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剛結束川西賞秋之旅,回來后滿腦子還是漫山遍野的 “調色盤”—— 從成都出發往阿壩方向走,越往深處,秋意越濃,直到走進畢棚溝、奶子溝那片彩林,才懂什么叫 “上帝打翻了顏料罐”。
一、抓準時機:10 月中下旬,遇見彩林巔峰期
川西彩林的 “顏值巔峰” 來得很準時,一般從 10 月中旬開始,持續到 11 月初。低海拔的河谷地帶(比如松潘、茂縣)最先 “上色”,楊樹、樺樹先變黃,楓樹慢慢染紅;到了 10 月下旬,海拔 3000-4000 米的區域(畢棚溝、四姑娘山雙橋溝)進入最佳觀賞期,紅、黃、橙、綠層層疊疊,連冷杉都透著深綠的底色,像給大山披了件漸變斗篷。
![]()
我去的那幾天剛好趕上晴天,陽光穿過枝葉灑在地上,光斑跟著風晃,走在林間棧道上,腳下是厚厚的落葉,踩上去 “沙沙” 響,抬頭就是 “頭頂彩林,背靠雪山” 的絕景 —— 畢棚溝的龍王海旁,彩林倒映在湖里,遠處的雪山尖泛著銀光,隨手拍都是壁紙,根本不用修圖。
二、路線見聞:從 “亞洲最大彩林” 到 “冰川下的秋景”
這次走的是 “成都 - 畢棚溝 - 奶子溝 - 達古冰川” 的 4 天小環線,每一段都有驚喜:
- 畢棚溝:比想象中更 “靈動”。沿著龍王海、娜姆湖一路往上,彩林跟著海拔變化,低處是金黃的楊樹林,高處是火紅的楓樹。最難忘的是乘觀光車到上海子接待中心,徒步去卓瑪灘的路上,遇到一群牦牛慢悠悠從彩林里走出來,牧民穿著藏袍跟在后面,鈴鐺聲混著風聲,像闖進了秋日里的藏地詩篇。
![]()
- 奶子溝:“亞洲最大彩林” 名不虛傳。從畢棚溝開車到奶子溝,沿途幾十公里全是彩林,連公路兩旁的護欄都被染成了彩色。我們特意在 “彩林第一灣” 停車,站在觀景臺往下看,河谷里的彩林順著山勢蜿蜒,紅得熱烈、黃得明亮,連空氣里都飄著松針的清香。當地藏族老鄉說,要是趕上下雨,彩林會更艷,雨水打濕的葉子像涂了蠟,亮得能反光。
![]()
- 達古冰川:體驗 “一半秋意,一半冰雪”。最后一天去了達古冰川,坐纜車到海拔 4860 米的冰川之巔,往下看,山腳下的彩林還在 “燃燒”,山頂卻飄著細碎的雪花,手摸在冰川上冰涼,轉頭就能看見彩林與冰川同框,這種 “秋冬碰撞” 的畫面,在別處真見不到。
![]()
三、實用貼士:去川西賞秋,這些事要提前知道
穿搭:川西秋日溫差大,白天穿衛衣 + 薄外套就行,早晚得加羽絨服(尤其是去達古冰川),鞋子一定要穿防滑的徒步鞋,林間棧道有落葉容易滑。
交通:部分路段(比如奶子溝到黑水縣)是盤山公路,彎道多,建議自駕的朋友慢點開,或者跟當地小團,省心又安全。
![]()
高反:畢棚溝、達古冰川海拔較高,剛到別劇烈運動,可提前備點氧氣瓶(當地藥店、景區門口都能買,20-30 元一瓶)。
環保:彩林區域生態脆弱,記得把垃圾帶走,別隨意折樹枝,我們遇到志愿者在撿垃圾,跟著他們一起把塑料瓶收進垃圾袋,這樣的美景得好好保護。
回來后整理照片,朋友都說 “看你拍的川西,我也想去了”。其實川西的秋景不用刻意找景點,沿途的每一段路、每一片林子,都是驚喜。如果今年還沒定賞秋目的地,川西的彩林,真的值得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