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當下個人崛起的關鍵,恰在拒絕隨波逐流。
有人在小紅書發布過一篇筆記,核心觀點是:國內不少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低但配套全。比如湖南衡陽、湖北宜昌,單間房租普遍500-700元,周邊商超、社區醫院、地鐵支線一應俱全。
內容闡明了:降低物欲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跳出消費主義陷阱——把省出的時間精力,扎進一個領域死磕,反而更容易出成績。
這符合我一直認同的價值觀,其本質是“以結果論價值”:不迷信出身,只看能力;不沉溺過去,只抓當下;不被情緒裹挾,只向目標靠近。
這并不是空談理論,現實中有很多案例指南。
有位做跨境家居設計的朋友,前幾年創業失敗欠了20萬。他沒躺平,用阿德勒“目的論”調整方向,專注做小戶型收納產品,3年拿下4個海外品牌訂單,今年營收已破600萬。
“莫欺少年窮,莫欺中年窮,莫欺老年窮”,這句話的本質是“別低估一個人的成長性”。
河南某小伙沒學歷沒資源,從給新能源廠做配件代加工起步,5年做到年營收800萬,去年還在鄭州開了分公司。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疑問,現在有了更直白的答案:所謂“出身優勢”,在持續的努力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深圳有位做AI教育硬件的創業者,連續兩次項目失敗,團隊散了、錢虧光了,但他沒放棄,盯著AI教育這個細分領域,第三次終于拿到千萬級融資。
在真正的行動者眼里,“沒到最后一刻”就等于“還有機會”。這和尼采“超人哲學”的內核相通:生命的意義,在于主動向上、持續擴張,而不是被動接受安排。
![]()
我向來反感兩類行為:一是“用懶惰掩蓋無能”,二是“用虛榮逃避現實”。
但這套“反躺平”邏輯,在小紅書卻引來了不少反對聲,甚至有人私信攻擊。
怎么看待這種爭議?其實是好事——爭議背后,藏著機會。
現在“躺平”已成不少人的選擇,“享樂”也成了部分人的日常認知。
脈脈2024年職場調研顯示,38%的職場人明確表示“傾向減少競爭,優先享受生活”,其中不乏985、211畢業的高學歷者。
大量人主動退出賽道,留下的“生態位空缺”,就是留給少數人的機會。
抓住機會有兩個清晰路徑。第一個是做自媒體,迎合大眾的“躺平認知”漲粉。
比如某摸魚博主,內容全是“上班摸魚技巧”“吐槽老板語錄”,半年漲粉76萬,廣告報價從800漲到1.8萬,精準踩中大眾情緒點。
第二個路徑更關鍵:表面認同“躺平”,實際反其道而行之——別人躺平,你深耕;別人享樂,你實干。
勸人躺平是同理心,偷摸努力是愛自己。——周愚
某躺平博主就是典型案例。他視頻里喊著“不想卷”,實際兩年跑了137個城市,拍了326條旅行視頻,每天花5小時剪輯,經常直播到凌晨,現在攢了48萬粉絲,靠帶貨和商單月入5萬,比多數上班族掙得還多。
很多人以為“躺平”是舒服的,卻沒看到那些“躺平博主”背后的拼——他們只是用“躺平”當流量入口,實際在偷偷搶占別人放棄的機會。
當下這個時代,最不缺的是“隨大流的人”,最缺的是“敢反著來的人”。
找個低成本城市扎根,選個細分領域深耕,用別人享樂的時間實干,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那些曾經嘲笑你“不合群”的人,早已被你甩在身后。
![]()
(周愚,評論人、商評人、財經評論員、策劃人、投資人,某寶前十品類操盤手、多家媒體及機構邀約評論人,發表商業評論千萬字,已委托快版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