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秋天,李德接到消息,共產國際要他立刻回蘇聯述職。新婚不久的中國妻子想一起走,卻沒被批準,只能揮淚告別。
![]()
在陜甘寧邊區,還有另一個女人帶著李德的兒子,正為抗日奔波,這兩個中國女人和那個孩子,后來怎樣了?
1933年,32歲的李德剛到蘇區,精力旺盛,很喜歡漂亮姑娘。一天中午,他腰上別著手槍,騎著高頭大馬,風風火火沖到少共中央局駐地。跳下馬后,他徑直走到一位漂亮女子面前,用德語夸贊:“你太美了!我太喜歡你了!”
李德心儀對方已久,但偏巧這女同志早就結婚了,他言語“騷擾”時,人家做領導的丈夫就在旁邊,聽懂了德語。聽著洋顧問說的話,這位領導一下子生氣了:“顧問同志,請你自重!這是我的妻子!”
李德尷尬地站在原地,這事兒很快傳遍了蘇區,中央領導博古很頭疼,洋顧問的生活確實需要人照顧,不然還不知道要鬧出什么事,經過一番篩選,組織選中了蕭月華。
蕭月華是廣東大埔縣的農村姑娘,出生于1910年出生,長得不算漂亮,但人老實、身體壯實。領導找她談話,說這是組織任務,她一開始有點猶豫,語言不通、年齡差十歲、生活習慣不一樣,能過得下去嗎?最終還是服從安排,同意了這門親事。
![]()
很多人以為西方人對家人寬容大度,可李德卻不是這樣,對妻子特別摳門,疑心很重。組織給他的香煙、咖啡、餅干,他記得清清楚楚,不許蕭月華碰。有一次,妻子餓了吃了一塊餅干,李德知道后卻動手打人,還追著罵。
1934年,長征開始了,李德夫婦跟著隊伍一路吵一路打,自己的家事都一團糟,能起什么好的帶頭作用?
1935年遵義會議后,李德被撤了職,脾氣更暴躁。蕭月華身為女子,反而在工作上從不含糊,無論在婦女隊搞宣傳,還是到衛生部照顧傷病員,都認真負責。
過湘江,蕭月華讓病號先走,自己趟水過河;過烏江,蕭月華跟男同志一樣,從十里外扛竹子搭浮橋;有一次敵機轟炸,她不顧一切撲到賀子珍的擔架上,自己卻受了傷;過草地時她自己又傷又病,走路都困難,還主動去抬擔架。
蕭月華懷孕后,生下了一個兒子,李德給孩子取名布肖德華,意思是中德友誼。雖然有了孩子,這對冤家夫妻卻沒消停,依然矛盾不斷。
![]()
1937年蕭月華進抗大學習,還入了黨,1938年接到新任務,要去動員婦女支援抗戰,她想讓丈夫也去前線,但丈夫竟說怕打仗。
到達陜北后,蕭月華向中央提出離婚,把兒子改名叫肖寧寧,自己背起背包就上了前線。對李德來說,這段婚姻沒什么好回憶的,1973年他出版回憶錄《中國紀事》,書里對這位前妻只字不提,倒是對第二位中國妻子,在書里念念不忘。
李德跟前妻離婚后郁郁寡歡,多次提出想回蘇聯卻沒被批準,心情不好的他只能散步來舒緩心情,沒想到遇上了另一位女子李麗蓮。
有一天,李德在河邊散步,碰到幾位洗衣服的年輕女子,其中有一個女孩特別好看,和江青一樣都是文藝演員。她會唱歌跳舞,還會說英語。兩人在延安互生好感,整天膩在一起,李德“戀愛腦”又上頭了,于1938年結婚。
![]()
1939年秋天,在共產國際的安排下,李德必須離開中國了,回莫斯科,很想帶妻子一起回蘇聯,卻沒被批準。
兩人只得揮淚告別,卻沒想到這次竟是永別,1946年李麗蓮又嫁給了一位劇作家,搞起了文藝事業,還當上了全國婦聯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于1965年病逝。
前妻蕭月華呢?1941年日軍封鎖根據地,物資緊缺,她跟大家一起搞大生產,還經常化裝成賣柴、賣菜的農民,溜進日軍據點刺探情報。
解放戰爭期間也做出自己的貢獻,后來她隨南下工作團到了湖南,一路干到交通廳辦公室主任。1960年,蕭月華離休,部隊給她授了大校軍銜,1983年在廣州去世。
![]()
兒子肖寧寧讀完書進了交通系統,他為人很低調,幾乎不露面,雖然李德離開了中國,但這兩位女子和兒子,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參考資料:《被共產國際派到中國,兩次中國婚姻都難完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