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俄羅斯石油貿易商正式要求印度國有煉油廠以人民幣支付原油貨款,印度最大國有煉油企業“印度石油公司”已用人民幣完成2-3批俄油付款。
俄印石油人民幣結算這一事件,蘊含著深刻的去美元化貨幣邏輯與博弈本質。
從貨幣邏輯層面來看,俄方選擇人民幣結算遵循的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原則。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在國際貿易中面臨諸多限制,而人民幣在俄外貿結算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據俄央行2025年數據顯示,已達到42%。人民幣能夠直接兌換盧布,這相較于使用迪拉姆或美元進行二次兌換,大大省去了匯兌損耗與時間成本。同時,俄羅斯以美元定價俄石油,以確保遵守歐盟“價格上限”,并尋求等值的人民幣支付,這種模式完美平衡了合規性與資金流動性,是其在規避制裁背景下的最優選擇。例如,在以往使用其他貨幣結算時,俄羅斯需要承擔額外的兌換費用和時間成本,而人民幣的直接兌換特性則避免了這些問題,提高了交易效率。
對于印度而言,其最終妥協于人民幣結算源于“要素稟賦約束”。俄烏沖突后,印度大幅增加了對俄油的采購,目前俄油已占其進口總量的35%-40%,三年半的時間里因折扣節省超126億美元,能源安全需求壓倒了其戰略戒心。起初,印度試圖用盧比結算,但盧比因流動性不足遭俄方拒絕,這凸顯了“貨幣國際化需以貿易逆差輸出流動性”的金融規律。印度存在著嚴重的對華貿易逆差,據ChemAnalyst 2024年數據顯示,其逆差高達850億美元,這導致印度人民幣儲備短缺,構成了其在結算問題上的現實制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度曾嘗試通過開放國內基礎設施企業以人民幣計價借外債等方式來獲取人民幣,但效果有限。
從博弈本質角度分析,俄印石油人民幣結算反映了“石油美元體系”的松動。長期以來,全球80%的原油交易都以美元結算,美元憑借其在石油貿易中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全球霸權地位。然而,俄印繞開美元的操作,印證了“貨幣信用根基在于貿易場景支撐”這一事實,當能源貿易與美元脫鉤,其霸權便失卻了重要的支點。美國雖然對印度施壓,試圖阻止其使用人民幣結算俄油,但卻未能奏效,這表明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而新興貨幣的崛起正在改變傳統的貨幣秩序。
在這場博弈中,俄羅斯、印度和美國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策略。俄羅斯希望通過使用人民幣結算,打破西方制裁的束縛,保障其能源出口收入和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同時也借此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推動去美元化進程。印度則在能源安全與貨幣主權之間進行權衡,雖然其對使用人民幣結算存在擔憂,但在俄羅斯石油的巨大折扣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下,最終不得不做出妥協。美國則試圖維護其石油美元體系,通過施壓印度等方式,阻止去美元化趨勢的發展,但由于其自身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和全球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發展,其施壓效果逐漸有限。
俄印石油人民幣結算事件是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貨幣體系演進的一個縮影。它不僅體現了貨幣結算效率與信用錨點重構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各國在去美元化進程中的利益博弈。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選擇非美元貨幣進行結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也將進一步推進,而美元的霸權地位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