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講一下“戰斧”的問題。
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葉霍爾·切爾涅夫透露,烏克蘭將率先獲得少量幾枚“戰斧”巡航導彈,但不會打擊俄羅斯俄羅斯縱深地區,而是攻擊烏克蘭被占領土上的目標,測試克里姆林宮的反應,“如果沒有回應,對俄羅斯邊境的打擊是可能的,如果普京不參與談判,破壞半徑將會擴大,對烏克蘭的導彈供應也會增加。”
![]()
在特朗普宣布他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由其他北約成員國承擔費用的“戰斧”巡航導彈后,尚未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官方回應,但是一些俄羅斯議員和專家對此反應強烈,宣稱此舉本質上等同美國對俄羅斯發動無限制導彈戰爭,并指出烏克蘭現在缺乏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平臺和能力,有彈無槍,如果烏克蘭向俄羅斯發射了“戰斧”巡航導彈,可以肯定是美國由美國軍人操作的。
![]()
一些俄羅斯媒體宣稱“戰斧”巡航導彈已經運到了烏克蘭,該消息沒有任何證據支持,不過,烏克蘭政府已經確認,美國政府“關門”并未影響向烏克蘭交付軍援,不斷有隸屬美國運輸司令部的貨機飛往波蘭,只是不確定這些美國貨機上是否載有“戰斧”巡航導彈及其發射平臺。
“戰斧”巡航導彈的陸基發射平臺只有“提豐陸基中程導彈發射系統”(全稱為中程能力系統,Mid-Range Capability,MRC),該平臺不僅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也能夠發射“標準-6”防空導彈,但美國目前僅有2到4套該平臺,尚不確定美國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該平臺;
![]()
至于有情報說“提豐”的訓練周期長達一年,這倒不是什么問題,如果僅僅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而不包括“標準-6”防空導彈,預計周期會很短:烏克蘭在獲得發射“風暴陰影”、“斯卡普-EG”等西方導彈時的訓練周期也很短,西方技術人員為烏克蘭提供后勤支持和航路規劃等幫助,烏克蘭軍人只是負責選擇目標并按下發射按鈕。
至少就短期來說,即便烏克蘭獲得了“戰斧”巡航導彈,在使用上,尤其是目標選擇上也會受到巨大限制,其政治意義要大于軍事意義,更傾向于表明特朗普政府對克宮拒絕真正談判的不滿。
相比之下,烏克蘭在使用自研導彈時則擁有更多自主性,諸如已經實戰的“火烈鳥”重型巡航導彈,《經濟學人》報道稱,“火烈鳥”巡航導彈的造價約為50萬美元(之前的報道稱為100萬美元),發動機和彈體都很廉價,但射程卻達到3000千米,戰斗部重1150千克,采用慣性制導加GPS,沒有昂貴的末端制導系統,精度比不上“戰斧”,卻也足夠,最重要的是,“戰斧”價格是“火烈鳥”的4倍。
![]()
烏克蘭努力獲得“戰斧”巡航導彈這樣的西方遠程打擊武器,更多還是出于政治目的,加強與西方的關系,至少是阻止特朗普政府遠離這場戰爭。
除了“火烈鳥”之外,烏克蘭也在不斷改進自己的“海王星”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在向立陶宛代表團展示時,外界發現這種在反艦導彈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出現了新變化:彈體上出現了明顯的附加保形油箱,這意味著“海王星”的射程更遠,考慮到“海王星”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有不同射程的型號,這種帶“鼓包”的新型號可能就是“海王星-D”,射程1000千米,戰斗部重260千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