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14篇原創(chuàng)筆記
前言
有人說:
“和周圍人搞好關系的秘訣,就是不要分享任何喜悅。”
在我看來,這話只對了一半。
職場上,分享喜悅,常被解讀為炫耀;傾訴煩惱,總被貼上負能量的標簽;即使表達中立觀點,也會在無意間埋下誤解的種子。
年過40,經歷的越多,越深有體會:與其為“言多必失”擔心,不如早點懂得“沉默是金”。
01不清楚全貌,傾聽比開口重要
職場最神奇的地方,莫過于:
臺面上看似講道理,臺面下全靠拼關系。
于是,“幫理不幫親”幾乎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人們在評判事物時,大多只看親疏遠近,不論對錯。
當你聽到“我只跟你一個人說”、“來,你給我評評理”之類的話時,不用懷疑,對方只想得到你的支持,而不是公正道義。
不了解事情全貌時,基于當事人有利于自己的描述,又怎么能準確判斷形勢?任何觀點都是片面,稍有不慎,就會卷入不必要的紛爭。
戴爾·卡耐基曾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所以,真正的溝通高手,往往都擅長傾聽。
尤其在職場是非中,傾聽的智慧不在于沉默本身,更在于沉默中積累的理解與洞察。
02情緒不穩(wěn)定,語言就會失去理智
心理學有研究表明:人在情緒激動時,智商會大幅度下降。
職場上,每個人都難免感到委屈,遭遇誤解,甚至被有意挑釁,但最危險的是:
情急之下,失去理智的口舌之快。
要知道,在有心針對你的人眼里,平時任何一句話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甚至故意扭曲本意。
當你為了一時之快奮起反擊,說的每一個字,都會反過來成為他們攻擊你的最佳武器。
很多時候,當你冷靜下來,為脫口而出的話懊惱時,對方早已得逞,躲在角落看著你默默收拾爛攤子。
誠然,人不可能毫無情緒波動,更不可能永遠保持理智。
但要記住,越是有人想看你笑話,越要用沉默封住嘴巴。如果情緒是遮蔽理智的烏云,那么,沉默就是等待晴朗的正確解法。
03結果被注定,說什么都沒有意義
工作20年后,我深信這條職場法則:
越安靜,越不露聲色,別人越不敢招惹你;越話多,越心直口快,別人越不把你放眼里。
其實原因很簡單:職場上,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所以,在那些既定事實,比如單位的方向、上級的決定、同事的性格面前,所有的爭辯都只會徒勞無功。
要么對結果忍,甘于暫時蟄伏;要么對自己狠,行動表示不服。
兩年前,兄弟單位需要臨時支援3個月,工作強度增加,又沒有額外補貼,自然沒人主動報名。
于是,上級強行指定一位平時的“軟柿子”,他未辯解,過去之后沒幾天就因多次失誤被投訴。無奈之下,上級將他召回,此事也不了了之。
這事件讓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沉默并不意味著認同和屈服,只是選擇不參與無意義的紛爭,用另一種形式發(fā)聲。
寫在最后
《菜根譚》有言:
“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毋巧。”
沉默,從來不是逃避和軟弱,而是一種選擇與力量。
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在關鍵的時刻一鳴驚人,這才是真正的職場強者,愿你我皆能實現。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