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艦載機的發展態勢備受關注。有消息稱,我國現有的艦載機數量已經能夠裝備5艘航母了。聽到這個消息,有人不禁會問:“造這么多艦載機,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實,這背后有著多方面的考量。
國外一些軍事專家,依據殲 - 15、殲 - 15T以及殲 - 35的公開畫面中曝光的機號和生產編號,進行了大致的推算。他們得出的總數量情況如下:
滑躍起飛的殲 - 15T大約有100架左右,其中雙座型大約80架。除了這些,還有彈射起飛的殲 - 15T以及殲 - 15的電子戰型——殲 - 15D飛機。把整個殲 - 15系列加起來,數量達到了180架左右。另外,殲 - 35五代機大約有15架。還有啊,為了能讓福建艦滿足需求,后面至少還得再造大概10架(艦載機)。把這些數量都算上,總數大概在200架。
![]()
就現在已有的航母搭載情況來說,遼寧艦能裝24架滑躍起飛的殲 - 15戰機。山東艦的機庫做了些調整,能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會多一點,不過應該也不會超過30架。福建艦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編制方面的消息,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排水量大致估計一下,它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應該在40到50架這個范圍。
看到軍事專家統計和推測出來的這些數字,有人覺得艦載機數量似乎多了一些。他們認為,未來我國肯定還會裝備更多的航母,數量會增加,所以可以預先多準備一些艦載機。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可能沒有必要。因為等新航母開工了,再生產艦載機完全來得及。而且,已經裝備的艦載機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所以,沒必要一下子生產那么多艦載機,讓飛機等著軍艦。
![]()
然而,假設這些軍事專家給出的數字基本正確,那么從目前來看,200架左右的艦載機數量其實并不算多,甚至還有點不夠用。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艦載機也是需要迭代更新的。殲 - 15最早在2012年開始服役,作為我國首款國產的艦載機,雖然它能夠滿足日常的訓練以及培訓飛行員的需求,不過呀,它在打仗方面的本事還有些不夠,得做些改動,甚至說不定得換一批新的。
現在有一批早期能滑躍著飛起來的殲 - 15戰斗機,大概有100架的樣子,和現在新的比起來,性能已經不太行啦。福建艦還有以后要建的航母,肯定不會要這些飛機,估計過不了多長時間,它們就得從遼寧艦和山東艦上“退休”了。但是呢,這些“退休”的飛機也不是就沒價值了,它們還有別的活要干呢。
![]()
再來說說航母對艦載機的需求。假設一艘航母需要24架艦載機,那么不可能只生產這24架,必須要有一定的備份余量才行。畢竟在航母執行任務過程中,艦載機可能會出現故障、損耗等情況,足夠的備份能夠保證航母的作戰和訓練不受太大影響。
我國急需培養更多的艦載機飛行員。除了在航母上進行艦載機起降和作業訓練之外,其實更多的訓練工作是要在陸上基地同步開展的。目前,我國已經有了興城、青島等多個陸基訓練基地,這些基地都需要有大量的殲 - 15系列艦載機。比如說,那些殲 - 15早期的滑躍型號,如果從航母上退役了,正好可以用在這些基地上,繼續為飛行員訓練服務。
![]()
我國現在存在一個明顯的短板,就是艦載教練機的數量還不足夠。所以很多新飛行員在進行型號改裝訓練的時候,就要靠殲 - 15S也就是雙座機來完成。如果把必須用于訓練或者即將退役的殲 - 15從200架之中減去,就會發現實際上我國艦載機的數量還是挺緊張的。
通俗來講,我國現在剛剛開始大力發展航母和艦載機事業,就好比是剛開始置辦家業,所以艦載機的數量就要大一些。未來,我國還需要適當地擴大艦載機的規模,以滿足海軍建設和發展以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需求。相信隨著我國海軍實力的不斷提升,艦載機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