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這起致命車禍的要素如下:
車主酒駕。
車子是純電子門把手,沒有機械開門裝置。
小米車門打不開的狀況,類似事情出了好幾次了,這已經不是輕飄飄一句話就能應付的。
![]()
成都,凌晨 3 點,一個31歲的男子從酒吧喝酒出來,不叫代駕,不叫親友幫忙,自己開車回家,駕駛他買的是超酷的小米SU7,推測為高性能的Ultra版。
這車,帥氣那是相當的,但是有個致命缺陷:沒有機械開門設備。
司機涉嫌酒后駕駛,人已經沒了,現場慘烈。這起悲劇不僅再次凸顯了酒駕的嚴重后果,也引發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小米SU7安全設計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男子迷迷糊糊駕駛愛車,車輛行駛搖擺,且超速行駛。他的車先是與前方一輛同向車輛發生了碰撞,隨后越過中央綠化帶,翻滾至對向車道,撞擊馬路牙子,車子起火燃燒。
司機本人沒能逃出來,活活被大火吞噬。
路上有至少三名路人試圖救他,冒死打碎車玻璃,卻始終打不開車門,無法將男子救出,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喪命。
酒駕是導致這起悲劇的直接原因,但事故中暴露出的一些車子的質量問題,讓公眾對小米車本身的安全設計產生了疑問。
救援受阻與隱藏式門把手有關。
事故中,車門無法從外部打開,是阻礙救援的關鍵。
因為小米SU7采用的隱藏式電子門把手,在車輛碰撞斷電后,可能無法自動彈出或解鎖。
盡管廠家聲稱車輛配備機械應急解鎖裝置,但在緊急情況下,救援人員和路人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并正確使用,這可能延誤寶貴的救援時間。
類似的情況在之前安徽銅陵的小米SU7事故中也有發生,那一次造成三人喪生。
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
該車在碰撞后迅速起火并火勢迅猛,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的關注。
在嚴重碰撞下,電池可能因受損而發生熱失控,導致火勢快速蔓延,留給車內人員逃生和車外救援的時間窗口非常短。
據報道,這已不是小米SU7首次陷入安全事故爭議。
此前,在安徽、廣東等地也發生過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事故,部分事故同樣涉及碰撞后車門無法打開的問題。
此外,小米汽車在2025年9月曾因輔助駕駛功能在極端場景下可能介入不足而召回過大量車輛,這些都讓公眾對其安全設計的成熟度產生擔憂。
這起事件為所有交通參與者和汽車行業都敲響了警鐘。
![]()
作為司機,要堅決杜絕酒駕。
因為醉駕喪生,這是最沉痛也最應被牢記的教訓。
酒后駕駛會嚴重削弱駕駛員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是對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極端不負責任。“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必須成為不可動搖的行為底線。
此外,車企在追求智能化、美觀(如隱藏式門把手)和性能的同時,必須將極端情況下的被動安全和應急逃生設計置于首位。任何便利性都不應以犧牲生命安全為代價。
車企有責任通過更清晰的方式讓用戶了解車輛的各項應急功能(如機械門把手位置)。
行業監管在哪里?
據報道,工信部已于2025年9月發布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旨在解決隱藏式門把手可能帶來的救援難題。
同時,社會也需要普及針對電動汽車火災的初期滅火和救援常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