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
10月6日,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獲獎者是日本大阪大學的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美國系統生物研究所的Mary Brunkow以及Sonoma Biotherapeutics公司的Fred Ramsdell。他們因發現免疫系統中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簡稱Tregs),這些細胞讓免疫系統在防御外敵的同時不誤傷自己,而榮獲殊榮。
這項研究解釋了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關鍵的一道“自我容忍”機制,也為癌癥與自身免疫病的新療法奠定了基礎。對于這一成果,
Science雜志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
( ?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ll. Mattias Karlén )
一、免疫系統的“自我防線”:如何區分敵我?
人體免疫系統每天都在上演攻防戰。它能識別并清除細菌、病毒等入侵者,但如果識別出錯,就可能出現“誤傷自己”的情況,導致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I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已知道一部分“錯誤識別”的免疫細胞會在胸腺中被清除,這被稱為中樞耐受(central tolerance)。
但Sakaguchi教授在小鼠實驗中發現:即使這些“有害T細胞”被清除后,仍有免疫反應異常的情況存在。說明,體內一定還有第二道防線。
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了一類特殊的T細胞,表面帶有CD25蛋白,能抑制其他T細胞的異常攻擊。這就是調節性T細胞(Tregs)。
他在1995年發表于
《免疫學雜志》(Journal of Immunology)的論文,被認為是現代免疫調控學的里程碑。
二、基因的秘密:FOXP3,免疫“剎車”的指揮官
幾乎在同一時期,美國科學家Mary Brunkow與Fred Ramsdell在研究一種被稱為“Scurfy小鼠”的突變模型時,發現這些小鼠會因免疫系統自相攻擊而早亡。
他們最終鎖定了一個關鍵基因--Foxp3。它位于X染色體上,編碼一種控制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人類中的同源基因為FOXP3,其突變可導致一種罕見的致命性免疫病IPEX綜合征,表現為皮疹、脾大及淋巴結腫大。
隨后,Sakaguchi團隊證實:FOXP3正是Tregs發育與功能的核心基因。
當科學家強行激活普通T細胞的FOXP3表達時,它們竟能“轉化”為Tregs,從攻擊者變成守護者。
三、從基礎到臨床:Tregs療法正在重塑醫學版圖
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讓“免疫調控”成為當代生物醫學的核心命題。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項臨床試驗在探索如何利用Tregs調節免疫系統。
在自身免疫病與器官移植中,科學家嘗試通過補充“Tregs營養物質”,白介素-2(IL-2),來增強其功能,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
而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研究者則希望削弱或重新編程Tregs,使其不再“縱容”癌細胞逃避免疫攻擊。
正如劍橋大學免疫學家Adrian Liston所言:“誰能掌握免疫系統的‘剎車’,誰就能決定免疫反應的強弱。”
四、一個全球攻關的科學故事
這項發現不僅是一場關于分子與基因的勝利,更是一場關于科學精神與合作的禮贊。
Sakaguchi在領獎記者會上說:“
我從未獨自完成任何一項研究,全世界有太多人在同一個方向努力。這個獎,是屬于所有同行的。
Science雜志評論則指出:“
幾乎所有沒有自身免疫病的人,都要感謝Tregs。
編者按:
從基礎免疫學到臨床醫學,Tregs的發現已讓我們重新定義“健康”的含義。
它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疾病為何發生,也為未來“精準免疫治療”打開新篇章。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次提醒我們:
最偉大的科學,不僅改變患者的命運,更改變人類看待自身的方式。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medicine-nobel-researchers-who-studied-how-body-polices-immune-system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5/press-release/
(更多諾貝爾獎資訊,點擊可見)
作者:Dr. Mark;助理:ChatGPT;編輯:Jessica,微信號:Healsanq,加好友請注明理由。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詢),于2016年創建于美國首都大華府地區,專長于Healsan醫學大數據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數據的Hanson臨床科研培訓(HansonCR?)和醫學編輯服務(MedEditing?)。 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制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網址:https://healsan.com/
點擊;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
(點擊圖片,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輯。或點擊“”,瀏覽本公眾號所有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