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做過噩夢的經歷?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吧。那種被某個東西抓住,跑都跑不掉,或者從高處墜落的恐怖感覺,讓人醒來后還心有余悸。為什么會出現噩夢呢?是大腦出問題了嗎?還是只是偶爾的睡眠干擾?
2022年6月,全球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電子臨床醫學》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研究。這項由英國伯明翰大學人類大腦健康中心開展的研究,經過長達7年多的隨訪,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與正常夢境相比,經常做噩夢(夢中被攻擊,夢中扮演動物角色,被噩夢驚醒)的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倍。同時,經常做噩夢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風險也更高。
這項研究的發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噩夢。噩夢,或許不僅僅是睡眠中的不良體驗,它們可能是我們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提示著潛在的健康風險。
![]()
一、經常做噩夢,當心是大腦退化的預警
噩夢,通常被定義為在睡眠中經歷的令人不安或恐懼的夢境,常常導致個體從睡眠中驚醒。這些夢境可能包含各種令人不安的元素,如被攻擊、扮演動物角色或經歷其他恐怖場景。當一個人頻繁經歷這樣的夢境時,這可能不僅僅是偶然的睡眠干擾,而可能是大腦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研究表明,經常做噩夢的人在隨后的十年中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顯著增加。認知能力下降可能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這些癥狀可能嚴重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這種認知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大腦退化的早期跡象,提示著神經系統的潛在問題。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運動功能障礙,如震顫、僵硬和運動遲緩。然而,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可能經歷非運動癥狀,如睡眠障礙和認知功能下降。研究表明,經常做噩夢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這表明,噩夢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預警信號,尤其是在確診前的5年內,這種相關性更為明顯。
![]()
二、噩夢可能預示生理上的健康風險
噩夢不僅僅是大腦健康問題的預警,它們還可能與多種生理健康風險相關。這些風險可能涉及多個身體系統,從心血管健康到心理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
噩夢導致的頻繁驚醒會使睡眠變得碎片化,每次驚醒都伴隨著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這種反復的壓力對心血管系統是不利的,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
噩夢可能與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如焦慮和抑郁。經常做噩夢的人可能更容易經歷情緒波動、焦慮和抑郁癥狀,這些心理問題可能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形成惡性循環。
噩夢驚醒時,身體會釋放壓力激素,如皮質醇。長期處于高皮質醇水平下,會加速細胞老化,縮短細胞端粒長度。端粒是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保護結構,其長度與細胞的壽命密切相關。端粒越短,細胞老化越快,生物年齡也比實際年齡更老。
![]()
三、如何能減少噩夢或降低噩夢對身體的影響
面對噩夢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幸運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減少噩夢的發生頻率,或者減輕噩夢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一)改善睡眠環境
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是減少噩夢的關鍵。確保臥室安靜、黑暗、涼爽,避免使用電子設備,因為屏幕發出的藍光可能會干擾睡眠。此外,選擇舒適的床墊和枕頭,以提供最佳的睡眠支持。
(二)放松身心
睡前進行放松活動,如閱讀、聽輕音樂或冥想,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和焦慮,從而減少噩夢的發生。避免在睡前觀看恐怖電影或參與激烈的活動,這些都可能增加噩夢的風險。
(三)規律作息
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有助于調整生物鐘,提高睡眠質量。避免熬夜和過度睡眠,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睡眠周期紊亂,增加噩夢的可能性。
(四)意象排演療法
意象排演療法(IRT)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改變噩夢的內容。通過在白天想象一個積極的夢境結局,人們可以在睡眠中減少噩夢的發生。例如,如果一個人經常夢到被追趕,他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被朋友或家人保護。
(五)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噩夢頻繁發生,且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建議尋求專業幫助。心理治療師可以幫助識別和處理潛在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或創傷后應激障礙。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推薦藥物治療,以幫助改善睡眠質量和減少噩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