微博上對成都的車禍未做回應,而是繼續發布小米汽車在帕米爾高原上試駕的風景,以及小米17的宣傳文案和海報。
然而,粉絲則留言區提醒了雷總——
雷總,現在網上各種人開始瘋狂帶節奏,微博上隨便刷刷都是陰陽小米的,再不管管,輿論都被帶歪了
確實,成都車禍發生后,網上對于小米汽車的討伐聲音很多。現場車禍與救援視頻,清晰地展現了兩個重要情況,一個是車主高速駕駛撞車后起火,一個是路人打不開車門無法救人,等到消防人員趕到切割車體,為時已晚。
于是很多人開始在網上“陰陽”小米汽車。
有的罵小米汽車安全不過關,有的罵小米用各種參數忽悠粉絲,有的罵雷軍對于車主的身亡冷漠,有的舊事重提說小米的外觀山寨,有的更是直接否定電動汽車的安全性,等等。
機構媒體更穩重一些。我看到一家媒體洋洋灑灑地向小米及雷軍進言,小米需要反思,再不反思就晚了,云云。
小米及雷總的粉絲,對上述言論立即進行了反擊。
建議小米反思的媒體文章下面,寫滿了對媒體的嘲諷和攻擊。
總結起來就是,小米不需要反思,你們別瞎操心。
確實有人該反思,誰呢?是車禍中身亡的小米車主。
不少人通過攻擊車主“作死”的駕駛方式,為小米辯護。大概的意思是,你深夜酒駕,你超速行駛,你撞車起火,這就是作死。你作死也就罷了,還連累了小米和雷總。
批評者說,你的車怎么能一撞就起火呢,怎么能一撞就打不開車門呢?粉絲則說,什么車撞變形了能打開車門?
這就是成功的營銷帶來的絕佳效應——小米找準了客戶群,客戶群認準了小米。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是一家偉大的汽車企業,他找到了愿意用生命捍衛小米品牌的用戶,找到了愿意用生命提供改進產品的用戶。
汽車發明100多年來,發生了無數的車禍,死了很多人的,才讓汽車得以進化得越來越安全。比如,現代意義上的汽車安全帶,直到1959年才正式應用。如此一個看似簡單的改進,正是汲取了很多教訓才出現的,也因此在后來拯救了很多人。
所謂的新能源車或造車新勢力,將傳統油車視為被革命的舊勢力,那就必然有一些“創新”。然而“創新”就必然會有代價,“高科技”難免有脆弱的一面,這都會產生新的教訓。
不可避免地,一些血淋淋的教訓會落到擁抱新生事物的人群頭上。
造反者容易成為炮灰,嘗鮮者容易遭遇危險,這道理大家都知道。歷史滾滾向前,從來就不缺造反者與嘗鮮者,某種程度上講,應該向他們致敬才對。
若冷峻審視個體命運和歷史軌跡,就會發現一個簡單的現象,個人都在為自己的認知埋單,而歷史踩著一些人的血跡蜿蜒前行。在少數無畏者的引領下,在眾多無知者的跟隨下,往往能夠創造奇跡。
總之,雷總的云淡風輕很容易理解,甚至給人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感覺。
畢竟,無論以現實還是歷史的視角看,成都小米車禍與小米“無關”。因為車上市之前都經過了安全檢測,都通過了官方的許可。一切只需要按照官方的調查結果應對即可。
更重要的是,米粉不認為小米應該為一起車禍緊張。正如他們所言,每天路上那么多車禍,憑什么小米車禍就如此被另眼相看特別關注?
總之,一起車禍而已,法律上沒有風險,粉絲沒意見還主動擋子彈,企業做到這個水平,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