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關于趙高,最根深蒂固的謠言,莫過于“他是個太監”。這個說法的源頭,是“趙高兄弟幾人皆生于隱宮”的記載。
后世學者想當然地認為,“隱宮”就是太監閹割后靜養的密室,畢竟明清時期,太監凈身後需在避光房間里養傷百日,這“隱宮”聽著就像這么個地方。
更有人添油加醋:趙高的父親因犯罪被閹,母親劉氏跟一個趙姓男子私通,生下趙高兄弟,后來趙高也被閹了,才得以入宮。
可這完全是對秦漢“隱宮”的誤解。
![]()
在秦朝,“隱宮”根本不是太監的“療養室”,而是類似漢朝“掖庭宮”的地方,專門安置犯了罪的宮人、地位低下的宮女,說白了就是皇宮里的“低端生活區”。
趙高的母親,正是這里的一名罪臣之女;而他的父親,身份則要尊貴得多:趙國王室后裔。這對身份懸殊的男女,相遇在秦國的宮廷里,處境卻同樣艱難。
趙高的父親作為趙國質子,被派到秦國后備受冷落,日子過得提心吊膽,跟當年秦始皇父子在趙國當人質時的窘迫如出一轍;而趙高的母親,因家人獲罪淪為宮奴,在隱宮里過著任人差遣的日子。同病相憐的兩人走到一起,生下了趙高兄弟。
![]()
可礙于質子身份,趙高的父親不能常住在隱宮,年幼的趙高只能跟著母親長大。在充斥著白眼和差遣的環境里,他嘗遍了底層的屈辱,既沒有王族后裔的尊榮,又帶著“罪臣之子”的烙印,這種身份的撕裂感,成了他后來拼命向上爬的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秦趙本就同源,都姓“嬴”,只是后來分支不同,有的以“趙”為氏。秦始皇早年在趙國時也姓趙,繼位后才改回嬴姓;而趙高因趙國滅亡,從父氏改回“趙”姓。
從出身來看,他和秦始皇竟有幾分相似:都有王族血脈,都曾在異國受辱,可最終的人生走向,卻截然不同。
![]()
朝是出了名的“法治社會”,自商鞅變法后,“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成了國策,只要精通秦法,哪怕出身卑微,也能出人頭地。趙高把這條上升通道摸得透透的。
他知道,自己沒有顯赫的家世可依,唯一的籌碼就是本事。于是,他一頭扎進秦法的典籍里,白天跟著宮吏學習律令,晚上就著油燈默寫條文,甚至把復雜的法律條文編成易懂的口訣,方便記憶。
靠著這股狠勁,他不僅吃透了秦法,還寫出了一本名叫《爰歷》的法學專著,這本書后來成了秦朝官員學習法律的教材之一,連秦始皇都聽說了他的名氣。真正讓趙高走進秦始皇視野的,不只是他的才學,還有他的“硬實力”。
![]()
史書記載他“彊力”(即強壯有力),而秦始皇需要的,正是一個既懂法律、又有體力的近臣。當時秦始皇設置了“中車府令”一職,負責管理皇帝的車馬、安排出行儀仗,甚至要親自為皇帝駕車,這個職位相當于“貼身司機+保鏢”,必須是皇帝絕對信任的人才能擔任。
趙高憑借“懂法+力強”的雙重優勢,成功拿下了這個職位。要知道,當時秦始皇最看重的兩個人,一個是手握兵權的蒙恬,一個就是趙高:蒙恬被派去輔佐太子扶蘇,趙高則被任命為少子胡亥的老師,專門教胡亥學習秦法。
可也正是這個安排,讓趙高和蒙恬結下了梁子。
![]()
有一次,趙高因工作失誤觸犯律法,蒙恬作為執法官員,直接判了他死刑。就在刀要落下時,秦始皇卻下令赦免了他,不是因為偏袒,而是趙高辦事“勤奮有序”,是個能用得上的人。
這次死里逃生,讓趙高徹底明白:權力才是最硬的靠山,而胡亥,就是他未來的“靠山”。
秦始皇生前,趙高始終是個恭順的近臣;可當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后,他骨子里的野心徹底爆發了。他很清楚,一旦扶蘇繼位,蒙恬必然會掌權,自己遲早會被清算;而胡亥年幼懦弱,只要把他推上皇位,自己就能操控大權。
![]()
為此,趙高布下了三步顛覆棋局:第一步,說服李斯,篡改遺詔。他找到丞相李斯,沒有繞彎子,直接拋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扶蘇繼位,蒙恬會取代你當丞相;要是立胡亥,你還能保住相位。”
李斯雖是開國功臣,卻也難逃“權力誘惑”,最終選擇和趙高同流合污。兩人偽造秦始皇遺詔,賜死扶蘇和蒙恬,胡亥就這樣稀里糊涂地成了秦二世。
第二步清除異己,掌控朝政。胡亥繼位后,趙高開始“借刀殺人”。他先是慫恿胡亥殺光自己的兄弟姐妹,畢竟這些人都是潛在的“皇位競爭者”,胡亥昏庸,竟真的下令處死了二十多個手足;接著,他把矛頭對準了李斯。
![]()
趙高故意在胡亥尋歡作樂時,讓李斯去勸諫,惹得胡亥厭煩,再趁機誣陷李斯“謀反”。最終,李斯被處以“具五刑”,連族都被滅了。
第三步指鹿為馬,測試人心。李斯死后,趙高成了秦朝實際的掌權者。可他還不滿足,想看看滿朝文武到底聽不聽自己的。于是,他在朝堂上牽來一頭鹿,卻說是“千里馬”。
胡亥笑著說“這是鹿”,趙高卻堅持是馬,還讓大臣們表態。凡是說“鹿”的大臣,后來都被趙高找借口殺了;剩下的人,再也不敢違逆他。
此時的趙高,已經不滿足于“掌權”,他想直接當皇帝。可當他帶著御璽去登基時,朝堂上的大臣們卻集體沉默,沒人下跪朝拜,沒人高呼“萬歲”。
![]()
趙高這才明白,自己雖然能操控權力,卻得不到天下人的認可。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稱帝,把皇位傳給了秦始皇的孫子子嬰。
趙高以為,子嬰和胡亥一樣好操控,可他錯了。子嬰深知趙高的狠毒,繼位前就和心腹商量好:“趙高殺了胡亥,又怕大臣們反對,才立我為帝,遲早會殺了我。”于是,子嬰以“生病”為由,拒絕去宗廟繼位。
趙高沒辦法,只能親自去子嬰的住處催促。剛進門,埋伏好的武士就沖了出來,一刀結果了趙高的性命。子嬰還覺得不解氣,又下令滅了趙高的三族,把他的頭顱掛在咸陽城樓上示眾,這個把大秦攪得雞犬不寧的人,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家族覆滅的下場。
![]()
其實,就算子嬰不殺趙高,他也活不了多久。當時劉邦已經率軍逼近咸陽,項羽也打敗了章邯的秦軍主力,秦朝的滅亡已成定局。
趙高作為“秦亡禍首”,不管落到劉邦還是項羽手里,都只會是死路一條,劉邦要“誅暴秦”,需要趙高的人頭安撫民心;項羽恨秦朝滅了楚國,更不會放過這個秦朝的“奸臣”。
大秦的滅亡,不能全怪趙高,秦始皇的暴政、胡亥的昏庸,早已為秦朝埋下了滅亡的種子。可趙高的出現,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秦亡”的潘多拉魔盒,加速了這個帝國的崩塌。
![]()
他用一生證明了一個道理:靠陰謀上位的人,最終也會被陰謀吞噬;而背叛人心的人,終究會被人心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