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多家媒體曝出:宗馥莉已辭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等多個職務。這意味什么?會對娃哈哈的經營帶來什么影響?
宗大小姐卸下該品牌多個職務,不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變動,而是一場風暴過后的寂靜。風已經刮了很久,只是現在,終于可以逐漸看清了事情的模樣。
這家曾經由她父親一手托起的飲料帝國,早已不再是那個姓“宗”的該品牌。股權天平上,宗家只占29%,上城文旅46%,職工持股會24%。三股勢力并立,重大決策必須一致通過——這意味著,宗大小姐哪怕再強勢,也無法獨自決定該品牌的明天。她站在臺上,卻握不住方向盤。
![]()
更致命的是,她身邊最信任的人,正在出事的邊緣。嚴學峰,那個在187家該品牌關聯公司掛名監事的“鐵幕操盤手”,被傳出紀委監委立案調查,限制出境、暫停離職。雖又傳出說已正常上班,沒人知道最終結果,但這一劍出鞘,已足夠震懾人心。他是宗大小姐打通宏勝與該品牌體系的樞紐,是她改革的執行者,也是她與現實博弈的盾牌。如今,盾有裂縫了。
而最讓人心驚的,是那場不動聲色的品牌更替。
“娃小宗”——三個字,像一枚埋進血脈里的芯片。2026年起,它將取代“該品牌”成為新品牌。這不是簡單的換標,這是在不動聲色地切割一個時代的記憶。900億的品牌價值,三代人的童年印記,就這樣被悄悄移植到一個新的名字下。而“娃小宗”的“宗”字,像一記溫柔卻鋒利的宣告:這江山,我要重新命名。
![]()
可經銷商不買賬。一位跟了該品牌二十年的老伙計說:“99%的經銷商不會碰‘娃小宗’。”他們不是反對變革,而是憤怒于被拋棄。宗大小姐的改革太狠:清退年銷三百萬以下的經銷商,業績指標翻倍甚至翻兩番。她想甩掉“人情包袱”,打造高效體系,卻忘了,該品牌的根基不是報表,而是凌晨四點排在倉庫門口的那幾千輛面包車,是那些靠一瓶水養活全家的普通人。
更諷刺的是桶裝水的賬本。生產端每桶只拿2.75元加工費,銷售端卻賺3.5元。利潤全流向了關聯公司。這不是經營,這是拆骨。國資股東坐不住了——46%的股份不是擺設,他們有權問一句:這還是不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企業國有資產法》寫得清楚:不得利用關聯關系損害國有資產。這一筆筆賬,已經踩在了紅線邊緣。
而“滬小娃”的悄然上線,像是另一條退路早已鋪好。它不走該品牌的老路,不依賴那300萬個冰柜,獨立運營,自成體系。這是宏勝系的“平行宇宙”,一旦脫離母體,便再難回頭。
![]()
還有那場遠在香江的家族紛爭。18億美元資產被凍結,三位自稱非婚生子女的人主張繼承權。法院已認定“有嚴肅議題待審理”。《民法典》說,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權利平等。這句話,足以讓整個傳承計劃搖搖欲墜。她曾說:“我不想去繼承一家公司,但我可以去擁有它。”可當法律、資本、情感全部站在對立面時,擁有,談何容易?
她辭去了職務,或許不是退,而是被逼到了懸崖邊。國資不會允許一家控股企業被私人體系悄然吞并,職工不會接受一個拋棄舊部的新王朝,市場也不會為一場充滿算計的品牌遷移買單。
該品牌的命脈,從來不是某個名字,而是那張密不透風的網——7000家經銷商,300萬個冰柜,幾代人的信任。一旦撕開,重建的代價,可能是整個帝國的崩塌。
現在,舞臺燈熄了。但幕布后,機器還在轉,貨車還在跑,水還在灌進瓶子。該品牌還在,只是那個曾想親手重塑它的人,已經走下了臺。
未來會怎樣?沒人知道。是國資接管,穩字當頭?還是宗大小姐帶著宏勝另起爐灶,再戰江湖?如果有一天,我們喝的不再是“該品牌”,而是“娃小宗”,那個曾經裝著童年甜味的瓶子,是不是也就碎了?
一瓶水的江湖,情懷只是泡沫,真正解渴的,是糖、水、瓶蓋三件套循環不停的生意。這已不只是簡單的商業博弈,而是一場關于記憶、權力與歸屬的戰爭。而戰爭,從不會以一個人的離開而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