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 “行為藝術” 現場:續航清零比堵車更絕望
2024 年國慶首日,大廣高速贛州段的車流里,車主李磊的 Model Y 成了移動 “桑拿房”。
正午 32℃的高溫下,他死死攥著方向盤,后座的妻兒熱得直擦汗 —— 續航只剩 18%,空調早被他狠心關掉,手機電量也不敢多充。
“出發前表顯續航 556 公里,銷售說往返老家綽綽有余。” 李磊的吐槽刷爆車友群,配圖里中控屏的續航數字還在往下跳,導航顯示最近的服務區還有 27 公里。
![]()
群里瞬間炸鍋:有人曬出 “排隊 4 小時充電 1 小時” 的賬單,有人發了油車占位的充電樁照片,還有人自嘲 “買了個需要晨昏定省的電動爹”。
這個國慶,全國高速充電量創下歷史新高:日均充電 1030.75 萬千瓦時,較去年國慶暴漲 80%。
但光鮮數據背后,是無數車主被困在 “續航焦慮 — 排隊充電 — 絕望等待” 的死循環里,一場全民圍觀的 “電車大考”,把廠商、用戶和基建的底褲扒得一干二凈。
![]()
二、廠商:用實驗室數據編織 “續航童話”
“充電 10 分鐘,續航 400 公里”“零下 20℃續航不打折”—— 車企發布會的話術,成了國慶高速上最諷刺的笑話。
李磊的遭遇并非個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2024 年抽查顯示,31 款熱銷電車中 24 款的真實續航與宣傳偏差超 20%,最高達 43%。
這背后是車企的 “數據魔術”:宣傳的續航多來自 NEDC 工況測試 —— 在 25℃恒溫、無風無負載的實驗室里,關掉空調和音響,讓車輛勻速爬行。
![]()
可現實中,空調一開續航打八折,高速巡航再打八折,堵車時電量掉得比頭發還快。更惡劣的是部分車企的 “鎖電門”,通過 OTA 升級偷偷限制電池容量,導致老車主續航憑空縮水 20%。
“車企只敢說實驗室數據,絕口不提真實路況。” 新能源分析師王鵬直言,這是典型的 “快種快收” 模式:用夸張宣傳搶占市場,把補能難題甩給社會基建。
北京車主張女士的維權經歷更憋屈,她的車標稱續航 600 公里,實際冬季高速只能跑 250 公里,起訴車企卻因合同標注 “NEDC 工況” 敗訴。
![]()
三、用戶:把城市通勤體驗 “錯配” 給長途
“平時市區通勤成本才 5 分錢一公里,以為高速也一樣香。” 在服務區排隊的比亞迪車主陳杰,終于明白自己犯了 “瞎積薄發” 的錯 —— 他把城市里安靜平順的體驗,想當然地延伸到長途場景,卻忘了高速是電車的 “電老虎”。
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24 年新能源車投訴量激增 63.4%,超三成投訴來自首次長途出行的車主。
他們大多沒算過這筆賬:高速 120km/h 巡航的電耗,比市區擁堵路段高 50%;滿載 5 人 + 開空調 + 開導航,會讓續航再降 30%。
![]()
更有人輕信 “充電比加油方便”,直到在服務區看到充電樁前的長隊,才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湖北荊州的劉梓伊更倒霉,她好不容易擠到充電樁前,卻因車機故障充不了電,最后只能求助應急充電車。
“早知道開老公的油車,加油 5 分鐘就能走,何苦在這遭罪。” 她的抱怨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電車在城市是 “香餑餑”,到了高速就成 “燙手山芋”。
![]()
四、基建:卡在 “潮汐陷阱” 里的充電樁
“12 根樁壞了 4 根,還有 3 根被油車占著,剩下 5 根要喂幾十輛車。” 大廣高速某服務區管理員無奈透露,這是國慶常態。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 年國慶高速充電量暴增,但充電樁數量增速僅 15%,供需缺口在高峰時擴大到 1:20。
更要命的是 “潮汐難題”:平時充電樁使用率不足 20%,節假日卻要承受超 10 倍的客流沖擊。基建商也有苦衷:在高速建充電樁,土地和電力成本高,回本周期長達 8 年,純靠商業驅動根本沒人愿意干。
![]()
即便建好了,問題也不少:公共樁為兼容多品牌只能用基礎協議,功率普遍只有車企超級樁的 1/3;故障報修后,運維人員往往要 2 小時才能趕到。
荊州的應急方案算是行業標桿:投入移動充電車、建兩級應急體系、24 小時巡查運維,但這種 “補丁式救援” 杯水車薪。
當李磊終于插上充電槍,看到屏幕顯示 “預計充滿需 2 小時” 時,他苦笑:“這哪是充電,是給假期判了緩刑。”
![]()
五、破局難:不是技術問題,是系統困局
這場高速鬧劇,從來不是 “電池技術不行” 那么簡單。車企的營銷話術制造認知偏差,用戶的僥幸心理忽視場景限制,基建的商業困境導致供給不足,三者交織成無解的死局。
其實答案很樸素:電車是 “場景利器” 而非 “萬能神車”。它解決了市區通勤的成本與牌照問題,卻把補能便利性的難題拋了出來。
就像有人用紫砂壺煮泡面,不是壺不好,是用錯了地方。2025 年春節數據更殘酷:高速充電量再增 29%,但投訴量同步上漲 41%,說明基建增速永遠趕不上車主的期待。
![]()
傍晚時分,李磊的車終于充到 80%。他不敢再耽擱,關掉所有非必要電器,以 90km/h 的龜速往家趕。夕陽下,服務區的充電長隊還在延長,那些亮著的尾燈里,藏著無數家庭的無奈。
車企還在發布會吹著 “續航神話”,基建商仍在算著 “回本賬本”,而消費者終于明白:真正的電車說明書,寫在每個節假日的高速上,寫在車主們望眼欲穿的眼神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