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現在車圈是新能源的天下,所以平時看到純電車的電池容量越來越大,全固態電池要量產的消息頻繁出現,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不過,最近老狐發現,一直被認為是“過渡方案”的增程車,竟然也開始在電池方面瘋狂“內卷”了。
不少增程車開始狂卷大電池,動輒 300-400km 的純電續航,甚至都能和一些入門級純電車型打PK,大有一種要在新能源時代搶“C位”的感覺。
從最初被視為過渡技術的邊緣地位,到如今逐漸走向市場主流,增程車開始聚焦大電池,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而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行業秘密呢?
![]()
今天,老狐就和大家聊一聊增程車搞電池容量“競賽”背后的那些事。
![]()
今非昔比的行業地位
雖然在汽車行業的發展史上,增程車基本沒有進入過“主場”,但我們必須得承認,現在人家的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
據乘聯分會數據,2024 年,增程式車型累計銷量 116.7 萬輛,同比增長 78.7%。今年上半年,增程式車型累計銷量 53.8 萬輛,同比增長 16.5%。
去年年底也有不少媒體對增程車的未來發展做過預測,有媒體直言,增程車擴容趨勢確定,技術迭代(更高純電續航、超快充、低溫性能改善)和成本優勢將使得增程車中長期有數倍擴容空間。
并且有人認為,增程是中高端新能源車重要動力形式,預計 2025 年增程車銷量達 220 萬臺左右,同比增長 80%,中長期空間有望達到 750 萬臺。
![]()
雖然今年上半年,增程式車型累計銷量 53.8 萬輛,同比增長 16.5% 的數據看上去并沒有像之前媒體預測的那么樂觀,但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說了:“當前,增程車的發展處于高速增長后的調整期。未來,增程車仍會有一定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整個行業還是非常看好增程車,要不然這些車企也不是“傻子”,誰會在一個毫無潛力的領域爭相發力呢?
當然,這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增程車之所以這幾年能慢慢從“邊緣”向著“主流”走,這里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其能為大家帶來一定的續航保障。
而隨著現在純電車在電池領域的突破,增程車緩解里程焦慮的作用必然會有所減弱,這個時候增加自己立足市場的“籌碼”,就必須得從更高純電續航、超快充、低溫性能改善等方面下手。
![]()
老狐覺得,行業地位不同了,市場份額占比發生了變化,自然得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現在大家去拼“大電池”也是行業地位提升之下的必然結果。
![]()
抓住“風口”的必然選擇
某位科技“大佬”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而話又說回來,這位科技“大佬”還說了:“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增程車能在新能源時代獲得發展契機本來就不容易,這對增程車的發展來說,算得上是一個“風口”了。
過往幾年,不少車企利用這個契機打造了不少增程車,讓其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是,想要抓住“風口”沒那么容易,整個行業都在發展,當純電車續航很多都在大幾百公里的時候,增程車的“續航保障”就沒那么“香”了。
據統計,購買增程車的用戶超過 90% 的出行都是采用純電優先的模式。也就是說,很多人不一定是喜歡增程動力,而是看中這種車解決“里程焦慮”的能力。老狐再說的直白一點,增程車身上的“賣點”有限,續航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
在主流純電動車的續航已經普遍達到 500-700km 的情況下,增程車如果想要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提升自己的純電續航能力。現在,不少主機廠已經開始推出帶有大電池增程車,可見,市場趨勢也已經非常明顯了。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8 月,增程車批發銷量為 9.9 萬輛,同比下滑 9.5%,環比下滑9.2%;零售銷量同比增長 0.3%,環比下滑 1.4%。
這些數據也說明了,市場給增程車的調整期不會太長。老狐覺得,如果不能快速加強自己對用戶的吸引力,增程車還能在這個“風口”上站多久,其實不好說。
大電池背后的“隱憂”
懂的都懂,市場數據背后往往是消費者用錢包投出的選票。就像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增程車的興起,關鍵的一點是其恰好迎合了消費者的“需要”,而這種“需要”是有兩面性的,做得好大家認可,做的不好大家也會因此放棄“買單”。
換句話來說,老百姓的“需要”很關鍵,但現在卷大電池,也并不是毫無“隱憂”。從行業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增程車的確有上大電池的條件,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與成本的下降,讓大容量電池的實用性與經濟性都有顯著增強。
比如,寧德時代量產的增混電池去年就能實現400公里以上純電續航了,同時還支持 4C 快充技術,10 分鐘可以補充 280 公里續航。老狐認為,這個吸引力還是很強的。
![]()
從實用性的角度上來說,增程車加裝大電池,可以進一步降低大家的用車成本。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家用充電樁的電費差不多是 0.47 元/度,92 號汽油的價格為 7.26 元/升。
假設一輛增程車百公里電耗是 15 度,油耗為 6 升。這么一來,純電模式下的能源成本只不過是燃油模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已。
但是,這里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電池容量增大,降低的是大家的用車成本,而購車成本的變化怎么辦?
即便現在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在下降,但大容量電池和小容量電池的差價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們拿問界 M8 增程 6 座版來說,在其他配置基本上相同的情況下,53.4 度電車型要比 37 度電車型的售價貴 3 萬。
![]()
現在增程車市場這么“卷”,如果新車定價高出個幾萬塊,首先在價格上就很難讓老百姓稱心。
老狐覺得,說到底,增程車能做“起來”的原因是“低成本”“緩解焦慮”,價格與大電池能不能平衡,也是車企需要考慮的問題。
![]()
結語
增程車上“大電池”,對出行成本的降低,一定是有好處的。更何況,市場需求、競爭壓力和技術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也在“倒逼”增程車在這方面做升級。但是,老狐認為,技術上能實現的事情,未必就能在市場上拿到好成績。至于能不能繼續站在“風口”上,就看誰能更好地解決整車成本上升、車重增加、安全風險等問題了。
參考資料:微博
編輯:M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