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發布了題為《全球裝甲裝備市場:領先者與落后者》的報告,稱俄羅斯與中國、美國是世界三大坦克生產與出口國,但俄羅斯坦克在實戰中經受了嚴苛考驗,也正因如此,俄羅斯坦克在實戰經驗基礎上不斷改進,從而擁有一定優勢。
![]()
俄羅斯T-72坦克
報告指出,在三年多的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的T-62B、T-72B3M、T-80BVM、早期型號T-90以及現役量產型號T-90M都進行了大量改進,在21世紀的全球坦克市場上,俄羅斯烏拉爾車輛廠生產的主戰坦克依舊最受歡迎,除了直接出口到越南、伊拉克、阿爾及利亞、阿塞拜疆等國外,一些國家還根據技術許可證進行生產,例如伊朗根據授權生產T-72S主戰坦克,印度先后根據授權生產T-72與T-90S坦克。
在今年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配備增強防護系統的T-90MS坦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種型號強化了對無人機、反坦克導彈以及便攜式反坦克火箭筒的防御能力,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專家總結稱,幾乎所有俄制坦克都可以通過軍事技術合作渠道向其他國家開放,因此許多國家在開展軍事合作時傳統上傾向于選擇俄羅斯,以確保獲得經過實戰檢驗的裝備。
然而,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這份報告顯然有自我夸耀的成分,不可否認,實戰確實能檢驗武器裝備的性能,尤其是可靠性與戰場適應性,但并非所有經過實戰考驗的武器裝備都代表先進水平。
例如,俄羅斯的T-62坦克無論如何改進,其技戰術性能仍無法與當今世界第三代主戰坦克相比,依然屬于落后型號,即便是俄羅斯最先進的T-90M,在技戰術性能上也只能說達到“一流”,還稱不上“頂尖”,這是由俄羅斯整體技術實力決定的,存在明顯的上限。
![]()
俄羅斯T-90M坦克
在火控系統技術上,俄羅斯與世界頂尖水平差距較大,以俄羅斯現有技術實力,再怎么改進,T-90M的火控系統也難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此前俄羅斯主辦的坦克兩項比賽中,俄軍使用的T-72B3坦克行進間射擊能力較弱,必須短暫停車才能射擊,而且命中率不高。反觀中國參賽的96B主戰坦克,行進間射擊如同行云流水,無需停車即可實現精準命中,真正做到了“運動中射擊,發發命中”。
至于俄軍坦克在實戰中加裝的防護頂棚、防護柵欄、防護鐵鏈、防護網以及電子戰系統等改進,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世界上能進行類似改裝的國家很多,反應裝甲技術也不是俄羅斯的專利,中國在這方面已后來居上。
![]()
中國96B型坦克
在主動防護系統方面,雖然俄羅斯起步較早,推出了“競技場”與“競技場-M”等型號,但俄軍并未大規模裝備此類系統,而且其技術水平并非頂尖,由于俄羅斯在小型化有源相控陣雷達方面相對落后,因此在探測和攔截效率上受限,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戰利品”系統與中國的GL-6主動防護系統更為先進。
中國的GL-6系統采用小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實現360度探測,對來襲反坦克武器的探測和跟蹤能力極強,公開測試視頻顯示,該系統能在0.5秒間隔內精準攔截同一側襲來的兩枚反坦克火箭彈,中國測試難度極高,兩次發射的火箭彈分別來自無人機投射和地面發射平臺,充分驗證了GL-6系統對全方位攻擊的防御能力。
美國的M1A1坦克雖然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不佳,但主要原因是缺乏針對無人機的防御手段,而非技戰術性能低劣,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坦克此前多次參戰,如1991年海灣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等,表現良好,在火控系統與信息化程度上,西方坦克對俄制坦克具有明顯優勢。
因此,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的坦克各有優劣,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片面以“實戰經驗”作為俄制坦克世界領先的證據,顯然有夸大成分,要知道,在實戰中,俄軍坦克被烏軍摧毀的數量相當可觀,甚至包括那些額外加裝鋼板與電子戰系統的改進型。
在現代戰爭中,體系化對抗早已取代了單一裝備的比拼,過分強調某種武器多么強大,并不能反映真正的戰場現實,真正的戰力,取決于整體體系、指揮協同與信息化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