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己」還是「度人」?這道未解的追問,貫穿了佛教發展的歷程。自南亞大地萌芽的修行之路,也在這樣的思索中徐徐延展開來。
印度——這片由恒河滋養的古老土地,正是世界文明的交匯點與佛教的起源之地。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把它打造成一個塵封的寶盒:歷史、信仰與日常在其中彼此折疊,深藏無數古老的秘密與故事。
圖源/Unsplash
若想將其打開,宗教藝術,必定是理解這片復雜文明的鑰匙。
作為「萬神之國」,印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勝地。恒河畔的信徒們秉持著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等各自的信仰,塑造出最豐富的宗教景觀。有人說:「在印度,人走到了其宗教才能的極限。」從迦毗羅衛到鹿野苑,從菩提伽耶到那爛陀,佛陀的足跡與思想在這里開花,化作石窟、佛塔與經卷。千年之后,我們仍能從巖壁上的壁畫、 佛像的眼神里,看到那個追問「如何解脫」的初心。
圖源/講師瞿煉
在中國,佛教早已融入文化血脈。它的語言和觀念,不知不覺間成為我們日常的一部分。「世界、現在、方便、利益、解脫、智慧」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都源自佛教。
這些年來,我們的佛教藝術專題游學,幾乎踏遍了中國境內所有可供考察的石窟與寺廟;在中國周邊的日本、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不丹等地,我們也多次組織行程,探尋佛教藝術的傳播與變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佛教藝術與思想生出濃厚興趣。
圖源/Unsplash
然而,作為對中華文明影響最深遠的世界性宗教,佛教的「唯一源頭」在印度。因此,若想真正、完整地理解佛教藝術的發展脈絡,也一定要去印度尋找答案。
五年前,我們已成功策劃過一次歷時二十余天的南北印度之行。五年后,我們希望再次與大家同行,重返佛教的源頭——印度。
往期印度游學現場實拍圖
擁有千年佛教文明的印度,將在這次游學中,以兩大主題為脈絡緩緩鋪展:
第一大主題,我們將從印度西部啟程,在德干高原的山巖之間,走進佛教石窟藝術最輝煌的篇章。
我們將親身探索兩處聞名世界的古代石窟群——阿旃陀石窟以及艾羅拉石窟,在這兩處古印度宗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中,我們能看到繪于笈多王朝時期的「印度古代壁畫之冠」,也能看到將整個山體鑿成一座神廟的印度教石窟的建筑奇跡。
![]()
![]()
上:艾羅拉佛教石窟 下:阿旃陀石窟造像 圖源/講師瞿煉
還有印度現存最大支提窟——卡爾利石窟,最早仿木結構的巴賈石窟,以及首次將佛像引入僧房窟的納西克石窟,都在訴說著石窟藝術從模仿到自成體系的演變。
![]()
圖源/TripSavvy
第二大主題沿著恒河兩岸,我們將追隨佛陀成道之路,探索南亞次大陸北部印度佛教藝術由萌發期至笈多黃金時代的主要歷史和考古遺跡。菩提伽耶,是佛陀成道之地;鹿野苑,則是佛陀初轉法輪之處。后經考古挖掘的阿育王石柱,至今依舊被悉心保護在這片土地上。
![]()
鹿野苑 佛坐像 圖源/講師瞿煉
圣地之外,還有佛教史上第一個僧團棲居的竹林精舍,以及象征學問與思想高峰的那爛陀寺遺址——這座古代學府曾藏書豐厚,堪稱人類文明的輝煌之一。
![]()
那爛陀寺遺址 圖源/講師瞿煉
最終,行程將在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收官。這座常被忽視的寶庫,卻收藏著最完整的佛教藝術脈絡,足以為這段文明之旅畫下圓滿的句點。
![]()
圖源/Pixabay
2026年開年之際(2月2日-2月13日),我們將聯手6次前往印度考察的「藝術路書」的主理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博士瞿煉老師,以佛教藝術為切入視角,縱橫南北印度,梳理印度古今藝術發展脈絡,盡攬石窟、建筑、壁畫遺存,感知印度古代藝術之神奇魅力。
![]()
![]()
瞿煉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博士
主要從事中國以及東亞、南亞各國古代建筑、佛教美術的研究和策展工作
![]()
◆人氣專家!一次宗教與藝術的朝圣之路
作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史學者與策展人,瞿煉老師曾多次前往印度考察、授課,對印度佛教藝術遺產有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世界佛教藝術與文化歷史的廣闊領域中,他同樣具有獨到的學術視野,并主持過多項涵蓋中國、東亞及南亞古代建筑與佛教美術的重要研究與策展工作。
瞿老師的講解風格專業精準、條理清晰,善于將個別遺跡的細節置于宏闊的全球化框架中加以解析,不僅幫助團友把握藝術史的整體脈絡,更能在現場交流中啟發思考。
除了細節的解讀之外,此行我們特別安排兩場【行中講座】幫你更好的理解印度佛教藝術之美。
【一】石上佛國——印度佛教石窟概覽
【二】印度佛教藝術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不去恒河就無從感受佛陀創教的人文精神,不到德干高原亦無從了解佛陀精神感召下的藝術創造力。本次研學的主題是以佛教石窟為核心的古代建筑藝術和造像藝術。自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1300余年中,源自南亞次大陸的藝術傳統持續不斷來到東亞,經過吸收和改造,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有機構成。此行所見都是教科書式的經典,不僅涵蓋印度現存主要佛教史跡,還囊括了主要博物館的重要收藏,研學不僅是為了沉浸式、零距離地感受印度佛教藝術,更在于深入探索、理解中國佛教藝術的印度源流。非常榮幸能與大家同行,完成十四個世紀的時空跨越,探索多姿多彩的偉大藝術。——瞿煉
◆縱橫南北,印度佛教藝術大合集
全程考察9處印度最具代表性石窟遺跡+3處圣地+2座世界知名博物館以及3座小眾精品博物館,從北部印度佛教藝術的萌發期至南印度的笈多黃金時代,通過佛教藝術以及佛教哲學兩個角度,全景梳理不同時代印度佛教藝術的高光時刻以及重要歷史節點,探討印度佛教的起源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特別安排恒河夜祭、世遺火車站乘坐火車、船游象島、圣城漫步等特別體驗,全方位感受這個古老文明國度的多樣魅力!
◆神秘國度,一次可靠的高品質印度之行
2月是印度的涼季,也是印度最佳旅游季,天氣涼爽穩定,晴空萬里!此行孟買、奧蘭加巴德五星酒店+小城高品質四星住宿,全程雙領隊搭配專業講師,去程專屬接機+全程舒適豪華大巴+特色印度當地精選美食,行程中包含1趟豪華火車體驗+2趟飛機轉場,為你解決南北訪古不便的困擾!多次印度游學成功組織經驗帶給你一趟高品質的可靠印度行!
![]()
![]()
時 間:2月2日-2月13日(12天11晚)
集 合 地:印度· 孟買
解 散 地:印度· 加爾各答
原 價:44800元/人
組 團 價:44300元/人(2人及以上同報可享)
早鳥 價:43800元/人(立減1000/人!11月1日23:59前報名可享)
*大小同價,參團年齡建議10-70歲之間;
*8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如果未成團將全額退款)
*報名人數達到上限將停止招募,名額有限,請盡快報名!
*報名需二次確認。請不要購買機票大交通,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購買
費用包含
1.交通:印度 當地全程豪華大巴車服務
2.住宿:五星級標準酒店住宿搭配嚴選四星酒店住宿(默認標間,如需單房請聯系客服小藝補單房差)
3.餐飲:全場自助早餐+21頓特色正餐+全程礦泉水
4.導服:全程專業講師隨行講課+文化領隊貼心服務+專職司機
5.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費用(以及部分特色體驗費用)
6.設備:全程無線藍牙講解器
7.保險:高額旅行出行保險
8.境內交通:孟買-納西克火車、奧蘭加巴德-瓦拉納西飛機、巴特那-加爾各答飛機
9.行程中兩場講座場地費用
費用不含
1. 各地往返印度大交通費用;
2. 個人簽證以及因個人原因產生的其他消費;
3. 單房差費用。
*單房差說明:默認標間(1間房2個人),如需單獨一間房,聯系客服補單房差即可。
![]()
石窟之光
★卡爾利石窟
卡爾利石窟位于孟買東南方約160公里處,是印度現存最宏偉的佛教巖鑿支提堂之一。它的主體大佛殿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后半葉,完工于公元1世紀前后,是印度佛教石窟藝術的重要代表。
![]()
圖源/TripSavvy
這里原有16個洞窟,除第8窟為支提窟外,其余多為僧院(毗訶羅),年代跨越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世紀。大佛殿內部以中堂與兩側堂的布局為特征,門前雙石柱上雕刻著四獅像,門廊浮雕則融入藥叉與藥叉女形象,展現了佛教藝術從象征到具象的發展軌跡。
![]()
圖源/TripSavvy
卡爾利石窟突破了早期仿木構的建筑傳統,形成獨立而成熟的石窟形制。與鄰近的巴賈石窟一道,共同見證了孔雀王朝滅亡后佛教建筑在印度的勃興,也預示著印度佛教藝術邁入獨立成熟的新階段。
★象島石窟
象島石窟位于孟買以東約10公里的阿拉伯海象島上,是印度中世紀印度教石窟藝術的杰出代表。石窟主體建于7世紀,采用馬拉他派建筑手法,整塊巖石鑿刻形成十字形神殿結構,現存5座洞窟。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象島石窟 圖源/講師瞿煉
主窟中央大廳由20根石柱支撐,西端設供奉林迦的密室,四門立有高浮雕守門神像。窟內雕刻以濕婆神傳說為主題,核心為5.5米高的《濕婆三面像》,象征創造、守護與毀滅。雕塑生動細致、雄渾典雅,展現笈多古典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藝術特色。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是印度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也是佛教藝術的重要代表。石窟建造時間跨越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始建于阿育王時代,其壁畫和雕塑被譽為佛教藝術與世界繪畫藝術的經典之作。
![]()
阿旃陀石窟內部 圖源/Unsplash
整個石窟群共有29座石窟,分為支提堂和毗訶羅。支提堂用于佛教儀式,如9、10、19、26、29號窟;毗訶羅則供僧侶修行與居住。一號石窟中,釋迦牟尼雕像正面沉思、左面微笑、后面凝視,拱門與石柱雕刻飛天仙女,大廳墻壁繪有五百羅漢像。千年之后,這些石窟依舊雄偉壯麗,壁畫與雕塑的細膩表情和莊嚴氣韻,講述著印度古代佛教文明的輝煌與智慧。
![]()
阿旃陀石窟內部 圖源/Unsplash
★ 艾羅拉石窟
艾羅拉石窟位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奧郎加巴德西北約25至30公里,全長約2公里,共34座石窟,橫跨公元7世紀至11世紀的早期遮婁其王朝與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石窟涵蓋三大宗教:佛教12座、印度教17座、耆那教5座,以雕刻精美聞名,展示了中世紀印度宗教藝術的多樣與輝煌。
![]()
圖源/Unsplash
佛教石窟編號第1至12窟,多沿襲阿旃陀的支提堂和毗訶羅窟布局,用于僧侶修行與生活。第10窟為支提堂,其余多為毗訶羅,有些如第11窟亦帶佛殿特征。整體風格較印度教石窟樸素,但由于佛教在當地逐漸式微,部分石窟開始偏向復雜華麗,呈現出大乘佛教末期的特色。
![]()
艾羅拉石窟神廟 圖源/講師瞿煉
其中,第16窟凱拉薩神廟尤為著名,以整塊巖石雕鑿而成,體現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被譽為印度中世紀宗教建筑的杰作。千年之后,這些石窟依舊巍峨壯麗,雕刻與空間布局訴說著印度古代宗教文明的智慧與審美追求。
朝圣之路
★鹿野苑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里處,古稱迦尸國,佛教四大圣地之一。這里是釋迦牟尼首次宣講佛法之地,也是佛教僧伽的誕生地。千余年來,鹿野苑不僅承載著佛教教義的起源,也見證了古印度宗教文明的發展與傳播。
![]()
五比丘迎佛塔 圖源/Unsplash
阿育王石柱是鹿野苑的重要標志之一。石柱原高逾十米,柱頭雕刻四面獅像,現為印度國徽圖案的原型。石柱主體曾遭破壞,但底部仍保留在原址,現存于1910年建成的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館內還收藏了300余幅佛教圖畫及其他佛教藝術珍品。
![]()
阿育王石柱 圖源/wikimedia
另一處標志性建筑是詔堪袛塔,又稱五比丘迎佛塔。塔建于笈多王朝時期,原為覆缽式建筑,頂端的八角亭則為16世紀莫臥爾帝國所增建。它不僅是佛陀到訪鹿野苑的紀念,也象征佛法從此地啟程,流傳四方。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以南約150公里,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圣地,也是佛教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性的地方。千余年來,這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與修行的核心之地,中國高僧法顯與玄奘都曾到訪,并將其盛況記錄于史書。
![]()
菩提伽耶大佛 圖源/Unsplash
摩訶菩提寺是菩提伽耶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古代,歷經修繕與擴建,是佛教在印度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寺內最重要的標志是金剛寶座塔,主塔高約50米,底部為正方形逐漸收縮至圓柱形,頂部為銅制螺旋圓頂,塔周環繞四角小金字塔及佛龕,供奉貼金佛像。塔西側是著名的大菩提樹,據傳佛陀即在此樹下悟道成佛,現存樹為原樹的「曾孫」,樹下設紅砂石板金剛座,標示佛陀成道處。
![]()
菩提迦葉大菩提寺金剛座 圖源/講師瞿煉
寺廟周圍還有百塔、乳糜供奉處、釋迦影窟,以及各國建造的寺院,如泰國寺、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中國漢式與藏式寺院,呈現世界佛教建筑的多樣風貌。摩訶菩提寺也是全印比丘僧伽大會總部所在地,每年吸引大量佛教徒和游客,成為世界矚目的佛教圣地。
★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位于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東南,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佛教學術中心,被譽為「東方的大學」。始建于5世紀笈多王朝時期,歷代國王不斷擴建,寺院規模宏大,最盛時曾有上萬僧侶與學者聚于此,藏書高達九百萬卷,匯聚了唯識學派到密教大乘的學術傳統。
![]()
那爛陀寺,第三號佛塔 圖源/wikimedia
玄奘、法顯等中土高僧都曾在此求學,并留下詳盡記載。那爛陀不僅是佛教思想的高地,也是文明交流的紐帶。2016年,那爛陀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如今廢墟猶存,依然見證著古印度學術與宗教的輝煌。
博物之志
★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4年。它由當時著名的孟加拉亞洲學會發起,第一任館長是丹麥植物學家納撒尼爾·華利奇。華利奇在擔任館長之初,將自己的私人收藏慷慨地捐出作為館藏,奠定了博物館最早的基礎。
![]()
印度博物館庭院,第三號佛塔 圖源/wikimedia
這座博物館不僅是印度次大陸最早的博物館,也是整個亞洲最古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它的誕生,被認為是印度進入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象征著科學與文化事業的興起,也宣告了從中古走向近代的新紀元。
![]()
20世紀初的印度博物館 圖源/wikimedia
19世紀中期,隨著社會呼聲與學術需求的增加,印度博物館逐漸擴展。1856年,學會成員上書英屬印度政府,建議建立一座「帝國博物館」;1867年,位于加爾各答喬林吉大道的現址開始奠基,后終于1875年落成。三年后,博物館遷入新館并向公眾開放,最初僅展出考古與鳥類兩個展廳,但逐漸發展為今天的宏大規模。
![]()
化石展式柜 圖源/wikimedia
如今的印度博物館,擁有6大部門:藝術、考古、人類學、動物學、地質學和植物學,設有35個展廳,館藏總數超過250萬件。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珍品——古代佛像、猶如奇跡般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莫臥兒時期的精美繪畫、遠古的化石與骨骼標本……可以說,這里幾乎囊括了人類與自然的記憶。
相關藏品 圖源/wikimedia
在印度人心中,這座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學術殿堂,更像是文化的縮影。它曾被親切地稱為“魔法屋”或“奇跡屋”。兩百多年來,它始終見證并守護著印度的藝術與文明,成為國家自豪與民族記憶的重要象征。
★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設立于孟買威靈登環回區,建成于1914年,1921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印度三大博物館之一。
![]()
圖源/sundaytour
館舍融合16世紀穆斯林、印度教與歐洲建筑風格,本身就是一座藝術杰作。博物館設有美術、考古和自然史三大展區,館藏涵蓋印度各歷史時期的雕塑、繪畫與工藝品,并設有印度首個中國與日本文物專廳,尤為引人注目。這里不僅珍藏莫臥兒時期的精美繪畫,還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是感受印度與世界文明交匯的重要文化殿堂。
相關藏品 圖源/wikimedia
本活動由藝旅伴我同行國際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及執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