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作出了一個令市場費解的決定——拒絕高瓴的高價要約,堅持推進原有的低價方案。
據怪獸充電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13E3文件顯示,公司董事會正式拒絕了高瓴資本于8月提出的溢價私有化要約,并決定繼續推進與信宸資本(中信資本旗下)及管理層組成財團的原有私有化方案。據披露,高瓴資本8月15日發出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出價為每股ADS為1.77美元,較今年1月該公司管理層與信宸資本原有方案的1.25美元溢價超過40%。
![]()
怪獸充電誕生于那個“萬物皆可共享”的年代。當時,綠色出行巨頭摩拜和OFO瘋狂大戰,估值高歌猛進,無數人因此相信共享經濟是風口也是未來。
2017年,美團元老徐培峰和優步中國區業務核心開拓者之一的蔡光淵共同創立怪獸充電,“天花板級”的創始團隊讓人幻想怪獸充電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美團”。
5年時間,怪獸充電斬獲6輪融資,吸引阿里巴巴、高瓴、小米、順為資本、軟銀、高盛、凱雷等一眾“頂流”VC/PE、產業資本瘋投。其中,阿里巴巴、高瓴、小米下了重注,也是怪獸充電的前3大外部股東。
當時,火的一塌糊涂的“PE第一人”、高瓴創始人張磊力挺怪獸充電,即便摩拜創始人拿著“天價”養老錢去商學院進修,OFO創始人欠了一屁股押金,高瓴依然繼續押注。
堅決不看好的扛旗者是首富之子、娛樂圈紀委書記的王思聰,他甚至在社交平臺公開宣布,“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立帖為證。”
2021年,共享風口破滅,怪獸充電依然在美股上市。首日市值21.29億美元,低于預期,但怪獸充電成功上市已讓外界感到震撼。敲鐘現場,蔡光淵興奮的說,“怪獸很渺小,要保持初心,繼續努力。我們所在的行業是千億賽道,行業還存在很多空白網點去探索。我們是能量的搬運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然而,高光時刻轉瞬即逝。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商業模式問題顯現,怪獸充電的股價一路下滑。2024年8月,因股價連續34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市值大幅蒸發超過90%,公司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
怪獸充電的財務表現可謂每況愈下。
2024年,公司收入降至18.944億元,較2023年的29.586億元下降36%;凈虧損1350萬元,而2023年還實現凈利潤8870萬元。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怪獸充電解釋稱主要源于兩個因素,一是公司從直銷模式向網絡合作伙伴模式轉變;二是移動設備充電服務行業競爭加劇,收入效率普遍降低。
為了扭轉頹勢,怪獸充電一邊漲價,一邊嘗試多元化發展,但麻煩也接踵而至。
2024年3月,工信部通報怪獸充電涉及在微信平臺欺騙誤導強迫用戶的違規行為;因為漲價,也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怪獸充電累計相關投訴共有25366條,亂收費是一大質疑焦點。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好借難還”、收費高、充電慢等問題。
![]()
2025年,怪獸充電距離上市首日21.29億美元市值,跌的僅剩2.56億美元,私有化拉開序幕,共享充電寶的故事即將落幕。
為何舍高取低,拒絕高瓴這一“時間的朋友”呢?怪獸充電并未披露相關原因。
匯生國際資本行政總裁黃立沖認為,唯一可能的合理化解釋是高瓴報價未鎖定資金、確定性不足,而管理層方案在融資落地與執行效率上更具優勢。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則認為,其本質并非簡單的財務估值分歧,而是管理層與外部資本之間關于企業未來戰略走向與控制權歸屬的根本性博弈。原有方案能更好體現利益協同,保留管理層話語權,避免激進改革帶來的組織震蕩。拒絕高瓴是選擇了一條控制權優先于估值和套現的路徑。
也許,怪獸充電并不想因此謝幕,更想重新調整再出發。
畢竟,他們仍然擁有4.3億累計注冊用戶和127.4萬個點位的線下網絡。2024年,其光伏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5100萬元飆升至4.799億元,增幅高達841.0%,也是財報中的一抹亮色。
來源:星河商業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