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手抓朋友膝蓋一手抓地攀爬,終于登頂泰山。據半島都市報報道,10月7日,青島“00后”姑娘李子萱靠雙手登頂泰山,成為國內首位登頂泰山的高位截癱女孩。據了解,此次攀登共耗時55個小時,李子萱于10月7日晚9點左右成功抵達泰山南天門。10月8日,李子萱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講述了此次攀登泰山的整個過程,以及為何選擇泰山作為自己的挑戰目標。
當 “00 后” 高位截癱女孩李子萱用雙手支撐著身體,在 55 個小時的晝夜兼程后抵達泰山南天門時,她磨破的手掌與滲血的膝蓋,不僅丈量了十八盤的陡峭,更重新定義了 “攀登” 的精神重量。這位青島姑娘用近乎悲壯的堅持證明:人生的意義從不在終點的輝煌,而在每一次與命運較勁的登攀中,在每一次 “想放棄卻依然向前” 的倔強里。
泰山之難,難在七千余級臺階的物理阻隔;而對高位截癱的李子萱而言,這場挑戰更是對生理極限的終極考驗。第一次攀登時,雙手磨出血泡、衣物磨碎的狼狽,未能掩蓋她對頂峰的渴望;第二次出發前,精心準備的防磨裝備與三四十斤的行囊,藏著她對夢想的敬畏。當暴雨澆透全身、疼痛如影隨形時,她沒有退縮;當朋友用 “膝蓋當支點” 的支撐成為前行的拐杖時,她更用雙手摳住了希望的石縫。這種 “一手抓朋友膝蓋,一手抓地” 的攀爬姿勢,何嘗不是對生命最生動的隱喻 —— 在困境中借力,在絕境中共生,每一步都走得艱難,卻每一步都踏得堅定。
面對 “沒苦硬吃”“博流量” 的質疑,李子萱一句 “人生不就是苦中作樂嗎” 的坦然回應,盡顯超越年齡的通透。在流量至上的時代,有人習慣用惡意揣測他人的堅持,卻忽略了每個追夢人背后的精神訴求。對李子萱而言,登頂泰山從來不是為了博眼球,而是為了翻越 “心中那座山”—— 那座名為 “不可能” 的山,那座橫亙在殘疾人與 “正常人” 之間的偏見之山。她用行動打破了 “殘疾人只能被照顧” 的刻板印象,證明 “即使累點、慢點,依然可以做到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這種對自我價值的堅守,遠比任何流量都更有力量。
李子萱的泰山之路,更讓我們看到陪伴的溫度。4 名好友全程同行的守護,商鋪老板提供的休整空間,陌生人伸出的援手,這些善意如同山間的微光,照亮了她的攀登之路。在個體奮斗的背后,總有群體溫暖的支撐,這既是人性的美好,也是 “登攀” 精神的另一種詮釋 —— 真正的強者從不孤單,他們的勇氣會感染身邊人,共同筑起對抗困境的長城。
從李子萱身上,我們讀懂了 “登攀” 的深層意義:它不是對苦難的刻意追逐,而是對生命的主動掌控;不是對他人眼光的迎合,而是對自我價值的證明。正如她所說,“青春的時候不吃苦,難道老了再來吃苦?” 這份清醒與果敢,讓多少在安逸中迷失的人汗顏。泰山雖高,終有頂峰;但人生的登攀永無止境,每一次對自我的超越,都是一座新的山峰。
李子萱的故事,不該只是社交媒體上短暫的熱點,而應成為照進每個人心底的一束光。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 “十八盤” 的陡峭時,當我們因 “風雨” 而心生絕望時,不妨想想那個用雙手丈量泰山的姑娘 —— 她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真正的成功不是抵達頂峰,而是在每一次登攀中,活成自己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