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不想讓孩子操心,但也渴望孩子的關心。
——女同事說
![]()
點贊、推薦,順便★標俺們
四舍五入做新東方精神股東!
最近一位湖北的爸爸火了,起因是這位爸爸給女兒大學生活費的方式:
每月分4次給2000元,最后的500塊錢還有任務門檻,需要女兒每天給家里發消息才能拿到“全勤獎”。
有孩子覺得卡太嚴了、好麻煩,也有不少家長很有共鳴:孩子上了大學就失聯,不到要錢時候就想不起來發消息。
更有孩子,獅子大開口要錢沒要到,更是直接懟父母“沒錢生什么孩子!”
![]()
很多中年父母一肚子心酸無處說,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怎么就養成白眼狼,一點沒有感恩的心,還動不動就甩鍋給原生家庭?
![]()
而有同樣感受的父母并不是少數。有父母只有孩子沒錢花的時候,才會被想起;
有父母關心孩子,卻被孩子劃入“消息未讀列表”,“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根本沒時間回復爸媽絮絮叨叨的叮囑”。
中年父母的世界,藏著太多不被孩子看見的心酸和寒心。今天,我們想和大家分享三對中年父母與孩子的故事,不站在任何一方,只是想讓大家能從不一樣的視角,去看看親子日常中那些被忽略的。
1
“我那上大學的兒子,要錢時才發消息”
這天夜深,小陳媽媽的手機響起,她的指尖剛觸到屏幕就笑開了 —— 是兒子的視頻通話請求。
這是小陳去外地上大學的第三個月,他每天的日程都很滿,總顧不上或習慣把父母放在優先順序的最后面。
除了開學那次,他主動和父母聯系的次數屈指可數。
小陳媽媽湊到鏡頭前,還沒來得及問 “吃飯了沒”,就聽見小陳帶著不耐煩的聲音:“媽,給我轉點錢。”
鏡頭里的小陳穿著新買的潮牌衛衣,背景是宿舍里亮著彩燈的書桌,唯獨沒看她。
小陳媽媽愣了愣,輕聲問:“上次不是剛給你轉了一千五嗎?這才半個月……”
“那點錢夠干什么?” 小陳皺著眉打斷她,“我同學都買最新款的游戲機了,我也想要。你先給我轉三千,不夠再說。”
![]()
小陳媽媽握著手機的手緊了緊,她想起昨天晚上,老陳蹲在陽臺修洗衣機,嘴里還念叨著 “再撐半年,等兒子放寒假就能換臺新的”。
“三千太多了……” 她聲音有點生氣。
“哎呀媽你煩不煩啊!”小陳的聲音陡然拔高,“我同學爸媽都主動給買,就你們摳搜。你們沒錢生我干嘛!”
視頻通話突然掛斷,屏幕暗下去的瞬間,小陳媽媽看見自己臉上消失的笑容。
她走到陽臺,老陳正蹲在地上捆舊報紙,準備攢著賣錢。聽見腳步聲,他抬頭笑了笑:“兒子來電話了?沒說什么時候放假回來啊?”
小陳媽媽沒說話,把手機遞過去。聊天記錄里,除了今天的視頻通話,前兩次都是 “未應答”—— 一次是她想告訴小陳家里寄了冬天的衣服,一次是老陳想問問兒子專業課難不難。
之后幾天,小陳都在忙著備考四級,媽媽一直沒有打錢,于是小陳又給媽媽發微信:“錢怎么還沒轉?我跟同學說好了周末去買。”
小陳媽媽拿著手機,手指在屏幕上懸了很久,最后還是給小陳轉了三千塊。
小陳的身上,藏著太多現在孩子的影子。日常被學業填滿,有時間要留給出去玩耍,還要忙著認識新的朋友……
他們把生活里待辦的事排得滿滿當當,卻在不知不覺間,把父母放在了優先級的最后一位。
![]()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們總理所當然地覺得,父母永遠會理解自己,永遠是最堅實的靠山,卻常常忘了:
父母也需要被關心,一句簡單的問候、一通尋常的電話,都能讓他們開心好幾天。
2
“我那忙忙忙的孩子,總沒空回復消息”
小蝶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便搬出來自己租房子住了,她和父母,分別住在同一座城市的兩端。
這天,當小蝶把最后一箱行李塞進出租屋衣柜時,手機在口袋里震動了三下。她掏出來掃了眼,一看是媽媽發來的:“小蝶,到了嗎?記得把窗戶打開通通風,晚上睡覺別踢被子。”
她忙著收拾沒回,后面也沒想起來。
小蝶不知道的是爸媽每發一條消息都要反復刪改:說多了,怕孩子嫌煩;說少了,又怕孩子覺得關心不到位。
明天就是她入職新公司的第一天,HR反復強調 “新人要快速適應節奏”,她得提前半小時到公司熟悉環境,根本沒時間回復這些絮絮叨叨的叮囑。
第二天早上,當小蝶剛到工位時,手機又亮了 —— 爸爸發來一張家里陽臺的照片,綠蘿藤蔓垂到了欄桿外:“你養的綠蘿長得可好了,我每天都記得澆水。”
她皺了皺眉,覺得爸爸總愛發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隨手把消息劃進了未讀列表。
接下來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進鍵。早上七點半擠地鐵,晚上十點半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出租屋,小蝶世界里只剩下需求文檔、項目進度和同事間的聚餐邀約。
媽媽每天發來的 “吃飯了嗎”“別熬夜”,爸爸偶爾分享的新聞,都被她淹沒在工作群的 99 + 消息里。
有次媽媽打電話過來,她剛結束一場冗長的會議,語氣很不耐煩:“媽,我忙著呢,沒什么事別打電話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傳來媽媽小心翼翼的聲音:“就是想問問你周末回不回家,你爸買了你愛吃的螃蟹。”“周末要加班,回不去。”她匆匆掛了電話,根本沒聽見媽媽最后那句 “注意身體”。
![]()
有天,小蝶加完班走出公司,發現手機屏幕碎了。她蹲在路邊手足無措,想聯系維修店,卻不記得號碼。只好借同事的手機給爸爸打電話。
爸爸的聲音里帶著剛被吵醒的沙啞:“閨女?這么晚了怎么了?” 她鼻子一酸,委屈地說:“爸,我手機壞了,什么號碼都記不住……”
沒等她說完,爸爸立刻說:“你在公司等著,我現在過去。”
凌晨一點,小蝶在公司樓下看到爸爸騎著電動車,手里拿著一個舊手機 —— 那是小蝶高中時用的手機,里面存著家里所有的聯系方式。爸爸凍得滿臉通紅,卻笑著說:“幸好這個手機沒扔,你先湊合用著,明天我們陪你買新的。”
回家的路上,小蝶突然想起,自己入職一個月了,卻從來沒主動給家里打過電話,而媽媽發來的那些未讀消息,其實都是她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體,一句一句敲出來的關心;爸爸分享的綠蘿照片,是想讓她在忙碌的工作中,偶爾換換心情。
![]()
此刻,小蝶告訴自己“不管再忙,也要記得自己身后還有爸爸和媽媽”。
很多孩子和小蝶一樣,忙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升級打怪”,為前途奔忙,為外人的眼光繃緊神經,卻總在不經意間,忽略了身后最牽掛他們的人。
那些深夜留著的燈、反復熱了又熱的飯、電話里沒說出口的 “想你”,都是父母藏在細節里的惦念。
他們從不是孩子人生的 “背景板”,只是習慣了默默守望;他們多么希望孩子能偶爾回頭,能讀懂那份藏在皺紋里的期盼,哪怕只是一句 “爸媽,我今天挺好的”。
3
“不想讓孩子操心,但也渴望孩子關心”
格爸爸三個月前做了一次膽囊切除手術,這場手術徹底改變了格格與父母的相處模式。
格爸爸手術的前一天,格格打來電話,說是單位申報材料,需要戶口本上的信息,著急讓格媽媽幫忙拍照。
可當時格媽媽正在醫院陪格爸爸做術前檢查,沒辦法回家“爸媽現在在醫院有點事,實在回不去,晚上抽空回家給你拍可以嗎?”
格格聽到父母在醫院,心想沒事跑醫院干嘛,便問格媽媽原因;當他知道爸爸生病住院,明天就要進行一場手術的時候,立即跑去和領導請假,直接趕往機場,買了最近的一班飛機飛回家。
在路上,格格一邊擔心一邊自責,自己忙于工作,很少關心家里,總覺得父母還和自己小時候一樣,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能夠應付各種事情。
可是現在自己都工作了,60多歲的父母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不如從前,無數個父母需要陪伴的時刻,自己都一無所知。
凌晨一點多,格格終于到到了老家。冬天的深夜格外冷,他裹緊外套往醫院趕。
推開病房門時,他看見父親躺在病床上,臉色有些蒼白,母親坐在床邊,正輕輕幫父親掖著被角,頭發在燈光下泛著一層灰白。聽到動靜,母親回過頭,看到他時愣了一下,隨即眼眶就紅了:“你怎么回來了?不是說讓你放心忙工作嗎?”
![]()
“爸要手術,我怎么能不回來。” 格格走過去,握住父親的手,父親的手有些涼,指節上還有常年做家務留下的薄繭。父親笑了笑,聲音有些虛弱:“小手術而已,沒必要讓你跑一趟,你工作那么忙。”
格格看著父親眼角的皺紋和母親鬢邊新增的白發,突然想起小時候,父親總是把他扛在肩上,母親會變著花樣給他做愛吃的菜,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父母的腰桿不再挺直,說話也開始變得小心翼翼,怕給遠在外地的他添麻煩。
那一晚,格格在病房的折疊床上將就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父親被推進手術室,他和母親在外面等候,母親握著他的手,反復念叨著 “應該沒事的”,語氣里帶著掩飾不住的緊張。
格格輕輕拍著母親的背,像小時候母親安慰他那樣,心里滿是愧疚。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總以為努力工作就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卻忽略了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和關心,而不是他每次視頻時匆匆幾句的 “我很好”。
父親的手術很成功,住院觀察了幾天就能出院了。格格在家待了一周,幫母親做家務,陪父親聊天,每天都會給父母做他們愛吃的菜。臨走前,母親給他裝了滿滿一大包家鄉的特產,反復叮囑他注意身體,別太累了。他點頭答應著,心里暗暗決定,以后要多回來看看。
![]()
圖片來源:人民網
回到工作的城市后,格格開始主動給父母發消息、打視頻電話。
以前,父母問他工作忙不忙,他總是草草回答 “還好”,現在他會跟父母分享工作中的趣事,也會吐槽遇到的難題;以前,父母給他寄家鄉的特產,他總說 “不用寄了,這邊都能買到”,現在他會笑著說 “媽做的冷吃兔最好吃,下次多寄點”。
有一次,母親在視頻里說家里的洗衣機壞了,格格立刻在網上下單買了新的,還特意叮囑安裝師傅上門調試好。母親打電話跟他說 “洗衣機很好用”,語氣里滿是開心。
格格終于知道,父母的關心從來都不是負擔,而是他在異鄉奮斗的底氣。無論走多遠,他永遠都是那個需要他們關心,也會一直關心他們的孩子。
![]()
還有很多孩子像小蝶和格格,開始看見父母的關心和想念,漸漸懂得理解父母不是 “愧疚”,而是 “看見父母的關心”;親情也不是 “必須回報的責任”,而是 “愿意主動分享生活” 的默契。
父母人到中年,我們逐漸長大,父母的人生正進入秋冬季,而我們吸收了他們的養分,變成一棵大樹,人生正春意盎然。
只是燦爛的時候,別忘記回頭。
![]()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面對小朋友,新東方有編程、美術、機器人、科學等素質課程,也有口才、寫字、腦力、故事表演等素養課程,還有游學營地喔;
面對高中生、大學生,有留學咨詢、出國考試、大學四六級、考研、專升本、成人英語;
反正,我們提供全程體系化教育教學解決方案,只要是你想學的,我們都有(嘻~)
有需要歡迎點擊下方小程序,將有專人和您聯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