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當地時間10月1日,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簡稱ITA)公布了第11屆隧道獎獲獎名單,由重慶交通開投集團軌道設計院設計的“重慶軌道交通九號線紅巖村站工程”從眾多國際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摘得“2025年度最佳項目獎(工程投資≤1億歐元)”金獎。
![]()
▲“重慶軌道交通九號線紅巖村站工程”獲ITA“2025年度最佳項目獎(工程投資≤1億歐元)”金獎
據了解,ITA作為全球隧道與地下空間領域公認的最高權威機構,其創立的ITA隧道獎歷經十屆發展,已成為行業至高榮譽,被譽作全球隧道界的“奧斯卡”獎。獲得該獎項,意味著項目躋身全球隧道工程典范之列,代表著國際行業權威的全面認可,對推動技術演進、制定行業標準具有深遠影響。
紅巖村站作為重慶軌道交通眾多車站的一員,它為何能獲得全球隧道界“奧斯卡”金獎?為此,重慶晚報記者專訪到重慶交通開投集團軌道設計院,揭秘紅巖村站到底有多牛。
![]()
創下國內地鐵出入口高差之最
9號線紅巖村站位于渝中區與沙坪壩區交界處,車站2號出入口位于下土灣路,4號出入口位于經緯大道,兩個出入口一個在山腳,一個在山頂。
從站臺到4號出入口,需要通過8段電扶梯;如果要從2號出入口到4號出入口,就需要通過10段電扶梯。據重慶交通開投集團軌道設計院總工程師鄒光炯介紹,紅巖村站2號與4號出入口之間的垂直高差達141米,相當于48層樓的高度差,創下國內地鐵出入口高差之最。
“傳統地下車站在修建時需先挖一個施工通道,項目完工后再將其回填,這會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鄒光炯介紹,紅巖村站在設計、修建時,將施工通道與2號出入口統籌設計,節省獨立施工通道建設及回填成本超2000萬元,縮短工期近1年。
此外,4號出入口通道長約340米、坡度達27 ~30 ,在設計、施工過程中,針對性研發了適配大坡度的運輸機械、優化分層分段開挖方案等。其施工經驗為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城市軌道交通超長、超陡通道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建成全國首個高速電梯群出入口
熟悉紅巖村站的人都知道,在站廳層4號出入口的一側,有幾部直升電梯連接地面。這是國內軌道交通首個高速垂直電梯群系統。
![]()
▲9號線紅巖村站站廳
![]()
▲乘客在“重慶軌道交通建設成就展”拍照打卡
鄒光炯介紹,該電梯群設置有4部2.5米/秒高速電梯,實現99米垂直提升,乘坐直升梯1分鐘內就能直達站廳。
紅巖村站出入口的創新設計解決了深埋地下車站的進出站難題,將山頂協信云溪谷等居民小區與山腳江岸通行時間由繞行30分鐘縮短至3分鐘左右,有效解決了山地城市“上下半城”空間割裂痛點,形成了國內首例“軌道穿山達江”立體縫合范例。
鄒光炯表示,作為國內首創的山地城市深埋車站交通解決方案,紅巖村站高速垂直電梯群系統已形成標準化應用模式,未來將在重慶軌道交通新建線路中推廣。
國內首創“初支擴大拱腳臺階法”
因受山地地形限制,重慶軌道交通大斷面暗挖車站較多,9號線紅巖村站就是其中的代表。據了解,車站主體隧道主要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施工,拱蓋法和臺階法為輔,但這些傳統工法在應對超大斷面隧道時,普遍存在工序繁雜、交叉干擾多、臨時支護成本高等局限性,且難以適應車站附屬結構開洞多、空間關系復雜的施工需求。
因此,紅巖村站在國內首創“初支擴大拱腳臺階法”。鄒光炯介紹,該技術借鑒拱橋力學原理,利用隧道大拱腳受力,減少臨時支護工程量,為中、下臺階提供機械化作業空間,確保大斷面隧道安全、優質、快速施工。
除紅巖村站以外,該工法也成功應用于9號線寶圣湖站的修建,實現施工效率提升30%、碳排放降低15%的顯著效益,為山城超大斷面隧道建設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如今,在建的18號線北延伸段小什字站、七星崗站、重慶站、大坪西站也正在采用該工法。
打造國內首條地鐵垂直馬拉松智慧跑道
9號線紅巖村站創新性地將立體交通與全民健身、城市文化展示相融合,打造了國內首個以地鐵空間為載體的垂直馬拉松賽事——紅巖地鐵垂馬,并建成國內首條地鐵垂直馬拉松智慧跑道。
![]()
▲選手參加紅巖地鐵垂馬
“紅巖地鐵垂馬”賽道起點位于紅巖村站2號出入口,終點為4號出入口,賽道全程深埋于山體之內,垂直高差141米,臺階860級。現場設置有11臺高清攝像機、一套計時系統、兩塊電視屏和一個中心機房等設備,除團隊/企業接力賽需提前定制外,個人體驗者在地鐵站開放時間內可通過掃碼進入廂遇小程序免費體驗。
自2024年9月28日紅巖地鐵垂馬全球精英挑戰賽首賽成功舉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行大型活動10余場,承接單位團建活動數十場,先后迎來上萬人次的體驗和挑戰。
該賽事的成功舉辦驗證了地鐵站多功能開發的可行性,為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提供了創新示范,社會效益顯著。
到紅巖村站感受紅巖精神
紅巖村站毗鄰紅巖精神的發源地“紅色三巖”中的紅巖村、虎頭巖片區,9號線建設時用了9個多月時間將紅巖村地鐵站打造成了以“紅”為主題的特色車站。站臺、站廳、出入口通道內,一幅幅浮雕展現了歷史人物和故事畫面,講述了紅巖精神從起源到發展的歷史脈絡。
![]()
▲紅巖村站內的《重慶談判》浮雕
其中,站廳層墻壁上設置著4幅浮雕,分別展示了《紅色三巖》《重慶談判》《霧都明燈》《獄中八條》等內容;站臺層24根立柱上雕刻著24位紅巖烈士的頭像以及介紹。在這里,大家可以感受紅巖精神的崇高和偉大。
不僅如此,今年6月,重慶軌道交通建設成就展在紅巖村站揭幕。展覽位于紅巖村站9號線和5號線換乘通道,用大量文字、事例、圖片和裝置造型,生動詮釋“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直觀展示了重慶軌道交通走過的光輝歷程、產業發展、軌道沿線美麗風景和軌道建設取得的眾多世界第一、國內第一殊榮等。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張春蓮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戴林
校審:羅再芳
總值班:周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