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句話出自《涅槃經》,千百年來被無數修行者奉為圭臬。
2500年的時光里,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為了證得涅槃、超越生死而刻苦修行。
他們深信只要徹底斷除煩惱、止息生死流轉,就能抵達那個永恒寂靜的彼岸世界。
然而在唐代,長安城的大興善寺中,有一位高僧明遠,在深入研讀《華嚴經》之后,竟說出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話:“若把涅槃當作終極目標,本身就是一種最深的執著。”
這位被尊為“華嚴三祖”的明遠大師,曾經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的深奧義理。
他用金獅子作比喻,清晰闡釋了法界緣起的道理,使女皇聽后豁然開朗。
但在一次秘密的法會上,明遠對幾位已證阿羅漢果位的尊者說:“你們以為自己證得了涅槃,就超越了生死輪回,殊不知這只是從一個牢籠進入了另一個更精致的牢籠。”
這番話讓在場的阿羅漢們無不震驚,難道兩千多年來佛門弟子所追求的涅槃境界竟是一個誤解,所謂的“滅盡生死、證入涅槃”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輪回?
如果涅槃不是終點,那么生死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如果死亡不是終結,那么永恒又存在于何處?
《華嚴經》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經文,是否在暗示一個更深層的真相——生死本來沒有分別,涅槃與輪回原本就是一體的?
01
大唐神龍元年,長安城的大興善寺內,一場秘密法會正在悄然進行。
能夠參與這場法會的,都是當時佛教界的高僧大德。
![]()
其中有三位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尊者,還有幾位精通三藏的大法師,以及若干在深山閉關多年的禪師。
法會的主持者是華嚴宗的明遠大師。
明遠此時已年過六旬,須發皆白,但雙眼依然炯炯有神,透露出看透世事的智慧。
他身披袈裟,端坐于法座之上,面前擺放著一部《華嚴經》。
“諸位法師、尊者。”明遠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因為貧僧在研讀《華嚴經》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這個秘密關系到我們佛門修行的根本,也關系到涅槃的真實意義。”
在場眾人都屏住了呼吸,能讓明遠大師如此鄭重其事的話題,必定非同小可。
一位白眉尊者開口道:“明遠師兄,有什么話請直說,我們在場的都是同道中人,不必拐彎抹角。”
明遠點點頭,問道:“諸位可知道,什么是涅槃?”
這個問題太過基礎,在場的都是高僧,哪有不知道涅槃的道理?
一位法師答道:“涅槃就是寂滅,滅盡一切煩惱,斷除生死輪回,證入不生不滅的境界,這就是涅槃。”
另一位尊者補充道:“世尊在《涅槃經》中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等修行,就是要滅除生滅之相,證得寂滅之樂。”
明遠聽了卻搖了搖頭:“諸位說得沒錯,這確實是一般所理解的涅槃,但貧僧要問,既然涅槃是‘滅’,那么滅的究竟是什么?”
“滅的是煩惱,是生死。”有人答道。
“那么,”明遠繼續追問,“煩惱和生死滅了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剩下的是空性,是寂靜。”
“可是,”明遠的語氣變得嚴肅,“空性和寂靜,難道不也是一種‘有’嗎?如果涅槃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狀態,那它就還是‘有’,既然是‘有’,就還在二元對立之中,就還沒有真正超越。”
這番話讓眾人都愣住了。
那位白眉尊者皺眉道:“明遠師兄,你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涅槃不是究竟的解脫嗎?”
明遠站了起來,在法堂中緩步而行:“貧僧這些年研讀《華嚴經》,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一直以為修行就是要從生死輪回走向涅槃解脫,可這種想法本身就落入了二元對立——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是苦,涅槃是樂;生死要舍棄,涅槃要追求。”
“可《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真的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發現生死與涅槃本來就不是兩個東西。”
眾人面面相覷,都有些不解。
明遠看出了他們的疑惑,繼續說道:“讓貧僧舉個例子,你們看這朵蓮花。”
他指著供桌上的一朵蓮花:“這朵蓮花從種子發芽,到長出蓮蓬,再到枯萎凋謝,這是不是生死輪回?”
“是的。”眾人點頭。
“那么這朵蓮花死了之后,是不是就永遠消失了?”
“不會。”一位法師說道,“蓮花死后,種子會落入泥中,來年再發芽,長出新的蓮花。”
“對。”明遠說道,“所以蓮花的死并不是終結,而是新生的開始,那么對于這朵蓮花來說,什么是涅槃呢?是它死了不再發芽嗎?”
“如果它死了不再發芽,確實就不再輪回了,可這樣的話,它就真的解脫了嗎?還是說,它只是‘斷滅’了?”
這個問題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確實,如果涅槃只是不再輪回,那和死亡有什么區別?那不就是斷滅見嗎?
02
明遠繼續說道:“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悟道,他悟到的究竟是什么?他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注意,世尊說的是‘皆有’,不是‘將會有’。”
“這說明什么?說明每個眾生本來就是佛,本來就在涅槃之中,不是要通過修行才能到達涅槃,而是要認識到我們從未離開過涅槃。”
“所謂的生死輪回,只是我們的妄想,所謂的修行不是要去獲得什么,而是要去除妄想,看到本來的面目。”
白眉尊者聽到這里,皺眉道:“明遠師兄,如果按照你的說法,那我們這些修行人辛辛苦苦修了幾十年,難道都是白費功夫?”
明遠搖搖頭:“不是白費功夫,而是走了彎路,你們的功夫沒有白費,只是方向錯了。”
“你們一直把涅槃當作一個要去到達的目的地,把生死當作一個要逃離的苦海,可實際上涅槃不在別處,就在當下,生死也不是苦海,只是你們把它當成了苦海。”
“貧僧不是說涅槃是假的,而是說一般人理解的涅槃是錯的,真正的涅槃不是滅掉生死之后的一個狀態,而是看透生死本質之后的一種境界。”
一位禪師忽然開口:“明遠大師,您說的這些讓貧僧想起了《心經》中的一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是說生死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生死?”
明遠露出贊許的笑容:“正是如此,《心經》說得很清楚,‘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生死和涅槃的關系就像色和空的關系一樣,本來不二。”
“可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生死是苦,涅槃是樂呢?就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心,我們執著于生,害怕死;執著于樂,厭惡苦;執著于得,害怕失,這些執著讓我們在生死中沉浮,無法自在。”
“而所謂的修行就是要破除這些執著,一旦執著破除了,就會發現生死本來就是涅槃,涅槃從未離開過生死。”
白眉尊者還是有些不服:“可是我們修到阿羅漢果位,確實已經滅盡了煩惱,不再受后有,這難道不是解脫嗎?”
明遠看著他,緩緩說道:“尊者,請恕貧僧直言,你們證得的阿羅漢果確實了不起,貧僧也十分敬佩,可是你們真的滅盡煩惱了嗎?”
“當然。”白眉尊者很確定,“我已經證得四果阿羅漢,斷盡了三界的見思煩惱。”
“那貧僧問你,”明遠說道,“你現在坐在這里聽貧僧講法,心中是否平靜?”
“自然平靜。”
“可當貧僧質疑涅槃的時候,你的心是否有波動?”
白眉尊者一愣,確實剛才聽到明遠質疑涅槃時,他心中確實有些不快,甚至有些抗拒。
明遠繼續說道:“尊者,你看你還是有執著,你執著于你證得的果位,執著于你的涅槃境界,這種執著就是最微細的煩惱。”
“世尊在《金剛經》中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為什么?因為真理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一旦用語言表達就落入了分別。”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認為涅槃是一個可以證得的境界,那你就落入了分別,真正的涅槃是無所證、無所得的。”
這番話如同雷霆一般擊中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眾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修行,他們這些年一直在追求涅槃,一直在想要證得某種境界,可現在明遠告訴他們這種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執著。
一位老法師忽然嘆了口氣:“明遠大師,如果按照您的說法,那我們這些年的修行豈不是都錯了?”
明遠搖搖頭:“不是錯了,而是不夠徹底,你們修到阿羅漢果位已經很了不起了,可要想真正解脫還需要再進一步。”
“進一步?進到哪里?”
“從小乘進入大乘。”明遠說道,“小乘的修行是為了自己解脫,可大乘的修行是要普度眾生,為什么要度眾生?因為當你真正明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和眾生本來不二。”
“眾生在受苦,你就在受苦,眾生沒有解脫,你就沒有真正解脫,只有所有眾生都解脫了,你才能真正解脫,這就是菩薩道。”
“而菩薩道的終極目標不是逃離生死,而是在生死中自在,不是滅掉輪回,而是在輪回中解脫。”
眾人聽了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位年輕的僧人忽然問道:“大師,您剛才說涅槃和輪回本來不二,那是不是說我們現在就在涅槃之中,只是不自知?”
明遠贊許地點點頭:“這位小師父悟性很高,對,你現在就在涅槃之中,只是你不知道,為什么不知道?因為你有妄想,有分別。”
“就像一個人做夢,夢中以為自己在受苦,可實際上他一直躺在床上從未離開過,夢中的苦只是夢不是真的。”
“同樣的道理,你現在覺得自己在生死輪回中,這只是你的妄想,實際上你從來沒有輪回過,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涅槃。”
這個比喻讓很多人恍然大悟。
可那位白眉尊者還是有疑問:“大師,如果我們本來就在涅槃之中,那為什么還要修行?為什么佛陀還要說四圣諦、八正道?”
明遠笑了:“正因為你們不知道自己在涅槃之中,所以才需要修行,修行的目的不是要獲得涅槃,而是要認識到你本來就在涅槃之中。”
“就像一個人在找眼鏡,找了半天才發現眼鏡一直在他的鼻梁上,修行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你在尋找的東西其實你一直都有。”
“至于四圣諦、八正道這些都是方便法門,佛陀說這些是為了讓你們從迷惑中走出來,不是讓你們執著于這些法門本身。”
“《金剛經》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連佛法都要舍,更何況世間法?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于任何東西,包括佛法本身。”
眾人聽到這里開始明白明遠的意思了。
原來涅槃不是一個要去到達的地方,而是本來就在的境界,所謂的修行不是要獲得什么,而是要去除妄想和執著看到本來的面目。
可問題是如何才能去除妄想和執著呢?
03
明遠似乎看出了眾人的疑惑,繼續說道:“諸位可能會問,既然我們本來就在涅槃之中,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煩惱和痛苦?”
![]()
“這就涉及到《華嚴經》講的‘法界緣起’了。”
他翻開面前的《華嚴經》,指著其中一段說道:“《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說你看到的世界都是你的心造出來的。”
“你的煩惱,你的痛苦,你的生死輪回全都是你的心變現出來的,就像夢境一樣,夢中的一切都是做夢者的心創造的。”
“可關鍵是你在夢中不知道這是夢,你以為夢中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你在夢中受苦,在夢中掙扎。”
“修行的目的就是讓你在夢中醒來,讓你認識到這一切都只是夢,一旦你醒來了就會發現原來那些煩惱和痛苦都只是虛幻的,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
一位法師問道:“大師,如果一切都是心造的,那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也是假的嗎?”
明遠搖搖頭:“不能說是假的,也不能說是真的,《華嚴經》講‘真空妙有’,這個世界既不是完全真實的,也不是完全虛假的。”
“它就像水中的月亮,你說水中的月亮是真的嗎?不是,因為它只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你說它是假的嗎?也不全是,因為你確實能看到它。”
“這個世界也是一樣,它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沒有自性,可它又確實呈現在你面前,你不能說它不存在。”
“問題不在于這個世界是真是假,而在于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果你執著于它,它就會成為你的束縛,如果你看破它,它就不能束縛你。”
就在眾人若有所思的時候,明遠忽然話鋒一轉:“諸位,貧僧今天之所以召集大家來此,不僅僅是要討論涅槃的真實意義,更重要的是貧僧要揭露一個更大的秘密。”
他的語氣變得凝重起來:“這個秘密關系到整個佛教修行體系的根本,如果不把這個秘密說清楚,恐怕會有無數修行人繼續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眾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明遠揭示這個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明遠一字一句地說,“所謂的‘涅槃’在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是一個騙局。”
“什么?”眾人大驚。
白眉尊者更是站了起來:“明遠師兄,你這話可不能亂說!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怎么能說是騙局?”
明遠舉起手示意他坐下:“請聽貧僧說完,貧僧說涅槃是騙局不是說涅槃本身是假的,而是說一般人理解的涅槃是一個騙局。”
“這個騙局是誰設的?不是佛陀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騙自己以為涅槃是一個要去到達的目的地,以為證得涅槃就萬事大吉了。”
“可實際上,”明遠的聲音變得深沉,“真正的涅槃根本就不是一個境界不是一個目的地,它是什么?它是你本來的面目是你從未離開過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他環視眾人,“真正的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永恒’。”
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
“大師,您這話是什么意思?”有人問道。
明遠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反問道:“諸位認為死亡是什么?”
“死亡就是生命的結束。”有人答道。
“那么生命結束之后呢?”
“結束之后就是涅槃或者輪回。”
“可是,”明遠說道,“如果死亡真的是結束,那涅槃從何而來?如果死亡不是結束,那輪回又是什么?”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在《華嚴經》中有一個概念叫‘不生不滅’,什么是不生不滅?不是說沒有生沒有死,而是說生和死本來就不存在。”
“你們覺得有生有死是因為你們有分別心,你們把出生當作開始把死亡當作結束,可實際上什么是開始?什么是結束?”
“就拿這朵蓮花來說,你說它的出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還是從蓮花開放開始?你說它的死亡是從花瓣凋謝開始還是從整株植物枯萎開始?”
“你會發現你根本無法界定一個確切的開始和結束,生和死只是一個連續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既然生死本來就沒有明確的界限那生死本身是不是也只是我們的妄想?”
這番話讓眾人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明遠繼續說道:“在《華嚴經》中還有一個更深的秘密,這個秘密關系到永恒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