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相關報道截圖
近日,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西方高管們參觀中國后帶著震驚回國》的文章,詳細描述了福特CEO吉姆·法利、澳大利亞礦業巨頭掌舵人安德魯·弗雷斯特等西方工業高管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行中,被中國現代化的工廠震住了。
![]()
多位歐美企業高管參觀中國汽車工廠
“這是我見過的最讓我自慚形穢的事情。”福特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最近的一次中國行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參觀了一系列汽車工廠后,這位歐美汽車大佬對中國的汽車技術感到驚訝。“他們的成本和車輛質量遠遠優于我在西方看到的東西。”
澳大利亞億萬富翁、礦業巨頭Fortescue掌舵人安德魯·弗雷斯特在訪問中國后,放棄進軍制造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嘗試。弗雷斯特對媒體說:“我現在就可以帶你去中國的工廠看看,你會看見一個巨大的傳送帶,機器人在組裝零件。沿著這條傳送帶走大概八九百米后,你會看見一輛卡車開了出來。全程沒有人,一切都是機器人在操作。”
![]()
機器人在組裝零件
英國一家能源公司老板格雷格·杰克遜回憶說:“工廠里全是機器人,甚至不需要開燈。我們參觀了一家生產手機的工廠,整個過程自動化程度很高,生產線上沒有工人,只有很少的人在那里確保工廠正常工作。”
這些高管們的印象,和以前西方一貫以來對廉價“中國制造”商品的看法相去甚遠。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新數據,過去10年中國的工業實現了巨大的高科技轉型。2014年到2024年,中國部署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從18.9萬臺飆升至200多萬臺。去年一年,中國增加的機器人總數為29.5萬臺,而同期德國為2.7萬臺,美國為3.4萬臺,英國僅有2500臺。
也許你會將這種差異歸結為人口規模的不同。但是在機器人密度方面中國同樣遙遙領先——目前中國每10000名制造業工人擁有567臺機器人,德國的數據是449臺,美國為307臺,英國為104臺。
成本低、質量好的中國商品,在西方受到了歡迎。今年9月,比亞迪在英國的銷量增長了10倍,超過了Mini、雷諾和路虎等品牌。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CEO邁克·霍斯稱:“他們開發并執行車型生產的時間,只要大多數歐洲汽車制造商的一半。”
![]()
機器人在搬運物件
歐洲的經濟學家表示,如果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想要跟上中國的創新步伐,同時保持其制造業的活力,就必須加強自己的機器人部署。
但就目前看來這很難,經濟學家稱,英國政客們的政策只是為了阻止鋼鐵和汽車工廠關閉,而不是鼓勵創造新的高科技工作崗位。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翁漢俊
編輯 陳筱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