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大唐第八位皇帝,可以說,無論是當太子還是當皇帝,李亨都十分艱難,當太子時,為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兩度廢掉太子妃,在此期間一再低調,內斂,沉默,可這時間一場就成“奴才”了,李亨當太子時就很窩囊,而這恰恰是李隆基需要的太子。李亨之所以如此,就是老爹一日殺三子真給李亨給嚇傻了。
開元二十五年四月,李隆基殺掉太子李瑛并李瑤、李琚等。 受冤案株連,李瑛的舅家、前太子妃的娘家、李瑤的舅家等,均遭到貶職或撤職流放的處罰。此時,宰相李林甫極力推薦壽王李瑁,而玄宗在高力士以“推長而立,誰敢復爭”提議下,于是在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初三日立27歲的李亨為皇太子。由于李亨非李林甫提議而立,因此從李亨當太子那天起就不斷構陷李亨,意圖廢掉太子另立李瑁。
![]()
李亨的第一個媳婦是韋氏,其出身京兆韋氏彭城公房,韋氏嫁給李亨后先封為孺人,在開元二十六年成為太子妃。先后生下袞王李僩、絳王李佺、永和公主和永穆公主。 但在天寶五年,受累于韋堅皇甫惟明事件,李亨被迫與韋氏解除婚姻,韋氏削發為尼。
事情原本很平常,天寶五年正月十五,太子李亨先見的韋堅,而后皇甫惟明又與韋堅在景龍觀相見。李林甫得知后,趁機上奏說韋堅身為外戚卻和邊將交好,,欲謀廢立發動政變,擁立皇太子李亨登基。這二位一位是手握兵權的邊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另一位是太子妻子的兄長韋堅。
![]()
李亨身為太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很敏感,哪怕這次只是普通朋友之間的見面。李林甫意思很明顯,太子結交將軍,并且利用舅子拉攏大臣。無論哪一點,傳出去給別人的印象都是——太子要謀反嗎?
李林甫知道得很清楚,他知道太子的小心、更知道唐玄宗的忌憚,但他說出了唐玄宗非常敏感這種事情:皇甫惟明和韋堅這次見面是“欲共立太子”。李林甫做這樣的時候,還注意了一個小細節,為了增強自己說這話的可信度——最先上奏書的人是和李林甫反對派御史中丞楊慎矜寫的。楊慎矜這位忠于律法、剛直不阿,素來不依附李林甫的人,卻偏偏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被李林甫利用做了一次刀子。
![]()
值得玩味的是,唐玄宗整件事情中的立場都是坐視旁觀,擺明了想要借機削弱太子勢力的想法。這處置方式中,有兩點很有趣:一、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二、誅殺、流放太子勢力核心成員。
于是皇甫惟明與韋堅因此被逮捕入獄,李林甫又讓楊慎矜、楊國忠、王鉷、吉溫等人一起出來作證。玄宗也懷疑韋堅與皇甫惟明結謀,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在二十一日,玄宗下制書責備說韋堅因謀求官職地位,存有野心,貶為縉云太守,皇甫惟明因為挑撥離間君臣之間的關系,貶為播川太守。
![]()
而因韋堅皇甫惟明案子,李亨不得已和太子妃韋氏離婚算是撇清關系,而心中恨透了李林甫,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頭婚剛離完,又一樁離婚婚又開始了。
當時的贊善大夫杜有鄰是東宮太子府的五品官,其女是太子李亨的良娣,良娣是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此時李亨沒有太子妃,杜良娣暫時執掌太子的后宮,所有的人都認為,杜良娣當太子妃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杜有鄰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左驍衛兵曹柳勣,這是一個正八品下階的文職官員,也就是說柳勣和太子李亨是連襟,按道理這貨應該伺候好老丈人巴結好連襟,為以后飛黃騰達鋪路。
![]()
可柳勣出身河東柳氏,大族,性格相當狂放,喜歡結交李邕、王曾等也很狂的名士。與平時謙虛謹慎的太子女婿相比,柳勣職位低還狂得沒邊兒,這讓老丈人和老婆很不爽,你沒能力就算了,還不服。杜有鄰一再告誡這個女婿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要狂也得等到太子登基,由于屢勸不聽,導致杜有鄰十分反感在這個女婿,柳勣老丈人的鄙視加上老婆的無視,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對老丈人家的恨每日劇增,量變總會有質變的時候。有一天,為了一件小事二人又爭吵起來。杜有鄰憑借自己的老丈人的身份,狠狠地訓斥了柳勣。
天寶五年十一月,忍無可忍的劉勣決定對老丈人致命一擊,這一擊不但致了老丈人的命,也致了自己的命,在他眼里看來,擊倒一個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告他有謀反嫌疑,老丈人杜有鄰這個小官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可他的連襟太子李亨這個能力的。況且不久之前,鼎鼎大名的韋堅和皇甫惟明被搞倒,在這方面李隆基很敏感,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
![]()
失去理智的柳勣不管太子和自己是否能活,他只要老丈人杜有鄰死。于是就寫了一篇誣告狀,柳勣狀告杜有鄰的罪名是“亡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這十二個字遞了上去,一場簡單的翁婿矛盾卻炸開了鍋,太子是敏感話題,太子府官員加太子老丈人雙重身份的家伙通過天命讖語要推太子當皇帝的話題敏感的要死。
這對李林甫來說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李林甫從兩方面入手,一邊上書李隆基:有人鼓動太子取而代之,如何處理陛下自己決定。另一方面暗中安排京兆府吉溫和御史臺一起把柳勣和杜有鄰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
![]()
柳勣在外面挺狂,告狀時候很拽,沒想到進了衙門成軟骨頭,一打就招,其實啥事兒沒有,就是和老婆家不對付,想搞死老丈人,定了個“與妻族不協,欲陷之”的罪名。李林甫原本以為是真事,可沒有想到是家庭鬧劇。
李隆基聽說涉及太子,立即令京兆府會同御史臺官員審問。案情很快明朗,原來都是柳勣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誣告,先將案情擴大,又引李邕作證,使案情一下子擴大到地方官員,大有廢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勢。李隆基對李林甫的行為心知肚明,所以保持了謹慎的態度。但他對下級官員的告密未加寬貸,因柳勣、杜有鄰等與皇室有親戚關系,特予免死,判杖決,貶往嶺南。但執行杖刑的過程往往因人而異,在李林甫授意下,杜有鄰、柳勣均在重杖之下喪命,積尸大理寺,妻兒家小流徙遠方。李邕、王曾等名士交往全部供出,一幫狂人名士在一起免不了吃喝嫖賭吐槽朝廷,于是,這幫人一起被殺被貶。
![]()
對兒子李亨,李隆基選擇舉起輕輕放下不再過問。李亨這邊態度很明確,就是再離婚,他把杜良娣趕出太子府,以后毫無瓜葛。李亨夠倒霉,剛和正妃韋氏“離婚”,連著和寵妃“離婚”。
此時,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慘,此時李亨身邊的太監李輔國揣摩到太子不能忘懷杜良娣的微妙心思,悄悄為無家可歸的杜良娣做了一番安排。這雪中送炭的舉止令太子李亨格外感激,所以當皇帝后,待李輔國甚厚。
![]()
李亨當太子是當了18年才繼位皇帝的,其中危機重重,而且繼位也沒有經過李隆基的同意,算是借助戰亂而登基的。他也是利用政變自己取得利益和地位。由此可見,李亨是一個有心機和智慧的人,也怪不得能夠成為皇帝。
李亨晚年也開始犯了他爹李隆基的錯誤,寵幸和信任身邊的人,只不過他比李隆基更昏,寵幸張皇后,他還寵幸宦官李輔國,縱容他們干預政事。宦官的干政由此開始,寶應元年,李亨患病不能上朝處理政事。
期間,張皇后為了不讓李輔國過多干預朝政和選繼承者,就找見太子說了這件事,并決定尋機會殺掉李輔國。只是這恰巧又被李輔國得知,于是李輔國挾持太子并假傳太子命令,從而去了內宮。張皇后此時自然非常恐懼,為了自己的安全,她立刻就找唐肅宗李亨救命。只是這時候的李亨已病入膏肓,也沒有能力去救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皇后被李輔國等亂臣拖出去。52歲的李亨驚懼之下當天就死于長生殿。
![]()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