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是 20 世紀 50 年代初,中國人民志愿軍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戰爭。 第 50 軍前身為國民黨 60 軍,是滇軍部隊,由著名愛國將領龍云創建,曾參與抗日戰爭中的臺兒莊戰役等重要作戰,有著一定的愛國傳統。1948 年遼沈戰役期間,在軍長曾澤生率領下,第 60 軍于長春起義,脫離國民黨軍隊序列。后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 50 軍。改編后,部隊接收了 1500 余名來自老部隊和軍事院校的骨干,通過政治教育、制度改革和作風整頓,完成了從舊軍隊到人民軍隊的轉型,先后參與解放西南等戰役,逐步成長為具備戰斗力的正規部隊。
第1集:殲滅英軍皇家坦克營
第2集:攻入漢城
第3集:十八勇士夜襲水原城
第4集:鏖戰白云山
第5集:血戰重生
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非常多英勇無畏的人和集體,其中50軍是一個!
50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傳奇故事遠不止于此。這支由原國民黨60軍改編而來的部隊,在漢江阻擊戰中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面對美軍絕對優勢的炮火和空中力量,50軍將士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防線。149師447團在白云山陣地堅守11晝夜,打退敵軍30余次沖鋒,最后全團僅剩87人仍死守陣地。
戰士們將手榴彈綁在身上組成"肉彈防線",用刺刀捅彎了就掄起鐵鍬繼續戰斗。炊事員王合良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背著負傷的機槍手薛志高堅持作戰,兩人組成"瞎子背瘸子"戰斗組合,成為戰場上的精神圖騰。
軍長曾澤生在前沿指揮所里七天七夜未合眼,當參謀人員勸他后撤時,這位起義將領拍案而起:"我的兵還在流血,我憑什么撤退!"戰后彭德懷緊緊握住他的手說:"50軍打得好!你們是真英雄!"這支曾被輕視的部隊,用殲敵11000余人的戰績贏得"鐵血雄師"的威名。
他們用行動證明:一支軍隊的魂魄不在于出身,而在于為誰而戰。當祖國需要時,昔日"六十熊"蛻變成令敵人膽寒的"五十兇",在異國他鄉的雪地上書寫了中國軍人最壯烈的誓言。
如今漢江兩岸的木棉花依然年年怒放,那殷紅的花瓣恰似當年英雄們浸透戰旗的熱血。50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軍魂,是明知不敵仍要亮劍的勇氣,是用生命守護信仰的決絕。這些最可愛的人,用他們的犧牲為后世換來和平的晨曦。
在漢江戰役的硝煙散去后,50軍的傳奇仍在繼續。這支鋼鐵之師在后續戰斗中屢建奇功,其戰斗意志甚至感染了友鄰部隊。某次夜襲作戰中,148師一個連隊突入敵后,發現美軍正在享用熱咖啡。戰士們就著刺骨的寒風咽下口水,卻無一人觸碰敵軍物資——他們記得軍紀:繳獲歸公。這種鐵一般的紀律,與戰場上視死如歸的勇猛同樣令人動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50軍的工兵部隊。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中,他們用凍僵的雙手在冰面上架設浮橋。美軍飛機不斷轟炸,剛搭好的橋段一次次被炸毀。戰士們就跳進刺骨的江水中,用肩膀扛起木板。有人被急流卷走前,還奮力將工具箱推向戰友。這些無名英雄用生命鋪就了勝利之路,卻連一張完整的名單都沒能留下。
?戰爭后期,50軍涌現出大批神槍手。447團戰士張桃芳在32天內用436發子彈斃敵214名,創下志愿軍冷槍殺敵最高紀錄。更難得的是,這些英雄們始終保持謙遜本色。當記者采訪一位擊毀三輛坦克的反坦克手時,這位戰士只是憨厚地笑著說:"俺就是照著訓練時教的打。"
1953年停戰協定簽訂時,50軍許多官兵跪在陣地上失聲痛哭。他們不是懼怕死亡,而是為沒能看到最后的勝利而遺憾。這些最可愛的人,把青春永遠定格在了異國的青山綠水間。
今天,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里,50軍的戰旗依然鮮艷如血。旗面上密密麻麻的彈孔,仿佛在無聲訴說著那段鐵血歲月。當我們漫步在春光里,當孩子們在校園歡笑,請記得:這平凡的每一天,都是英雄們用生命換來的禮物。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