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張靈敏坐門診時,遇見一位60歲的女士,左側鼻塞、流鼻涕,并且涕中帶血絲,同時伴有面頰部和頭部的脹痛,以為是普通的鼻竇炎,抗生素治療癥狀未見好轉,行鼻竇ct檢查后疑是真菌性鼻竇炎,遂入院在全麻下做鼻內鏡鼻竇開放手術,術后痊愈。
那么,什么是真菌性鼻竇炎呢?
下面,張靈敏副主任醫師帶您了解這個不算罕見的鼻科疾病。
鼻竇是個啥?真菌怎么進去的?
您可以把我們的頭顱想象成一棟房子,鼻竇就是房子里的一些“小房間”,它們分布在鼻腔周圍,通過竇口與鼻腔相通。這些小房間正常情況下充滿空氣,能減輕頭顱重量,還能共鳴讓聲音好聽。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的真菌孢子,就像微小的“種子”。當我們呼吸時,這些孢子就會隨著氣流進入鼻腔和鼻竇。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身體的防御系統(比如鼻毛、黏液和纖毛擺動)能把這些“不速之客”請出去。但當某些條件具備時,它們就會扎根生長。
![]()
哪些情況容易中招?
· 環境潮濕:長期生活在潮濕、悶熱、不通風的環境。
· 抵抗力下降:感冒、勞累、或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時。
· 鼻腔結構異常:比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導致鼻竇通氣排水不暢,成了“死角”。
·過度使用抗生素:破壞了鼻腔內菌群的平衡。
身體會發出哪些“警報”?
· 單側鼻塞:這是非常典型的信號,通常只有一個鼻子不通氣。
· 濃稠鼻涕:鼻涕可能很粘稠,難以擤出,有時帶有臭味或血絲。
· 面部脹痛:感覺一側的面頰、眼眶或額頭有脹痛感或壓迫感。
· 頭痛:持續的、固定位置的頭痛。
· 咯出褐色硬塊:有時會從鼻咽部咳出或擤出像“豆瓣醬”一樣的褐色干酪樣物。
如何診斷和治療?
醫生通常會建議先做個鼻內鏡檢查,看看鼻腔深處的情況。要確診,CT檢查是關鍵,它能清晰地顯示鼻竇里是否有真菌團塊形成的特殊陰影。
治療的核心是“大掃除”
對于最常見的“真菌球”,藥物基本無效,就像墻里長了霉斑,光靠噴藥不行,必須把霉斑刮掉。因此,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是首選。醫生借助內鏡,通過鼻腔這個自然通道,精準地找到有問題的鼻竇,開口擴大,將里面的真菌團塊徹底清理干凈。這個手術微創,臉上沒有疤痕,恢復也快。
預防措施
控制環境濕度,保持通風。佩戴口罩防塵,定期鹽水洗鼻。增強鍛煉,提高免疫力。出現單側鼻塞、流臭涕等癥狀時,及時就醫。
總之,真菌性鼻竇炎并不可怕,它就像一個在鼻竇里“發霉”的小問題。只要通過科學的診斷和精準的微創手術,絕大多數患者都能被治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