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與林總的關系,是我國現代史上一段極具戲劇性與悲劇性的篇章。
二人從并肩作戰的戰友,到政見上的分歧,再到最終走向徹底決裂,無不反映出個人之間的權力博弈。
林總自井岡山時期起便追隨毛主席,是其軍事上的得力干將之一。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林總在東北戰場的表現尤為突出,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在遼沈戰役中,盡管兩人在戰略部署上存在分歧,但毛主席仍多次采納林總的意見,表現出對其軍事才能的認可與倚重。
不過,也從那時起,兩人之間已經有了隔閡,為以后的決裂埋下了伏筆。
![]()
一、報告起草之爭
1969年2月,毛主席讓林總作口頭報告,不要求事先成稿,若需發表就用記錄稿。
林總當時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說最好還是寫好稿子,讓特殊小組成員寫稿,毛主席同意后,決定由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組成小組起草。
2月林總召集三人開會,先由陳伯達動筆,3月中旬才寫出部分初稿。
九大召開在即,毛主席改由康生、張春橋、姚文元起草,張、姚一個多星期就拿出了全部初稿。
陳伯達不甘心,加班加點也拿出了初稿,但最終高層碰頭會只討論了張、姚稿子。
毛主席對張、姚的文稿做了較大內容的修改,也做出了具體批示,而對陳伯達的稿子連信封都沒拆。
![]()
陳伯達在討論張、姚稿子時激動抨擊,會上爭論激烈。
毛主席當時稱可考慮加進陳伯達意見,最后陳伯達表示同意張、姚的稿子,毛主席卻表示他可以不同意。
那一系列言行讓作為“接班人”的林總耿耿于懷。
林總對毛主席沒采納陳伯達稿子很生氣,畢竟陳伯達當時已經站隊林總,和林總的關系不一般。
后來林總問秘書兩份稿子哪個好,秘書也不知如何回答,林總于是輕蔑地說道:
“不要相信那些大秀才”,很明顯對毛主席的做法有些不大贊同。
最后稿子定稿后,林總一眼都沒看,等到開會時,一直拿著稿子念,情緒低落,有氣無力,很明顯有著針對的意味。
![]()
二、在國際戰略上的分歧
1969年2月19 日、3月22日和 4月19 日,毛主席三次要陳毅等四位老總研究國際問題。
當時九大報告譴責蘇聯篇幅幾倍于抨擊美國,認為要做好美蘇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準備。
林總當時主張發動世界農村包圍世界城市的人民戰爭,認為遲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但毛主席認為仍有再研究必要,周公也要求不要有框框,及時修改看法和結論。
九大后,四位老帥討論認為中蘇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蘇矛盾大于中蘇矛盾。
在當時的環境下,針對我們的大戰不致輕易發生,中蘇戰爭一時也不會發生,最后建議利用美蘇矛盾舉行中美高級會談,打通中美關系。
毛主席同意,認為國際上兩大階級對抗集中表現為中蘇美三大力量斗爭,美蘇均以中國為敵又互相為敵。
![]()
中國可利用美蘇矛盾打開中美關系僵局,抵制蘇聯威脅,毅然決定調整外交戰略。
對于是否允許美國從越南脫身及消耗美國力量,林總和毛主席持有不同的看法。
林總認為面對強大的美國,越南的辦法就是“熬”。
1971年7月基辛格結束中國之行后,林總親信黃永勝還警告人們低估美國威脅是危險的。“9.13”事件后,毛主席接見越南外賓時稱過去黨內意見不統一,自己勸越南要集中兵力打大仗,否則談判桌上得不到好結果。
國內外學者認為林總和毛主席在國際戰略上分歧的核心和實質是“接班人”問題。
在國內政策即將調整、亂象壓力減輕的情況下,林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贊成緩和中美關系、不支持美國從越南脫身政策。
![]()
三、關于軍隊領導權的分歧
林總集團在特殊運動中憑借其地位和權力,通過拉山頭、搞宗派培植親信,在軍隊各要害部門安置可靠之人。
1969 年林總讓親信掌控軍隊權力,九大時黃、吳、葉、李、邱進入高層并把持軍委辦事組。
那時起,林總集團可以說已經事實控制了軍委領導權。
1969年10月18 日,林總從北京疏散到蘇州的第二天下午,叫秘書給黃永勝打電話。
口授六條電話內容,大意是蘇聯代表團將訪京,要提高警惕,防止蘇聯突然襲擊,全軍各部隊立即疏散等。
當晚秘書將指示傳給黃永勝,黃永勝布置閻仲川向下傳達,閻仲川整理修改后定名為“第一個號令”向全軍傳達。
當時葉群只讓秘書向黃永勝傳話,向毛主席等領導人請示報告的事由她辦理。
![]()
直到19日,葉群才以“電話記錄傳閱件”向毛主席等報送,毛主席閱后即在煙灰缸里付之一炬。
此號令使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全國許多大中城市進行防空演習和緊急疏散人口。
直到 1970年4月24 日才允許疏散的部隊和重型裝備逐步返回營區。
事后,“第一個號令”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警覺,周公也對黃永勝事先未報告提出了批評。
還有,1970年7月起草紀念“八一”建軍節社論時,陳伯達與張春橋就人民解放軍締造者和指揮者的表述發生爭論。
陳伯達主張去掉“直接指揮”前面的“毛主席和”四個字,張春橋主張不改,康生認為新提法不易譯成外文。
7月29日周公請示毛主席,毛主席讓汪東興代其圈去原稿中“毛主席和”四個字,但內心極為不滿。
![]()
此后,毛主席對該事件一直耿耿于懷,1971年南巡時多次談到此事,還認為締造者、領導者不能指揮是不對的。
毛主席與林總關系的決裂,大約發生在糾結二中全會后。
會議上,林總為了自身的目的,要求設立主席一職,毛主席當眾拒絕了,并表示國家主席的事以后不要再提。
說,自己不當,也勸林總不要當。
此后,毛主席開始逐漸削弱林總集團勢力,態度不斷動搖。
1971年夏,終于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8 月14日至9月12 日,毛主席南巡談話中批評了林總等人,林總探知談話內容后,意識到毛主席將自己放在了對立位置。
林總一伙不甘心失敗,重新考慮奪取最高權力方式,陰謀策動武裝奪權。
![]()
9月8日林總下達武裝行動手令,但毛主席突然改變行程,于9月12日安全回到北京。
謀殺計劃失敗后,林總于13日登機強行起飛出逃,途中機毀人亡。
“9.13事件”后,毛主席也開始重新審視特殊時期運動,對其中一些過激的做法進行了糾正和修正。
讀者們,關于“毛主席與林總的分歧”,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