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聲突如其來的辱罵,通過冰冷的手機聽筒刺入耳膜;那些充滿威脅的字句,在手機屏幕上無情跳動——這曾是無數外賣騎手工作中無法回避的傷痛。直到有一天,他們終于擁有了說“不”的權利:在福建晉江、浙江紹興等七個城市,美團試點推出了騎手屏蔽顧客功能,允許騎手在遭遇辱罵、恐嚇等極端情況時,通過提交證據將用戶屏蔽長達365天。
![]()
這看似微小的技術調整,實則掀起了服務行業權力結構的一場靜默革命。長期以來,平臺經濟中的評價權呈現出令人不安的單一流向:顧客手握對騎手生殺予奪的大權,一個差評可能讓騎手數小時的奔波付諸東流,而騎手面對不公卻只能默默承受。紹興那名騎手的經歷頗具象征意義——因拒絕用戶“超時賠償50元”的無理要求而遭辱罵,提交屏蔽申請后十分鐘內生效,一場可能升級的沖突得以避免。當騎手點擊“屏蔽”按鈕的瞬間,他守護的不僅是個人的工作環境,更是所有服務勞動者的集體尊嚴,這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外賣平臺上的弱勢者終于獲得了情感自衛的合法武器。
![]()
追溯這一功能的淵源,我們發現網約車平臺早已先行一步。在那里,司機與乘客在第一次服務結束后,若彼此“不順眼”即可拉黑對方,從此江湖不再相見。這種基于雙向選擇的屏蔽機制,為何在外賣行業姍姍來遲?或許是因為外賣服務的即時性與高頻次,讓平臺對權力平衡的調整更為謹慎。但需求的迫切性從未因此減弱——那些被隨意辱罵的騎手,那些被無理刁難的配送員,他們的情感創傷與尊嚴損傷,需要被看見、被尊重、被保護。
![]()
然而,任何權利的賦予都伴隨著濫用的風險。當我們為騎手獲得屏蔽權而歡呼時,也不得不警惕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素質參差不齊的騎手會否將此作為惡意拒單的利器?在高峰時段,挑剔的顧客會否因擔心被屏蔽而難以獲得服務?平臺的監管機制能否準確識別真正的惡意行為與正常服務糾紛?這些憂慮提醒我們,技術賦權需要精細的平衡藝術,既要給予弱者自衛的工具,又要防止新的不公產生。
![]()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屏蔽功能的出現折射出新時代人際關系的深刻變遷。在傳統社會中,人們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建立信任、解決沖突;而在平臺經濟中,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被簡化為數字交互,缺乏傳統社會的情感緩沖帶。當騎手穿行在暴雨中奮力趕路,當顧客餓著肚子焦急等待,雙方的情緒都處于脆弱狀態,一句不當的言論就可能引爆沖突。屏蔽功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數字交往中的“安全閥”,它承認了現代人情感承受的有限性,并提供了一種最低成本的情緒隔離方案。
![]()
更重要的是,這一功能象征著對服務勞動者尊嚴的實質性承認。在過去,我們過于強調“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一商業教條,卻忽略了服務人員同樣擁有不受侮辱的基本權利。當平臺賦予騎手屏蔽惡意顧客的能力時,實際上是在宣告:提供服務不等于出賣尊嚴,職業身份不能成為被欺凌的理由。這種價值轉向的意義,遠超過技術功能本身。
![]()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屏蔽終究是解決沖突的次優選擇。它如同世界的防毒面具,能在污染環境中提供保護,卻無法凈化環境本身。理想的服務生態,需要的不僅是事后的屏蔽機制,更是事前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平臺需要在算法設計中注入更多人性關懷,避免制造騎手與顧客之間的時間焦慮;社會需要提升公民素養,消解服務行業中的身份歧視;而我們每個人,在下一次等待外賣時,或許可以多一份耐心,少一句抱怨。
![]()
外賣騎手能屏蔽顧客,這一功能的試點與推廣,是外賣行業重視騎手權益的重要信號,也是服務行業不斷完善權益平衡機制的縮影。它不僅為騎手撐起了一把 “保護傘”,讓騎手在面對惡意行為時不再孤立無援,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用戶與騎手之間形成更加文明、理性的互動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