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平頂山的萬先生向@小莉幫忙反映,前前后后共給了女方20萬左右的彩禮以及四金。眼看婚期臨近,婚紗照也拍了,婚宴酒店也確定了,親戚朋友都通知完了,可現在女方突然說不結婚了。退還彩禮的時候要求扣掉3萬元“擁抱費”。對此,女方表示:只是不想和他結婚,沒有啥矛盾。針對于要扣3萬元擁抱費的事情,女方父親也承認確實有此事,但擁抱是孩子提的要求。目前經過協商,雙方達成一致,女方現場退還了170500元現金。
(10月8日《瀟湘晨報》)
萬先生的彩禮糾紛,以女方退還 17萬余元暫告段落,但“擁抱扣三萬”的要求,仍像一根刺扎在公眾心頭。拍婚紗照時的一次禮節性擁抱,是不是真的能扣除“擁抱費”?如果能的話,“收費標準”到底該如何計算?當傳統婚俗遇上現代法治,是時候給“擁抱費”一個明確的說法了。
“擁抱費”背后凸顯了情理與規則的錯位。萬先生前后付出 20 萬彩禮及四金,滿心期待婚禮卻遭突然變卦,本身已承受情感與經濟的雙重損失。女方提出的“擁抱費”或許也有自己的考慮,但是也不能忽視另外的問題:親友已通知、婚宴已預訂,男方的損失也是無法彌補的。這種情況下,“擁抱費”到底是合情合理合法,還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
事件更折射出彩禮糾紛處理中的法律適用空白。我國法律雖對彩禮返還有原則性規定,但實踐中缺乏細化標準,導致類似“擁抱費”扣費時有發生。據@荔枝新聞消息,江蘇省高院曾發布涉彩禮糾紛典型案例:丁某經人介紹認識了女方劉某,在商量婚事期間,劉某父母明確提出要16.6萬元和一輛汽車作為彩禮。丁某一家竭力湊齊了禮金。訂婚后,丁某多次催促劉某結婚,但劉某以各種理由推脫,最后明確表示不愿與丁某繼續交往。雙方分手后,劉某僅退還了車輛,但拒不返還禮金。法院經審理認為,彩禮是以締結婚姻為目的,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且未共同生活,判決女方返還全部禮金。
而此次平頂山糾紛最終以協商了結,雖避免了訴訟,卻也留下了隱患。化解此類糾紛,關鍵在于讓法律規則真正 “落地”,給雙方一個明確的預期。一方面,需通過司法解釋或典型案例進一步細化彩禮返還的情形,明確哪些費用可扣、哪些訴求屬無理要求,諸如為籌備婚禮產生的合理開支可酌情抵扣,以常見的退還彩禮出現的“擁抱費”“青春損失費”為例,這種情況到底行還是不行,需要一個法律層面的明確說法。如果不行,就應該“法網無情”,如果行,就應該有“算法標準”。
從“退彩禮”到“擁抱費”,這場糾紛敲響了法治完善的警鐘。婚姻不該成為籌碼,傳統婚俗更不能脫離法律框架。唯有讓法律給足“明確說法”,劃清合理訴求與無理要價的界限,才能讓彩禮返還回歸公平理性,讓婚俗糾紛得到體面解決,守護婚姻與法治的雙重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