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好,李煥英》票房:54.13億。
既沒讓我笑也沒讓我哭,每個“爆笑”段落都尬出天際,最后又來一個大型煽情。電影導的真不行。 擁有所有爛片的共同點:故事的推動沒有核心邏輯,純粹的段子拼湊,段子還都俗套的要命。最后還要強行煽情,賈玲的演技也崩了。太刻意了,結構方面甚至可以說還是個小品。
![]()
2、《滿江紅》票房:45.44億。
陣容很強,導演不說,基本主要角色都是能叫出名字的電影咖。分類上有點模糊,不像喜劇不像懸疑,三不像。邏輯上是有硬傷。頂著張藝謀導演與高票房光環的《滿江紅》,實則是一部用噱頭掩蓋硬傷的拼湊之作。從邏輯崩塌的劇情到割裂的情感表達,再到粗糙的細節處理,全方位暴露了創作上的敷衍與失衡。
![]()
3、《唐人街探案3》票房:45.23億。
,這電影開頭人物出場后,基本上就猜到兇手了,中間大篇幅的內容和主案情沒有關聯,就很拖很長,沒啥意思。雖然高潮部分確實是這個長度,但鋪墊太……冗長無聊了,劇情老套,沒有最后的悲劇情節真的是一無是處。真的是“唐”人在探案了,剛開始看不到偵探元素,只有滿滿的惡趣味。
![]()
4、《孤注一擲》票房:38.51億。
后半段太拉胯,基本屬于宣傳并且邏輯硬傷無數,怎么說呢還是有一點反詐宣傳作用吧,劇本并不嚴謹,基本上是由幾個案例拼湊成的一部反詐宣傳片,可看性還馬馬虎虎。考慮到當前席卷全球的詐騙浪潮(尤其是東南亞一帶),這部反詐電影的上映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多少可以給人以警示吧。
![]()
5、《唐探1900》票房:36.12億。
既不搞笑,又特別沉重,還硬灌輸一些大道理。最關鍵的對歷史的看法太淺薄了,只停留在民族情緒的層面,而且片面,缺乏深度,所以也不能算歷史片,又不搞笑,又不懸疑。只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反美情緒嗎?各種爛;最使人憤恨的是電影投機取巧地一直煽動民粹情緒,自產自銷地講述一個民族主義故事。
![]()
6、《消失的她》票房:35.24億。
導演沒有出場,但是整片都洋溢著導演的那個味兒,沒有什么鏡頭語言值得深究,還能讓朱一龍也演得那么陳思誠味兒也挺神奇的。想抄看不見的客人,啥優點都沒抄到,演技一個比一個爛,一個懸疑片怎么能做到毫無懸疑感的。幾乎是一場銀幕下的我的理智與銀幕上的朱一龍的精神間誰先崩潰的較量。
![]()
7、《熱辣滾燙》票房:34.17億。
頂多只能說電影完成度可以。但是…就這么個流水賬的劇情?沒有啥高潮,沒有啥戲劇性沖突。賈玲從頭到尾說話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還以為改變之后會不一樣,結果一開口還是那副鳥樣。決定要打拳了也沒啥鋪墊就突然決定要打拳了?之前把自己演得那么窮你這鍛煉一年靠啥收入的?最后再強行煽情一下。
![]()
8、《抓娃娃》票房:33.27億。
錯亂的價值觀,這種水準的電影只能適應沒文化的市場,喜劇可以低俗,但不能只有低俗。笑點看的很尷尬,就像指著一個矮子叫侏儒可以逗笑小學生,卻逗不笑大學生。套著《楚門的世界》的殼子講這一出中式教育,太典了,太配了。秉持著大部分東亞父母“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的錯覺,以及“都是為你好”的詭辯,剝削捆綁到極致。
![]()
9、《美人魚》票房:33.93億。
《美人魚》的成功,是周星馳作為導演的品牌成功;而它的遺憾,則在于那個作為演員的、不可復制的周星馳,已然缺席。主題立意是好的。但是劇情編輯就不好,完全不是周星馳的風格,而且里面的笑點設計很老,都是網上傳到爛的冷笑話笑點,沒有周星馳的無厘頭的風格。鄧超的演技浮夸,笑點位看起來不好笑。劇情發展也莫名其妙。特效也很差。
![]()
10、《獨行月球》票房:31.03億。
看似在博彩眾長和致敬經典科幻電影,實則是低級的模仿,劇作的邏輯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然會腦袋爆炸;喜劇性上還是沒有脫離開以往的尷尬框架,好在這次換成了沈騰和馬麗,通過表演化解了些許尷尬,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主角換成黃才倫將會多么災難。
![]()
動不動就高達幾十億的十大華語爛片,每部都是電影界的奇恥大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