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 1 月,北京西單四川飯店里,坐輪椅的涂作潮用顫抖的手分煙,有人指著他的破棉襖喊:“該換件新的了!”
他笑著擺手:“補丁摞補丁,暖和著呢。”
沒人能想到,這個穿舊棉襖的老人,是中共隱蔽戰線的傳奇。他裝的電臺架起上海到延安的 “空中橋梁”,徒弟李白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連他的 “娶妻標準” 都成了地下工作經典案例。
![]()
“不識字的老婆最安全”
1937 年深秋,上海赫脫路 “恒利無線電修理公司” 里,老板 “蔣林根”(涂作潮化名)正調試收音機。隔壁米店老板突然問:“你都 34 歲了還不娶媳婦,莫不是共產黨?”
涂作潮的手猛地一抖。那時上海剛經歷 “八一三事變”,日軍和汪偽特工四處搜捕共產黨人,單身漢身份太扎眼。
![]()
涂作潮 1903 年生于長沙,1924 年入黨,曾在蘇聯學無線電機務,1930 年回國培養出李白等電訊人才。1937 年,他受周恩來指派回上海,以修理公司為掩護重建秘密電臺。
米店老板的質疑不是沒道理 ——34 歲單身本就少見,他還免費幫鄰居修收音機,把店面一半租給巡捕當宿舍,這些早引了特務注意。涂作潮知道,得盡快建 “正常家庭” 掩護身份。
![]()
可他提的擇偶標準讓所有人吃驚:“要沒文化、帶孩子的女人。” 這背后藏著深意 —— 不識字的妻子看不懂密電碼,不會懷疑他深夜收發報;有孩子能讓家庭更 “完整”,緊急時還能降低敵人警惕。
黨組織篩選三個月,找到 30 歲的紗廠女工張小梅。她不識字,前夫病逝,獨自帶 5 歲兒子。1937 年底,兩人辦了簡單婚禮,涂作潮請巡捕當證婚人,發喜糖給鄰居。從此,“蔣林根” 成了 “顧家好男人”,張小梅對丈夫的 “生意” 一無所知。
![]()
“真夫妻假同志” 的生死默契
婚后,張小梅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天不亮熬粥,晚上等涂作潮回家才吃飯。涂作潮也喜歡上這平凡日子,1939 年、1941 年先后有了兩個兒子。
但溫馨背后藏著危險。涂作潮深夜在閣樓收發報,把電臺功率從 100 瓦降到 10 瓦,周圍堆滿棉被防聲音暴露。有次張小梅看到閣樓透光敲門,他謊稱修收音機,第二天買布料讓她給孩子做新衣裳賠罪。
![]()
1940 年,涂作潮收 28 歲的李白當徒弟,不光教組裝電臺,還傳 “隱形技術”—— 收音機加兩個線圈就是收發報機,危險時拆線圈就變回普通收音機。1942 年 9 月,日軍突襲李白家,沒找到線圈,只好放了他。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上海更危險了。1942 年 8 月,李白被捕,涂作潮知道自己也暴露了。他連夜燒密電碼、拆電臺藏煤球堆,撤離前對張小梅坦白:“我叫涂作潮,是共產黨特工。我回不來,就帶孩子找黨組織。” 說完磕三個響頭,消失在夜色里。
![]()
“隱姓埋名的開國功臣”
涂作潮輾轉到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任電臺機務主任,終于能公開用本名,卻總牽掛妻兒,發完報就坐在海邊望東方。
1943 年春,地下交通員把張小梅母子接到根據地。涂作潮看到消瘦的妻子和長高的孩子,當場哭了。后來張小梅學會紡線、種菜、包扎,才懂丈夫事業的偉大。
![]()
抗戰勝利后,涂作潮隨黨中央轉戰陜北,參與遼沈、淮海戰役通訊保障。新中國成立后,他以軍代表身份接管上海兩家無線電公司,選 20 名工程師調北京,其中 4 人成 “兩彈一星” 元勛。
可他始終樸素 —— 穿補丁軍裝,騎自行車上班,每月捐三分之一工資給烈士家屬。1956 年,他主動要求降工資:“待遇超普通工人太多,老黨員不能脫離群眾。”
組織拗不過他,把他從九級降到十級,他卻淡然:“比犧牲的戰友,我能活著就知足了。”
![]()
“被遺忘的傳奇”
1964 年,涂作潮因批評 “大躍進” 浮夸風,被錯誤開除黨籍。他沒辯解,帶妻兒回湖南老家當木匠,白天幫鄉親打家具,晚上就著煤油燈寫自傳,里面寫:“最對不起小梅,她跟著我吃苦,還差點不知道我的真實身份。”
1978 年,涂作潮冤案平反,調回北京任四機部顧問。那時他已患病,卻堅持上班,還親手給《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組做仿真電臺道具 —— 這道具現在還在上海公安博物館。
![]()
1984 年 12 月 31 日,涂作潮在北京病逝,享年 81 歲。臨終前他握著張小梅的手說:“這輩子遇見你,是我最大的福氣。”
家人按他遺愿,把骨灰撒在湖南瀏陽河 —— 那是他革命的起點,也是他的故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