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國慶黃金周的中國街頭,除了熙熙攘攘的國內游客,還出現了許多金發碧眼的外國面孔。
![]()
從北京的胡同到上海的外灘,從桂林的竹筏上到麗江的古城里,外國游客的身影成了街頭一道亮眼的風景。
這是因為,“China Travel” 這個詞,早已在全球旅游圈悄悄走紅。
![]()
社交平臺上,外國博主分享的中國旅行 vlog動輒百萬播放,有人為了吃一頓正宗重慶火鍋特意飛來中國,有人因為刷到長城的日出視頻就訂下機票。
![]()
這個國慶,對于外國游客而言,赴華旅行的吸引力被拉滿——長達 7 天的長假、便利的簽證政策,再加上街頭處處洋溢的節日氛圍,徹底點燃了外國游客“赴華旅游”的熱情,讓這個黃金周成了外國游客扎堆來中國的 “黃金窗口期”。
![]()
超千萬外籍游客赴華
“中國行”引發新一輪熱潮
在全球,“China Travel” 熱潮早已突破圈層,持續發酵。在海外知名視頻平臺Tik Tok上,#China travel# 話題的熱度正持續攀升,全網相關話題瀏覽量超七億次。
![]()
不同于普通話題的短暫刷屏,#China travel# 的熱度源自一批外國博主的“沉浸式安利”,他們分享的中國旅行視頻,成了撬動大眾出行意愿的“流量密碼”。
![]()
而在這個國慶長假,“China travel”的熱度被推上新的高峰。
以上海浦東機場為例,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航空門戶,在這個國慶長假,迎來了一場出入境客流的“大考”。
![]()
從客流數據來看,整個國慶 7 天長假期間,浦東機場的出入境及國內中轉客流總量,有望向著80 萬人次的規模沖刺。相當于長假期間平均每天有近10 萬人次的旅客在此穿梭,足可見在這個國慶假期期間,外籍游客赴華的熱情。
![]()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統計,2025年前八個月全國免簽入境外國人數量達1589萬人次,同比激增52.1%,占同期入境外國人總量的62.1%。若保持當前增速,預計2025年全年入境外國人總量將突破3500萬人次大關,這一數字將直逼以“觀光立國”聞名的日本(預計約3700萬人次)。
許多外國游客出發前,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還停留在建國前,覺得中國人大部分還處于“吃不飽穿不暖”抑或是“環境很糟糕”的階段。
![]()
但來到中國之后,才發現“真香”了。
首先震撼他們的就是中國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以及便利的生活,磁懸浮列車和自動駕駛更是讓他們驚呼“這是在未來世界吧!”
![]()
從TikTok上的“云種草”到現實中的“親體驗”,這些外國游客被驚艷的瞬間,不僅打破了西方主流媒體一直以來的抹黑,也讓“China travel”的熱度不斷疊加。
![]()
正如法國游客所說:視頻里的中國很美,但親眼所見的中國,有溫度、有細節、有驚喜,這種震撼,必須親身來感受。
而且外國游客在中國也玩得越來越深入了,這種變化在小城經濟中催生出令人矚目的"逆襲效應"。
以邊境樞紐城市琿春為例,依托中俄跨境旅游便利化政策,據統計,2025年5月至6月間,琿春口岸出入境人數累計達4.9萬人次,日均約900人次;6月單日出境高峰時,入境俄羅斯游客更是突破1400人。
除此之外,四川雅安憑借“熊貓朝圣”主題游實現爆發式增長,2025年日本赴川旅行團數量從2024年的不足50個增至2025年的180個。
還有,看似不起眼的山西大同,正悄然完成角色躍升:憑借地處華北交通要沖的區位優勢,其成為多家航司布局北方中轉網絡的關鍵支點,以及出入境旅客的新興來源地。
![]()
國慶外國游客擠爆中國
政策便利狠狠圈粉
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的免簽政策。正像一把“鑰匙”,輕松打開了外國游客赴華旅行的大門,大幅降低了出行門檻,讓 “說走就走的中國行” 從愿望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
![]()
目前,我國對55國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所有對外開放口岸實施2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無需提前繁瑣準備簽證,說走就走的中國行成為可能。
![]()
政策的便利帶來的不只是讓“中國行”的門檻大幅降低,還為吸引了更多“初次嘗試者”。以往因擔心流程復雜而猶豫的外籍游客,如今能以“過境”為契機,首次感受中國的魅力,讓更多人有機會感受中國的城市活力。
![]()
除了上文提到的政策“精準服務”國慶,那些融入“旅游日常”的細節便利,更讓外國游客在國慶期間的旅行變得輕松又舒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的政策,將消費場景的便利化推向新高度。
![]()
游客在解放碑等熱門商圈的指定退稅商店購物后,無需等到離境,只需要在商店內的退稅服務點提交材料,經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后,就能現場領取退稅款。
![]()
而這項服務是深度建立在“無現金”與“多語言”服務的廣泛覆蓋之上。在 “無現金” 支撐方面,退稅款不僅支持現金領取,還可直接通過境外銀行卡、支付寶國際版、微信支付境外版等方式轉賬到賬,滿足不同游客的支付習慣。
![]()
不用為退稅跑斷腿,不用因語言犯難,不用為收款方式糾結,他們能更專注地享受國慶購物的樂趣,把更多時間花在感受重慶的節日氛圍上。
這不僅是政策的便利,更是國慶期間中國為外國游客送上的一份 “貼心節日禮物”。
![]()
外國游客來華后徹底“淪陷”
中國魅力太上頭了!
打破刻板印象的 “反差感”,成為外國游客對中國的第一重驚喜。不少外國游客出發前,受片面信息影響,原本以為中國 “嚴肅且遙遠”。
可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才發現街頭充滿煙火氣,路人熱情指路、商家耐心溝通,比想象中親切太多。
![]()
這種“打破預設”的溫暖,讓很多外國游客剛到中國就放下了拘謹,迅速融入當地生活。
而中國不止于“人美”,景更美。以四川為例,這里的景觀“跨度極大”,既能讓人在九寨溝的自然奇觀中感受天地之壯闊,也能讓人在成都見識到“不一樣的煙火”。
![]()
![]()
但真正讓他們“來了就不想走”的,是風景之外那些獨一無二的 “沉浸式體驗”。
在景德鎮,外國游客可以走進陶藝工坊,跟著工匠從揉泥開始,一點點將泥胚拉成碗或者被的形狀,與千年制瓷技藝深度對話。
![]()
而在深圳、廣州這樣的現代化都市,“沉浸式體驗” 則是融入充滿未來感的 “賽博朋克” 日常,感受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銜接。
![]()
外國游客不用刻意尋找 “科技景點”,因為科技早已滲透在衣食住行的每一個細節里。
![]()
用手機掃碼點單,取餐時憑電子小票就能領取,這些在我們眼里“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卻十分新奇。
不少外籍游客在深圳體驗了一天 “無現金 + 智能生活” 后,不由得感慨:我之前以為“賽博朋克”只存在于電影里,沒想到在中國的大城市,普通人每天都在過這樣的生活。
![]()
而無處不在的 “安全感”,更是讓外國游客徹底放下心防,盡情享受旅行。這種安全感藏在街頭巷尾的細節里:深夜 11 點的重慶洪崖洞,依舊人聲鼎沸,外國游客獨自逛完小吃街,用打車軟件叫車,司機師傅會提前電話確認位置,到了后還提醒“貴重物品別落車上”。
![]()
正是這份“走到哪都放心”的安全感,讓外國游客能毫無顧慮地探索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從繁華都市到偏遠村寨,都敢大膽去體驗。
![]()
中國憑啥“拿捏” 外國游客?
一眾美食成為關鍵王牌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琳瑯滿目的美食也不可或缺。畢竟“舌尖上的中國”從不會讓人失望。
以揚名海外的火鍋為例,哪怕是不吃辣的外國游客,也能通過清湯鍋底,微辣蘸料包容不吃辣的游客,毛肚 “七上八下” 的涮煮技巧、黃喉爽脆的口感,讓哪怕對辣敏感的外國游客也忍不住多嘗幾口。
![]()
就連街頭巷尾的小吃,都能牢牢抓住外國游客的胃:上海的小籠包咬開爆汁,杭州的桂花糕帶著清甜的花香,西安的肉夾饃外皮酥脆、肉餡咸香......
各種美食,更是數不勝數。
來自澳大利亞的游客杰克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的 “中國美食日記”,每天都有新解鎖的美味,他調侃道:“來中國前擔心會瘦,來了之后才發現,我的減肥計劃徹底被這些好吃的打敗了!”
![]()
![]()
這個國慶,中國的街頭不僅有熙攘的人流,更有跨越山海的相遇。
![]()
外國游客帶著對東方古國的好奇而來,他們走過長城的青磚、看過故宮的紅墻,嘗過市井里的煙火美味,也感受過陌生人的善意,最終帶走的不只是旅行照片,更是對中國 “開放、多元、溫暖” 的全新認知。
![]()
而中國也以最包容的姿態敞開大門,沒有刻意展示 “標準答案”,只是把真實的生活、鮮活的文化呈現在世界面前 —— 有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有熱情與真誠的傳遞。
這場國慶旅行熱潮,從來不只是 “游客數量的增長”,更是中外人民心與心的靠近:外國游客了解到的,是一個不只有宏大敘事、更有煙火氣的中國;中國民眾感受到的,是不同文化帶來的新鮮視角。
![]()
當不同膚色的人在同一片天空下分享美食、暢談習俗,當陌生的善意在街頭不斷發生,這便是文化交流最生動的模樣,也是國慶這個特殊節日里,一份格外珍貴的 “跨國民情禮物”。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