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和茶商,做茶成本不同。
茶農敢瘋狂降價,茶商不敢降價。
![]()
存貴茶,拖垮小茶企
今年春茶,茶商張老板做了20公斤昔歸古樹,
他原本以為:昔歸好歹是臨滄茶里的二當家,品質出眾,加上昔歸條索黑長直,柳葉條,葉片薄,背無毛,茶湯菌子香,昔歸茶是最難仿冒的茶,
做貨真價實的昔歸古樹,應該很好賣。于是,春茶有客戶要5公斤昔歸古樹,張老板搞了幾棵樹,干了20公斤干茶。
![]()
然而,到了終端,貨真價實的昔歸古樹,零零散散賣掉一點,基本賣不出去。
8000一公斤的價格,直接拒絕了大多數消費者。
要找懂茶有錢還舍得買茶的客戶,談何容易?
![]()
貴茶,很壓資金
大幾千一公斤的茶葉,非常壓資金。
10公斤幾萬塊,兩箱茶十幾萬。一個山頭兩箱,多做幾個山頭,冰島南迫白水河古樹再整兩箱。20多萬就壓在茶上了。
![]()
普洱茶圈,看慣了大牌金融茶幾千萬的天價,想起冰島老寨茶王樹188萬的高光,讓人覺得20萬是小錢?
真實的茶圈是:大多數企業,都是小企業。20萬,夠一家企業,兩到三年的房租,或一家小茶企兩三個月的工資。
20萬壓在茶上,一時間無法變現,一家小茶企,可能就撐不下去。
![]()
收茶容易,賣茶難
春茶季,在茶山上,茶農一口一個老板,土雞燉了一只又一只,一上頭,收茶只需要拍拍腦袋。
但茶葉變成錢,很難,貴茶一旦離開茶山,一泡幾百克的賣。
資金嘩嘩嘩淌出去,滴答滴答收回來。這時才發現:春天存茶時腦子進的水,就是茶難賣時流下的淚。
![]()
茶農敢降價,茶商沒勇氣
茶葉實在賣不出去,就想降價。
然而,茶農敢降價,茶商沒有降價的勇氣。
![]()
做茶成本,差距巨大
有點名氣的茶山,利益分配是:茶農吃肉,茶商喝湯。
茶葉難賣時,茶農敢降價甩賣。就像某名山的中小樹春茶,前些年幾千一公斤。如今,茶農缺錢,只要有量,給現錢,幾百一公斤。
茶農敢動不動清倉大骨折,因為茶樹是茶農的,茶農做茶,成本=采茶工的錢+鮮葉變成毛茶的加工費,連倉儲費都免了,直接存在家里。
茶農賣茶,只要賣價高于采茶工的工資加炒茶的錢,就是賺。
![]()
茶商做茶,收鮮葉是最大的成本,加上鮮葉加工費,租倉庫的倉儲費,成本高的害怕。
同樣某名山的中小樹春茶,茶農的成本是兩三百塊一公斤,茶商的成本是2000一公斤,成本是茶農的十倍。
茶葉實在難賣的時候,茶農賣500一公斤還能賺點,茶商賣2000才保本。
茶商,怎么可能干得過有原材料的茶農。
![]()
茶,賣的是圈子
更無奈的是:就算茶商敢降價,茶葉也不一定能賣出去。
茶葉市場,每人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茶商的客戶里,老客戶在春茶季已經買夠茶了,買茶預算花光了,一年的茶葉也夠喝了,老客戶不需要更多的茶。
開發新客戶?更難。茶玩的是圈子,圈子里的茶客才會相信你,出了圈子,就算是貨真價實的茶,交夠了學費的茶客,也不敢相信。
![]()
終究,茶葉市場增量不再,茶葉很難賣,
而茶農和茶商利益分配不均,大多數茶商已經看清了:存茶,是把自己的現金流給茶農花。賣茶難如登天,茶葉年年發芽,定制即可,何必存?
然而,還有一部分對茶很有情懷的老茶商,喜歡存茶。
結果就是張老板這樣,存進來容易,賣出去難。存進倉庫,庫存就是庫存。最終,為自己的情懷買單。
如今的山頭茶,做個賣茶的店小二是明智的選擇,敢存貴茶的人,都是狠人。
![]()
名山附近,存出來的高價
當前的山頭茶,
茶商做古樹春茶,茶農配合直播間賣中小樹和秋茶。
古樹春茶的市場,以臨滄茶為例,冰島等一線山頭價格穩定,正氣塘等二三線山頭價格下降。
![]()
二三線山頭古樹春茶價格降,是隨行就市的結果。
收茶的茶商少,茶農自己也賣不了多少茶,價格自然就掉下來了。
而頂級名山的價格依然高高在上,名山古樹品質好、產量低、物以稀為貴,玩家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自然貴。
![]()
茶商,支撐起名山附近的高價
靠近名山的山頭,價格之所以還貴,既有好貨價高的原因,也受茶葉交易方式的影響:
茶商做名山附近的茶,主要從茶農手里買鮮葉自己加工,鮮葉買下來,做茶成本就已經固定,茶商真金白銀花出去,就算賣不動也沒勇氣降價。
做茶成本和茶商沒勇氣降價的現實,在某種程度上,讓名山附近的價格很高高在上。
![]()
頂級名山的古樹貴,是玩家的選擇。二三線山頭的古樹春茶價格降,是市場的選擇。
但名山附近的山頭,價格貴,做進來賣不掉,壓資金,某種程度上,是茶商愛存茶的結果。
名山附近,茶客喝不起,茶商賣不動,這條路,是愛存茶的茶商自找的。
![]()
做茶,兩代人之間有代溝。
年輕人覺得:做茶,有多少市場,做多少茶葉,隨行就市,何必存茶。
老一輩茶商,對存茶,甚至高杠桿存茶有深深的執念。
這是不同的成長經歷決定的。
![]()
老一輩茶商,趕上二十年前普洱茶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紅利。
數年后,又趕上山頭茶紅利,那段茶葉供不應求,只要有茶就不愁賣、茶葉還沒曬干就被買掉的搶茶時光,讓很多人在山頭茶的十年紅利中逆天改命。
這兩段搶茶的經歷,讓存茶、甚至高杠桿存茶的價值觀深深烙在一代人的心中。
![]()
如今的年輕一代茶商,沒有經歷過當年的盛況。沒有經歷,何來理解?反而覺得:談戀愛都不敢拿青春賭明天,何況年年發芽的茶葉。
年輕人覺得:普洱茶的確能越陳越香,存茶,可以在現金流穩定的前提下適當存茶看后期轉化,以調整工藝。杠桿存茶,無異于挖坑埋自己。
年輕人看著老一輩茶商,愛茶,愛存茶,用自己的情懷澆灌未知的夢,無法理解,只能尊重。
![]()
殊不知,時代的紅利一閃而過,愛存茶的人依然固執地停留在往日的夢里,
可時間,從不曾忘記將誰帶走,老一輩茶商等來了茶葉越陳越香有了轉化,也等來了茶葉產能過剩,各行各業掙錢難,市場消費降級的無奈。
看著一堆好茶堆在倉庫,變現的速度完全應付不了賣茶的支出,方才醒悟:
或許,高杠桿存茶的一代人,正在用他們的一生,書寫茶圈刻舟求劍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