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3日傍晚,埃及在紅海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主辦的“和平峰會”開幕,這場被視作推動加沙停火關鍵的會議,從籌備到召開波折不斷,甚至多個環節險些爆發混亂。作為核心推動者,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先在以色列完成“旋風訪問”,隨后緊急飛赴埃及主持會議,埃及、土耳其、卡塔爾等20多國受邀出席,中國未出現在參會名單中,暫無相關信息表明中方收到邀請或有代表參與。
峰會開幕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參會態度先引發混亂。埃及總統府與以色列早前均確認內塔尼亞胡會出席,可會議開幕前一刻,以總理府突然聲明稱其因節日前夕“日程安排緊張”無法到場。這種臨時變卦讓本就脆弱的停火氛圍更添不確定性,而當天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還在社交媒體強硬表態,稱哈馬斯若拖延移交以方被扣押人員遺體,將被視作違反停火協議,以方會作出回應,言語間毫無對哈馬斯的放松施壓跡象。
![]()
更大的混亂出現在特朗普上午以色列議會的演講現場。作為2008年布什后首位在以議會演講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起初獲熱烈歡迎,全體議員起立鼓掌兩分半鐘,他還邀請內塔尼亞胡起身,稱贊其“非凡勇氣和愛國情懷”,高調宣稱“這一刻會是一切改變的轉折點,將是以色列和中東的黃金時代”。但演講中,兩名以議員突然舉標語牌抗議,一名舉著“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議員被帶走,導致演講中斷。
面對混亂,特朗普僅輕描淡寫說“效率真高”,試圖化解尷尬,卻暴露以色列國內對當前巴以和平進程的分歧,并非所有以政客都認同特朗普主導的停火方案。此次峰會核心議程是推動加沙停火協議落地,特朗普與埃及總統塞西共同主持,美國、埃及、卡塔爾、土耳其四國領導人現場簽署加沙停火協議。埃及總統府閉幕后聲明,會繼續支持巴勒斯坦合法權利,包括自決權,堅持落實“兩國方案”。
![]()
但諷刺的是,沖突核心方以色列和哈馬斯均未派代表與會。哈馬斯此前明確表示,除非“兩國方案”落地、巴勒斯坦國正式成立,否則不放棄武裝抗爭;以色列雖釋放1986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卻未承諾從加沙全面撤軍,以國防軍總參謀長扎米爾早前甚至放話“目前不是停火,而是作戰態勢的變化”,將和平談判視作“以方階段性勝利的果實”。特朗普在峰會上透露,加沙停火協議第二階段談判“已開始”,重點是加沙重建。
美國已要求富裕阿拉伯國家提供巨額資金,重建成本估計超300億美元。他還自信預測“加沙和哈馬斯將被解除武裝,以色列安全不再受威脅”,暗示會施壓阿拉伯國家“迅速簽署《亞伯拉罕協議》”以承認以色列。但歐洲外交官私下警告,停火進程推進過快,要讓哈馬斯解除武裝,需加快組建國際穩定部隊和巴勒斯坦民事警察部隊,法、美、英雖愿提供后勤支持,可隊伍公信力關鍵在于能否獲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穆斯林國家參與,目前各方尚未達成共識。
![]()
更關鍵的是,此次峰會達成的和解是“快餐式”解決方案,未觸及巴以沖突根源。專家指出,后續和平至少面臨三大挑戰: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戰后治理、以色列是否全面撤軍,雙方分歧巨大;以執政聯盟內極右翼反對與哈馬斯和解,希望徹底消除哈馬斯并長期占領加沙,哈馬斯內部也有不少聲音堅持“不放棄武器”;包括美國在內的調停方能否持續勸和促談,仍是未知數。
要知道,巴以沖突已持續近兩年,造成6700多人死亡、169000多人受傷,百萬加沙百姓流離失所,這樣的仇恨與創傷,絕非一場峰會、一份協議能化解。特朗普當天在以議會宣稱“新中東的歷史性曙光已現”,可從峰會混亂插曲、核心方缺席來看,所謂“曙光”更像政治宣傳。峰會當天,以色列仍未停止對加沙軍事行動,至少72名巴勒斯坦人喪生,這樣的舉動只會讓巴方徹底放棄對和平的期望。
而哈馬斯雖釋放20名以方被扣押人員并歸還4具遺體,卻始終堅持“武器只上交給巴勒斯坦國”,“兩國方案”落地前不放棄抵抗。這場看似熱鬧的和平峰會,本質是巴以沖突的小插曲,只要以色列不停止暴行、巴方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沖突就不會真正結束。如今的停火或許能維持一時,但原有問題一個未解決,就像過去無數次沖突那樣,這次的結束可能只是下一次沖突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