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515篇原創文章
作者|愛吃糖的貓
![]()
一直以為網上說的,生了女兒就取名叫來娣的是個段子,可在現實中,我遇到過這樣的來娣。
來娣和延娣是姐妹倆,至于她們家還有些什么人我也不太清楚,我也不清楚她們家最后有沒有迎來那個全家人都盼望的弟弟。
來娣姐妹倆是外鄉人,聽村里人說,是從云南“過來的”,這個過來可不是自愿的,村里有對兄弟,一直找不到老婆,都到了三十多歲了也沒人來說媒,他們兄弟倆的家境都不太好。
兩個兒子跟著老母親同住,連個像樣的房子也沒有,勉強是十幾片長瓦蓋起來的,長瓦下頭蓋著一層厚厚的麥穗稻草,一下雨整個屋子都在漏雨。
村里和他們差不多年齡的男人都娶妻生子了,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的老母親也開始有點著急,兩兄弟托人找了云南的這對姐妹花。
云南某些山區里比四川還要窮,只要能給點錢,那邊的女人就可以被“交易”,兩兄弟在村里各處借了點錢就把兩姐妹娶了,這才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來娣那時才21歲,說著一口的云南話。
那時候小孩子都覺得她們姐妹倆很奇怪,和我們村其他人的口音不同,夾雜著一些怪怪的腔調,兩姐妹很快都替這家人傳宗接代了,兩個家庭各生了一兒一女,日子也開始稍微好了起來。
沒人在意她們姓什么,連她們的子女也不知道,只知道大家都喊著“來娣、延娣”,她們一年365天從來沒回過娘家,提起娘家,她們都默契的閉口不談,我開始好奇,她們的家里沒有其他人了么。
后來我才知道,不是不想回娘家,而是兩兄弟不敢輕易的“放”她們回去,萬一離這么遠,萬一回去了不想再回來了就失算了,就成為了一場“虧本的買賣”。
直到多年后,她們兩姐妹已經習慣了當地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兒女,也奮力于家務農忙中,兩兄弟才舒了一口氣。
對于來娣和延娣來說,這才是她們現在的家,至少在這個家里,她們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做苦力也好,干活路也好,當牛當馬也好,至少能獲得一點尊重。
![]()
新的一年開春后,村里來了個老人,他穿著黑絨的民族服飾,頭頂帶著一氈有飄帶的帽子,很奇怪的是,他說話的口音和來娣、延娣是一樣的。
再次聽村里人說起,說這就是她們的爹爹,從云南接過來了,以后就跟著老大家生活,老大家養了不少牛羊,這位老者白天就幫著去放放牛羊,或是在村口跟其他村民聊聊天,東家李家有一搭沒一搭的聊。
大家知道了,原來老爹家最后真生了個兒子,可惜好景不長,他兒子到十二歲的時候,遭遇了一場天災,被滑坡滾石砸了,當場去世,本來是家里的寶貝兒子卻離他們而去了,老爹的老伴一時承受不了這個消息,也跟著去了。
再后來,來娣和延娣知道這事后,就找自己家的老公商量,把老爹爹接了過來,畢竟這是在世上跟她們最親的人了。
兩姐妹越來越融入我們村的生活,在這里她們似乎也不在乎自己曾是舊時代“重男輕女產下的舊物”,至于那個原生家庭,她們早就釋懷了。
在這兒,有自己的家庭、兒女、老公,自己的莊稼,那個曾經一出生就被命運安上的日子,都慢慢褪去了原先的黑白灰。
或許還有一部分叫“來娣”的女性沒有改變自己的困境,但希望在不久后,這些名字能慢慢淡出,去掉這個不太討喜的字,去找自己的人生,也努力成為一個不是用名字就能被隨便定義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